繁體簡體

(“一帶一路”10週年)首席訪談:“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三大機遇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10-14 10:56:35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一帶一路”倡議拉近了中國與共建國家的經貿關係、活躍了投資項目,這都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1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對外貿易結構邁向多元化發展,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中國與亞洲、非洲、歐洲和其他地區的貿易和經濟聯繫,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均衡發展。

  同時,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中國積極參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合作項目,包括工程建設、能源、交通等領域,豐富了對外貿易合作類型。

  數據顯示,2023年1至8月,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3.6%,佔進出口總值的46.6%。

   程實認為,隨著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不斷深化,以區域內多邊貿易合作為基石,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金融合作持續增進,人民幣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拓寬。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相比于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經濟總量大且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較高,經濟實力與分工優勢也為人民幣在區域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投融資需求來看,程實表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擁有大量優質的企業標的,但金融市場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也産生了潛在的投融資缺口,而人民幣則可以發揮多重作用,包括作為融資工具助力基建項目的融資、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降低雙邊匯兌成本,以及用於跨境投資等。

  “儘管相比於人民幣結算功能,其投融資功能發展仍相對滯後,但在國際環境動蕩及疫情衝擊下,根植于逐步完善的匯率形成機制與穩健的經濟基本面,人民幣的內生穩定性逐漸凸顯。”程實説。

  在他看來,首先,中國擁有資金、設備和技術上的比較優勢,而共建國傢具備市場潛力、資源稟賦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兩方面需求高度契合,有利於形成穩定的利益紐帶關係,營造出良好的人民幣投資環境。

  其次,中國內地和香港三大交易所發展更加成熟,金融市場加速開放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

  再者,伴隨著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結算功能漸次提升,以及中國在“一帶一路”區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人民幣展現出的內生穩定性將為其進一步發展為“一帶一路”投融資的“錨貨幣”奠定基礎。

  因此,基於“一帶一路”倡議,吸引優質企業在中國開展人民幣投融資業務,一方面能幫助“一帶一路”經濟體解決企業融資難、匯率波動性大等問題,另一方面將顯著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作為投融資載體的地位,令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

  由此,程實直言,“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三大重要機遇。第一,增強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更多國家建立了貿易關係,這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進一步推動其國際化。

  第二,提高人民幣的使用頻率。隨著更多的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將更為頻繁,從而提高人民幣的全球影響力。

  第三,建立多邊本幣互換機制。中國已經與一些“一帶一路”國家簽訂本幣互換協議,這些協議有助於減少外匯風險,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當然,要把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潛力轉為現實,仍需面對並解決一些挑戰。”程實表示,要推動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中國需要在保持經濟穩定的同時,逐步推進資本賬戶的開放,這對於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支付、清算與儲蓄功能至關重要。

  此外,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深度足夠、運作成熟的金融市場作為支撐,並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有助於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從而更好地推進人民幣全球化。

  他提到,全球投資者對法律和監管環境的信心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至關重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人民幣相關的法律和監管體系,使之更加透明、公平和可預測將給予人民幣國際化更好的制度支援。(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