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瓊海10月13日電(記者 符宇群)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鄧啟江13日在海南瓊海表示,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將以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為重點,開展南海重點區域及重要航線深海考古調查,聯合多學科深入推進南海歷史航線航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等相關研究。
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論壇13日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召開。會上,專家學者就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發掘、研究、保護與利用等相關研究成果展開分享和交流。
南海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鄧啟江介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南海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持續推進、成果顯著。目前,我國在南海已經發現138處水下文化遺存,主要分佈在西沙群島大概100余處,另外在廣東、廣西以及南沙群島也有發現部分水下遺存。
鄧啟江説,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對於我國深海考古的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義。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單位將於2024年3月-4月開展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第三階段考古調查,編寫出版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報告,將深海考古納入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與變遷為主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申報。
在當天的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海南面向南海海域,作為擁有豐富水下文化遺産的大省,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海南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平臺的建設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介紹,該館開館以來不斷完善展覽體系,其中有37個原創展覽與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文化遺産保護等相關。在展覽方面,該館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不斷增強與境內外文博單位及機構的文物展覽與學術研究交流合作,重點做好文物研究展覽、國際交流合作、水下文物考古保護等方面工作,著力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平臺,促進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民間交流與人文往來。
“海南省非常重視水下文化遺産保護,國家文物局目前已在海南設立水下考古南海基地,這是國內目前比較綜合的一個面向海洋考古的科研教學培訓基地。”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受訪時説,目前中國與東南亞等國家地區在水下考古方面不斷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依託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以及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重要平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開放背景下,未來海南在大型沉船的修復、出水文物的修復保護與研究、國際交流與培訓等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