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融入“一帶一路”:台胞要用腳步走出未來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3-10-19 10:50:45

462669_700x700


  日前,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代表到北京來參會,註冊總人數超過1萬人。經過十年的建設發展,“一帶一路”彰顯的強大生命力和釋放的無限商機,讓沿線地區和國家收穫滿滿。擁有情感優勢、文化優勢、位置優勢的台灣同胞,應該以更加主動和積極的姿態與行動融入到“一帶一路”中,不管是干擾威脅,還是阻擋破壞,應該學會用腳來選擇未來的利益獲得和福利謀取之路,與大陸一起一道共用“一帶一路”的紅利。

  衝破阻擋阻礙,台胞要讓“一帶一路”成為利益獲得的聚寶盆。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日益擴大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出,全世界3/4的國家都來了,廣泛的參與度更是收穫了沉甸甸的成績單,各方共形成了458項成果。《紐約時報》刊發文章認為,“一帶一路”項目的數量和規模令人吃驚,“遠遠超出了科幻家的想像”。面對如此的難得機遇和廣闊空間,廣大的台灣同胞應該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從中挖掘商機、把握機遇,實現“站在巨人肩膀上實現騰飛”的遠景期待。巴西台商會理事姜金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經濟發展、民心相通有獨特作用,為台商帶來了發展機遇。然而,民進黨當局卻是一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心態和行經,處心積慮的為兩岸合作和台胞獲利“一帶一路”設置人為障礙,想法設法的為兩岸交流和台胞獲取“一帶一路”發展空間橫加阻擋,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這一惠及全球的倡議主張,完全不顧廣大台灣同胞實際利益和長遠生計的受損事實,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最終只會讓台灣失去發展動力和讓台灣同胞措施享受“一帶一路”紅利的機會。有輿論認為,島內台商希望融入“一帶一路”,但問題和障礙處在了民進黨當局這一邊。本屆論壇上,大陸更是宣佈支援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必將釋放出更多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利益機遇。在海外的台商對“一帶一路”的成果紛紛表示,非常“有感”,能源基建、金融經貿等領域的合作為台商拓展業務創造了機會。數據顯示,十年以來,大陸與公安金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從當前和長遠角度來看,廣大台灣同胞應該拿出衝破民進黨當局阻擋阻礙的決心和行動來,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和鮮明的態度,讓“一帶一路”成為利益獲得的聚寶盆,充分發揮與大陸情同手足、血濃于水的家人優勢,朝著“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和“聯起手來掙世界的錢”這個目標心連心、肩並肩、手牽手的前行前進。

  拒絕抹紅抹黑,台胞要讓“一帶一路”成為互利雙贏的動力源。作為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開場活動,“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0多位外方部長級官員、30多家外國商協會負責人和近60家世界500強企業代表參會,中外代表共有1200余人。在當天就有近300名中外代表在現場簽署合作協議,項目涵蓋基礎設施、清潔能源、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金融服務、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這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蛋糕,任何妖魔化的造謠都是蒼白無力的,也是任何人改變不了的。有學者認為,倘若台灣能夠把握機遇,台商可以享受更多在地投資的機會和便利條件,還將收穫更多貿易機遇。也有的專家表示,台灣若依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貿易自由化便利條件,可以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提振出口表現。可是,民進黨當局看不慣兩岸之間的交往交流,不斷的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抹紅抹黑,甚至不惜利用行政手段進行打壓處罰,這種自絕於廣大台灣同胞利益福祉的對立面的勾當與行徑,已經遭到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聲討和抗議。為了實心政治目的和政黨權謀,民進黨當局不惜傷害台灣發展空間,損害台灣同胞利益,執意用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實現與大陸經濟脫鉤斷鏈的企圖詭計,可是不管用什麼文字遊戲也改變不了“新南向政策”的敗績。根據臺審計部門報告,台灣地區與新南向國家去年度貿易額達1802億余美元,近5年進來出口貿易額雖增加,但貿易出超卻由2018年之194億余美元,縮減至去年之134億余美元,大幅下滑約三成,且檢視近5年對新南向貿易出超,大抵呈現下滑趨勢,致使島內生産毛額相對減少。在更多的事實和數據面前,試問,民進黨當局拿什麼和“一帶一路”抗衡呢?可見,不管民進黨當局如何抹紅抹黑,都擋不住“一帶一路”的長遠發展,更擋不住廣大台灣同胞為發展和利益的選擇。所以,廣大台灣同胞應該以更大的勇氣和更強的鬥志拒絕各種各樣的抹紅抹黑,讓“一帶一路”成為互利雙贏的動力源,搶搭“一帶一路”的順風車,不缺席“一帶一路”,跟上時代潮流和發展步伐,實現“借船出海”的目標。

  緊握商機良機,台胞要讓“一帶一路”成為走向世界的助推器。媒體報道,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共369項,與合作夥伴在鐵路、港口、金融、稅收、能源、綠色發展、綠色投資、減災、反腐敗、智庫、媒體、文化等20多個領域建立了多邊對話合作平臺。尤其是通過10年的發展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以互聯互通為主線,推動構建以經濟走廊為引領,以大通道和資訊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為依託,涵蓋陸、海、天、網的互聯互通網路,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流通。中國與各方合作開展了3000多個務實項目,拉動近1萬億美元投資。對於台灣參與“一帶一路”,大陸多次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台商台企在智慧製造、科技成果轉化、資訊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長,發揮他們在強化兩岸産業鏈、供應鏈中的獨特作用,並且始終敞開雙臂歡迎台灣參與“一帶一路”的態度一直沒有變。台灣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福建就是很好的發展之地,加上閩台兩地多年的合作基礎,台灣可以借此機會實現更多的發展空間。廈門台商協會就積極協助台商台資企業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分享經濟紅利,共同開拓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機,聯合眾多企業抱團走向“一帶一路”。在和福建的合作中,台灣可以發揮海洋運輸、港口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基礎設施與交通建設,在港口、航運等産業上找到發展契機。不管民進黨當局用什麼招法搞破壞,台灣有遠見、有實力的企業早已撇開島內政治干擾,啟動了“民間先行”模式,“台資西進”“離島登陸”已經成為常態趨勢。可見,在這種民心民意的驅使驅動之下,廣大台灣同胞應該緊握無限商機和良好商機,讓“一帶一路”成為走向世界和“立足大陸、擁抱世界”的助推器。台灣有關媒體就發文稱,台灣不能漠視“一帶一路”商機,置身事外的自我封閉,自我孤立於世界潮流之外,讓台灣邊緣化。而是要利用好“一帶一路”這個發展平臺,融入國際經濟區域,在獲得參與全球事務的機會中發現經濟發展和經濟利益。

  展望“一帶一路”的未來,台灣同胞應該鉚足力,鼓足勁,用腳步選擇未來的動力之源、發展之機、利益之處,不在錯失良機中失去與世界接軌的機遇,享受更多兩岸之間情感、文化等主場優勢、家人優勢的紅利,衝破政治阻擋的枷鎖,牢牢掌握與大陸互利合作雙贏的主動權,在堅定信心動力中分享大陸經濟蛋糕。(評論員 賈永輝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