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安理會就俄羅斯起草的關於加沙人道問題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圖源:新華社)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爆發的激烈衝突仍在繼續,截至當地時間18日下午,衝突已造成雙方近5000人遇難。加沙地帶陷入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並正在加劇,迫切需要援助。與此同時,美國18日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一項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馬斯暫時停火,以便對加沙地帶進行人道主義援助。此次投票在該地區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進行,早些時候加沙地帶一家醫院遭遇空襲造成嚴重傷亡,引起國際社會廣泛憤怒。
美國再次一票否決巴以決議草案
當地時間18日,聯合國安理會第二次就巴以問題決議草案進行投票。中國等12個安理會成員國對草案投了贊成票,俄羅斯和英國投了棄權票,美國是唯一對該決議投反對票的國家,致使決議未獲通過。
當天表決的決議草案由巴西起草,相關表決在過去的幾天裏兩次被推遲。該決議對哈馬斯襲擊進行了譴責,並敦促各方遵守國際法,保護平民和民用基礎設施,敦促向平民提供包括電、水、燃料、糧食、醫療用品等基本服務,敦促撤銷要求居民撤離加沙地帶北部的命令,保障人道主義援助。美國辯稱,此次決議草案中沒有提到以色列擁有自衛權。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均對投票結果感到震驚和失望。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是巴西發起的一項決議草案的唯一反對者,該草案呼籲立即停火並向加沙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圖源:路透社)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巴西提出的決議草案總體上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呼聲,代表了安理會推動實現停火的起始步驟,也可能是當前情況下安理會唯一可能達成一致的案文。相關國家口頭上強調安理會應該採取正確的行動,但這些國家的投票立場讓人懷疑其根本不希望安理會採取任何行動,不希望真正解決問題。
在18日安理會表決後的解釋性發言中,巴西代表對決議未能通過表示遺憾,他同時指出,對危機保持沉默和無作為,並不符合任何人的長期利益,加沙數十萬無辜的平民不能再空等下去。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表示,“我們剛剛目睹了美國同事再次表現出虛偽和‘雙重標準’”。他指出,美國並未秉持安理會的原則通過此項人道主義決議,“他們根本不想在此找到任何解決方案”。
同日,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表示,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了巴西提議的巴以問題決議草案,他對此表示反對和遺憾。佩特羅説,“非常不幸美國是安理會上唯一反對在加沙地帶實施人道主義措施的國家。”
事實上,美國曾多次否決批評以色列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過去50年來,美國否決了至少53項批評以色列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隨著新一輪巴以衝突持續升級,美國仍堅持這一策略。本週早些時候,美國政府阻止了一份呼籲以色列和哈馬斯立即停火的聯合聲明。據報道,這是美國在一週內的第三次否決。
10月11日,加沙城的建築遭以色列空襲後升起濃煙。(圖源:新華社)
本輪巴以衝突傷亡人數持續增加
據以色列多家媒體10月19日早間報道,以色列衛生部表示,自7日本輪巴以衝突發生以來,截至19日早間,以色列共4629人受傷,其中309人仍在醫院進行治療。
另據以色列國防軍消息,截至19日上午,本輪巴以衝突已致以方306名軍人死亡。此前據《耶路撒冷郵報》援引以色列衛生部數據,截至18日下午,以色列方面已有超過1400名以色列人和外國人死亡。
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表示,截至當地時間18日14時,本輪巴以衝突已造成巴方3540人死亡,其中加沙地帶3478人死亡,超過12000人受傷;約旦河西岸62人死亡,超過1300人受傷。
據阿拉伯電視臺當地時間18日報道,當天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馬立基表示,目前加沙地帶已有超過1300名兒童在本輪巴以衝突中死亡。
當地時間18日,巴勒斯坦紅新月會在接受天空新聞臺阿語頻道採訪時表示,由於醫療物資和燃料耗盡,加沙地帶的衛生狀況是災難性的,目前當地的醫院已經無力再提供醫療服務。
這是10月18日在加沙城拍攝的醫院遭襲現場。(圖源:新華社)
據此前報道,加沙地帶加沙城收容數千名難民的阿赫利阿拉伯醫院(又名浸信會醫院)遭遇空襲,造成約500人死亡。據巴勒斯坦《聖城報》18日援引哈馬斯媒體辦公室的消息稱,加沙地帶的醫院將在數小時內停止工作。
收治阿赫利阿拉伯醫院遭襲事件受害者的希法醫院院長18日表示,這家加沙最大的醫院已經遠遠超出了其容納能力,除非有更多物資進入加沙地帶,否則該醫院18日將耗盡燃料。目前醫療工作者仍在對重傷患者進行治療。
10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後,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擁抱。(圖源:法新社)
美國援助以色列拱火巴以衝突
巴以衝突局勢愈發激烈,國際社會緊急斡旋,呼籲交戰雙方儘快停火。然而,美國在這個時候仍然在拱火,美國五角大樓日前表示,將向以色列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美國總統拜登18日高調抵達以色列進行訪問,親自表達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
據報道,拜登在以色列期間,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了會談。拜登告訴內塔尼亞胡,加沙醫院遭受的襲擊“似乎是另一方所為”。拜登説,他對前一天加沙醫院發生的爆炸事件“深感悲痛和憤怒”。他稱,“根據我所了解到的情況,似乎是另一方所為,而不是你們。”
拜登還再次單方面譴責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稱該組織“犯下的罪行讓伊斯蘭國(IS)都看起來更加理性”。他還稱,以色列“有權自衛”,但“我們也必須記住,哈馬斯並不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內塔尼亞胡則對拜登的“堅定支援”表示感謝。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圖源:新華社)
在拜登抵達以色列之前,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宣佈取消與拜登舉行的會晤。《中東報》稱,峰會議程原本是為了討論向加沙地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以防止人道主義災難,以及如何尋求平息衝突。這是對美國偏袒以色列的抗議。半島電視臺稱,對於美國來説,四方峰會被取消“是巨大的反噬,也是巨大的尷尬”。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此次訪問有內外雙重目的,對內希望通過此訪為明年大選提振選情,對外則在展現對以色列支援的同時,平衡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但加沙城醫院遇襲及隨後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取消會晤,讓拜登此行陷入尷尬窘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説,拜登在新一輪巴以衝突中面臨兩難境地,既要表達憤怒,又要避免衝突升級。拜登試圖通過與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達到自身目的,在支援以色列的同時平衡與阿拉伯夥伴的關係。但會晤在最後一刻被取消,意味著拜登面臨新的外交難題。
多年來,美國在中東頻頻挑起衝突,甚至發動戰爭直接推動政權更疊,導致中東多國戰火連連,深陷衝突泥潭和安全困境。中東研究所學者哈夫莎·哈拉瓦對此直言,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形象已無法挽救,“美國人在該地區不講道德”。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海外網、環球網、半島電視臺)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