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基建問題不斷、無人機反制系統難産……臺軍天價防務預算看不見效果

基建問題不斷、無人機反制系統難産……臺軍天價防務預算看不見效果
臺防務部門分包括年度預算、基金預算與特別預算,合計高達6068億元(新台幣,下同),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曾表示,支出金額雖然是歷史新高,但結構失衡與“灌水”的情形,恐怕也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形同變相浪費。結合近期臺軍方相關研發案...

台當局防務部門與教育部門推出就學“3+1方案”

台灣《中國時報》資料圖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臺防務部門分包括年度預算、基金預算與特別預算,合計高達6068億元(新台幣,下同),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曾表示,支出金額雖然是歷史新高,但結構失衡與“灌水”的情形,恐怕也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形同變相浪費。結合近期臺軍方相關研發案的延宕與停滯,這天價的預算撒下去,卻看不見水花。

一家廠商兩套系統 無人機反制系統“難産”

台灣地區立法機構防務委員會上周審查明年度臺軍方防務預算,除“潛艦臺造”案,討論最久的是無人機反制系統。

臺軍無人機

圖片來源:臺媒

根據臺軍方防務預算書,陸軍、海軍與“憲兵”預計于2024至2025年度合計採購26套“無人機反制系統”,臺防務部門已在今年7月與廠商簽約,由防務工業發展基金會補助所需經費6000萬元,由臺“中科院”整合民間廠商能量,研發2套原型,全案預計今年11月28日研發完成,且尚未驗證,但臺軍方已于明年度編列9.8億元購案。

不過民進黨民意代表王定宇質疑,無人機反制系統目前只有1家廠商所提供的兩套系統,再從這兩套系統評比看哪一套比較好,這不合理,雖説還不到弊案地步,但臺軍方至少再找1家參與,兩家廠商選優,而且這是研發案,不能由廠商自己左手與右手比。

違反軍投案規定  5款軍用無人機3款未通過驗收

此外,台灣地區立法機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台當局防務部門規劃自2024年度起分年籌獲“監偵型無人機”、“微型無人機”、“目獲型無人機”、“陸用監偵型無人機”及“艦載型監偵無人機”等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主導廠商所提供原型機至今年9月23日測試驗證結果,“微型無人機”及“目獲型無人機”遴選廠商交付之原型機均通過測試驗證;但“監偵型無人機”、“艦載型監偵無人機”及“陸用監偵型無人機”則仍有部分廠商原型機尚待“依約改進並於10月底前辦理復驗作業”。

圖為2023年9月13日,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展前記者會

台當局防務部門急編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預算,還有3款驗收未過關。圖為2023年9月13日,台北國際航太暨防務工業展展前記者會,搶先曝光的“騰雲無人機”。(台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報告並指出,有3款無人機與1套無人機反制系統的整體規劃書均未于5月底核定,但仍編預算,此舉違反“臺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此外,預算中心還發現,同一機型“微型無人機”,陸軍採買1架85萬元,空軍則要90萬,多出5萬元。

承包商翻倍要價 靶場整修進度延宕

臺陸軍戰車戰力保存堪憂,無法抵禦對手“第一擊”。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陸軍針對自美國採購的M1A2T主力戰車,規劃了戰車專用掩體興建工程案,計劃自2022年至2025年實施興建,全案總預算9億元。

臺軍防務報告書藏民進黨當局壞心思?島內輿論:要用台灣人的血肉去擋_1694843599506

台灣“中時新聞網”資料圖

然而按照目前進度規劃,首批38輛M1A2T戰車將自2024年底起陸續抵臺,但臺陸軍計劃為戰車新建的45座專用掩體,在設計案決標後,設計承包商卻表示預算額度不足,須自9億元提高到17億元,如此方能開工,否則只能興建20座,全案至今無法再招標;而用於戰車訓練的裝訓部長安營區靶場和坑子口靶場整修工程,在工程進度上也全面落後。

國民黨籍民代馬文君質詢説,這家設計公司曾參與臺軍多項相關標案,投標時應知軍方興建目標數量與經費,得標後卻稱全案不能實施,要從9億漲到17億元,全案預算翻倍才願繼續執行?“這很離譜”。

馬文君披露,中標公司要求,若不增加預算,全案須減至20座,臺軍必須清楚説明,管理上出了什麼問題?將對整體戰力保存有何影響?不能讓公司予取予求。

軍用防具沒認證 士兵存在安全隱患

臺軍資料圖。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臺軍資料圖。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台灣“中時新聞網”消息指出,今年有民進黨議員揭發,一面疑似臺軍的抗彈板竟可被刺刀刺穿,引發外界熱議,而當時台當局防務部門發新聞稿響應,稱抗彈板已被證明具備有效抗彈能力。沒想到根據《鏡週刊》30日的報導指出,臺軍方軍備單位於20182月至8月間産制、大量使用於防護頭盔與戰鬥背心的抗彈板,有超過4.5萬件沒有財團法人全臺認證基金會(TAF)的認證標誌,且相關裝備已經分發給第一線部隊使用,官兵的安全性令人擔憂。

該份報導更指出,在近5年台當局防務部門給予官兵的防護頭盔、防彈背心及抗彈板,大概有12萬2千余套,同時以陸、海、空軍佔最大宗,而這批未獲得TAF認證的防護頭盔與戰鬥背心,總數超過4萬5千件,已全數發交基層部隊使用,這不禁令人擔憂,若是一但發生戰爭,官兵的安全是否能得到足夠的保障。

自建巡防艦戰力不足 反潛火箭延壽

台灣海軍軍艦

臺軍海軍艦艇 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臺“海軍司令部”表示,在台海軍自建輕型巡防艦戰力尚未建構完成前,上世紀七十年代下水、至今已服役50餘年的台海軍“濟陽”(諾克斯)級導彈巡防艦,將必須再使用7到10年。海軍現計劃陸續耗資800萬元由臺“中科院”評估為艦上所配備的“ASROC”反潛火箭實施延壽。報道稱,台海軍“諾克斯級”導彈巡防艦,利用其配備拖曳聲納的特點,部署在島內東部水深地帶實施反潛巡弋任務,目前還有6艘服役中。

不過國民黨民意代表馬文君質疑,台海軍將針對海基反潛火箭進行延壽與鑒測案,但台海軍現役的反潛火箭都裝設在先前已汰除的“陽字號”與未來二代二級艦成軍後也將汰除的“濟陽級”艦上,既然快要汰除,再耗資5200余萬元為裝備延壽意義何在?且美軍現役反潛火箭都屬垂直髮射性能,台海軍是否應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