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離譜!臺電離岸風電機器故障3個月 王美花竟毫不知情?

離譜!臺電離岸風電機器故障3個月 王美花竟毫不知情?
離岸風電是台灣再生能源的重要來源,目前已經進入第3階段區塊開發,然而前年營運的臺電離岸風電一期前年遭到民意代表爆料,得標商退出成“孤兒風電機”,故障率極高,今年只有6月是“零故障”。光電亂象叢生、風電使不上勁,民進黨所謂“非核家園”的綠能政策只是空喊的...

彰化離岸風電機

圖為彰化離岸風電機。(沃旭提供/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離岸風電是台灣再生能源的重要來源,目前已經進入第3階段區塊開發,然而前年營運的臺電離岸風電一期前年遭到民意代表爆料,得標商退出成“孤兒風電機”,故障率極高,今年只有6月是“零故障”。光電亂象叢生、風電使不上勁,民進黨所謂“非核家園”的綠能政策只是空喊的口號罷了。

故障率高 發電不達標

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國民黨民意代表王鴻薇10月31日在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質詢台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時,指出離岸風電一期21部風機中,有2部已經挂點3個月之久?王美花給出的反應相當令人意外,她仿佛毫不知情,驚訝地響應:“這訊息我今天才知道,我回去了解。”王鴻薇質疑,離岸風電一期花了250億元(新台幣,下同),卻是淪為“孤兒風機”,前景堪憂。

王美花

台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 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據了解,臺電離岸一期位於彰化縣外海,共有21部風機,容量109MW(千瓦),20218月完工並聯。日商日立集團及比利時商楊德諾在20182月共同承攬總價250億元得標,前者負責風機,後者提供水下基礎,一期契約20年。

離奇的是,日立得標不到1年,在2019年1月宣佈退出風力發電機的生産,把維修業務轉給德商。王鴻薇進一步説明,日立風電機在全球市場只有日本和臺電離岸一期在使用,臺電花250億元買來風電機就此成為“孤兒風機”,全世界絕無僅有。

根據臺電過去一年月報,離岸一期幾乎每個月都有機組停機,停機理由都是“故障”。王鴻薇指出,今年除6月全機組正常運作外,其他月份少則2部多則7部停機,好幾個月有3分之1的機組停擺。

苗栗縣外海興建離岸風電機組.webp

苗栗縣外海興建離岸風電機組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臺電則表示,對於故障頻繁問題,則是離岸風機完工初期需一段期間磨合調整,通常離岸風電設備狀況,多采用“年度可用率”作為評估標準,目前經廠商持續調整,風機可用率每年達85%以上,符合契約規範。風機製造商日立雖退出,但是其維修部門人員還在,已承諾照合約維持5年保固期,相關備品也都備妥,營運不會有問題。

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則痛批,可用率才85%,“完全不能接受”。他直言,首先臺電離岸一期是新機,非老舊機組,這個使用率太低;再者,離岸風電容量因素(産能利用率)本就只有30%,現又打85折,質疑民進黨當局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成的目標“還能達到嗎?”

此外,離岸一期風力發電目標每年訂在3.6億度,但依照臺電統計,去年整年一期風場發電只有2.9億度。今年更甚,前9月才發電1.9億度,僅剩一季度,令人質疑今年發電量要達標可能有難度。

綠電黑金共生 離岸風電面臨六大障礙

此前,民進黨“新潮流係”因涉及綠電利益爭議喧騰一時,台當局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文燦日前又公佈離岸風電開發融資需求估達8000億元,遭國民黨2024參選人侯友宜抨擊,“新潮流係”還沒講清楚靠綠電賺了多少,前帳先算清楚再來談離岸風電開發的後帳,不要讓大家又懷疑內幕重重。

台南市北門蘆竹溝小區被光電板包圍

台南市北門盧竹溝被光電板包圍。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近年綠電已經成為主流趨勢,例如臺積電就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承諾在205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這也讓島內廠商業者認為“大選”過後光電發展可望加速,為了爭取訂單必須先卡位綠電産業。從近期舉行的台北能源展就能看出端倪,據統計,供應光電所用的支架、線槽、零配件等參展鋼廠數量比去年增加近5成。

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相關業者也可望受惠,例如台灣中鋼通過子公司中鋼光能發展電廠,另一家子公司興達海基則發展離岸風電,台灣中鋼、中鋼構都能因此受惠。新光鋼也積極開發耐腐蝕光電支撐架系統,以及離岸風力發電水下基礎設施的供應鏈製造與相關材料供應,世紀鋼則將與台灣中鋼連手推動離岸風電本土産業化。

離岸風電示意圖

台灣《工商時報》資料照片

不過,台灣工業總會30日指出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目前有六大障礙:

一是,本土産業化彈性不足。工總表示,本土産業化政策目的是扶植本土産業具有發展離岸風電的能力,但是如果短時間無法建立學習曲線、海外發展較為成熟且已具規模經濟的項目,短期內不應強制要求本土化,以避免延宕工程進度與大幅提高離岸風電的投資及發電成本,阻礙離岸風電的發展。

二是,成本過高。成本過高主因是本土化彈性不足,導致台灣離岸風電的成本較全球平均價格高出許多,影響國際競爭力;

三是,缺乏健全的信用支援架構。購電企業與風電開發業者的購售電合約,通常要求購電企業須符合一定信用評等資格,然而許多島內企業不具國際信評認證,對企業形成障礙,甚至想買卻買;

四是,余電缺乏合理的保購機制。臺電應以合理的價格收購余電,以降低電能浪費;

五是,企業團購與分配彈性不足。企業對再生能源使用要求的佔比不盡相同,加上間歇性的發電特性,因此應評估企業團購建立“用戶池”與彈性分配措施的可行性;

六是,缺乏採購中斷的信保機制。目前一旦買家中途換手,就會出現採購中斷的空窗期,因此,建議臺行政機構相關部門應共同研議企業離岸風電信保新機制,一旦出現空窗,由保費支付電費給開發商。

蔡英文應面對能源轉型失敗的現實

綠能土地鬆綁

光電板大量佔用農用土地 圖片來源臺媒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大力推動“再生能源”,聲稱“現在光電發電量大增,不用擔心夏季午後缺電,傍晚的尖峰時段還能維持7至10%的備轉容量率”。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過去七年間,全臺各式能源發電量總計增加了240億度,在核電逐步退場的情境下,不環保的火力發電卻持續成為供電主力,同一期間的發電量增加211億度。

事實上,自從2014年底核一1號機提前停止運轉後,台灣火力發電佔比便開始超過80%,而且年年如此,今年前八月的佔比已達83.9%,是近五年新高,勢將導致排碳量持續上升。解析民進黨當局的能源轉型進程後,卻可發現真實的現狀,並非全如蔡英文所言。整體而言,“棄核就火”不夠綠、綠能發展不夠快,已成為台當局能源轉型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