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驕傲丨從“中國國寶”到“全球頂流” ,大熊貓如何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3-11-02 16:42:25

中國驕傲

【導語】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動物界“活化石”的大熊貓,演繹了生命的傳奇。作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以其憨態可掬的形象、溫和親切的性格在全世界“吸粉”無數,成功坐穩動物界超級頂流的頭把交椅,同時在中國對外交往中扮演著“友誼大使”的角色,架起了中國和世界友誼的橋梁,成為中國文化最好的“代言人”之一。

3月22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和花”在吃竹子。(圖源:新華社)

3月22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和花”在吃竹子。(圖源:新華社)


“國寶”

國寶即國家的寶物,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國寶,他們大都作為無價之寶,成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由於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能代表中國形象的事物眾多。而大熊貓則與眾不同,其憨態可掬的模樣與溫順的性格以及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中國人的心,並以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界限的優勢,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

根據科學家對大熊貓化石的研究,大熊貓在歷史上活動範圍包括整個中國甚至國境線外,北至北京週口店,南至如今的越南和緬甸,目前僅分佈于四川省、陜西省和甘肅省的山區。大熊貓廣闊的史前活動範圍讓它擁有了超越地方性特色動物的身份,具有成為國寶的條件。

3月22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金宵”在樹上玩耍。(圖源:新華社)

3月22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金宵”在樹上玩耍。(圖源:新華社)

大熊貓蘊含怎樣的中華文化內涵?它不光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優雅的內八字行走方式,也有鋒利的牙齒,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爪子和獠牙依舊鋒利等特點,其身體強壯力氣很大,咬合力很強,奔跑和爬樹速度堪稱一流,成年以後沒有天敵,可以説如果想要獨霸天下,幾乎沒有困難。而且從消化系統來看,大熊貓的消化道、消化酶和腸道微生物保持了食肉動物的特性。但從佛家來看,大熊貓放棄了食肉,選擇了吃素,正好與佛家倡導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暗合。

從道家來看,大熊貓外形上黑色和白色所佔面積幾乎完全一樣,兩者界線分明,既對立又統一,沒有一個顏色走向極端,天生巧合地體現了陰陽學説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內涵。大熊貓放棄食肉,不欺負其他弱小動物,選擇竹子作為食物,正契合了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與自然和諧相處”。

從儒家來看,大熊貓不主動攻擊其他弱小動物,與諸多物種和諧相處,不爭不搶,頗有大家風範,正好符合儒家講究的“低調,含蓄、內斂”。同時,成年的大熊貓自身強大,但在野外沒有天敵,象徵著帶來和平。

大熊貓選擇的食物——竹子,更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歷代文人所喜愛的植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影響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美科學家通過研究早期大熊貓的“第六指”化石發現,大熊貓偏愛吃竹子的歷史至少已有600萬年。大熊貓也被冠上高雅之士的隱喻。


“頂流”

2月20日,選手們在表演滑結束後與“冰墩墩”互動。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花樣滑冰表演滑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圖源:新華社)

2月20日,選手們在表演滑結束後與“冰墩墩”互動。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花樣滑冰表演滑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圖源:新華社)

作為一張有著濃郁中國印記的文化名片,大熊貓的影響力也走出動物園,演變成全球獨有的熊貓文化——從熊貓電站到熊貓債券,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項目開始以熊貓命名,世界自然基金會等許多國際組織也使用熊貓作為標誌。同時,以熊貓為原型開發的影視、設計等文化産品層出不窮,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在中國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歷史上,將大熊貓形象作為吉祥物由來已久。1990年北京亞運會,“盼盼”幾乎成了大熊貓的代名詞,那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手持金牌做奔跑狀的大熊貓“盼盼”憑藉可愛可親的形象風靡亞洲,也成為了經典的時代記憶。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晶晶”,是以大熊貓“毛毛”為原型進行了擬人化設計,“晶晶”外表憨態可掬,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的黑色一環,它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整體形象酷似航太員,頭部外殼造型取自冰雪運動頭盔,裝飾彩色光環的吉祥物“冰墩墩”一夜成為頂流,“一墩難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曾表示,“冰墩墩”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敦厚、勤勞、和善的形象,同時它又是面向未來、包含科技元素的熊貓,展現中國面向未來的充分自信。

這是7月19日在成都市一家成都大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內拍攝的成都大運會川劇變臉盲盒“蓉寶”玩偶。(圖源:新華社)

這是7月19日在成都市一家成都大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內拍攝的成都大運會川劇變臉盲盒“蓉寶”玩偶。(圖源:新華社)

2023年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成功接力“冰墩墩”,“蓉寶”在設計上結合中華文明和巴蜀文化,其面部構思參考了川劇的臉譜樣式,此外耳朵、眼睛、尾巴都呈火焰形態,融入了成都的煙火氣息,眼睛、五官和身上的LOGO又體現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川劇元素。無論線上上官網還是線下零售店,造型多樣、形象可愛討喜的“蓉寶”廣受追捧,無疑是成都這個夏天人氣最高的寵兒。

值得一提的是,“蓉寶”的原型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一隻名為“芝麻”的大熊貓。在此前的網友票選中,“芝麻”票數第一當選為成都大運會的吉祥物原型。芝麻出身“運動世家”,她的外曾祖母就是“亞運公主”——“婭婭”。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當天,世界首對人工繁殖存活的大熊貓雙胞胎出生,姐姐被取名為“婭婭”。“婭婭”在2003年生下女兒“毛毛”——成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晶晶的創作原型。


“熊貓熱”

4月30日,遊客在北京動物園大熊貓館觀賞大熊貓。(圖源:新華社)

4月30日,遊客在北京動物園大熊貓館觀賞大熊貓。(圖源:新華社)

凡是大熊貓所到之處,都會掀起熊貓熱潮。事實上,大熊貓在海外“吸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當時唐朝女皇武則天將兩隻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天武天皇,日本皇家年鑒也作了類似記載。1938年,大熊貓還遠赴英國,與英國人民共同經歷了二戰硝煙。

新中國成立後,大熊貓成為中國外交的使者。1957年,中國向蘇聯送出第一隻大熊貓“平平”。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之際,為答謝美國贈送的兩頭麝香牛,周恩來總理在宴會上將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這一年,被美國人稱為“熊貓年”。

“自從尼克松訪華,如他所承諾的那樣帶回兩隻毛茸茸的禮物,美國人從此深深愛上了大熊貓。”《華盛頓郵報》如此描述美國人見到大熊貓時的熱情。“甚至有遊客在熊貓館開放後一連三天前往動物園,只為一睹大熊貓睜眼”。

此後,大熊貓在西方走紅,大熊貓以“親善大使”的身份被贈送給友好國家。從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間,中國共贈送給9個國家23隻大熊貓,分別是: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墨西哥、西班牙。

這是2月19日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拍攝的大熊貓“香香”。(圖源:新華社)

這是2月19日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拍攝的大熊貓“香香”。(圖源:新華社)

1982年以後,出於保護國寶和物種繁衍的長遠考慮,中國停止對外贈送大熊貓,逐漸轉為大熊貓中外合作研究。這一機制延續至今,在更好保護物種的同時,也讓外國民眾有更多機會和大熊貓近距離接觸,感受來自中國的濃濃情誼。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共有66隻大熊貓旅居海外。大熊貓從中國走向世界,帶著東方文化的獨特氣質,傳遞和平友善的中國文化精神。大熊貓不僅擔當中國的“親善大使”“文化使者”,也成為拉近中外民眾心靈距離的紐帶,中外人文交流日益深厚的有力見證。作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溫和敦厚的大熊貓,將帶著中國人民的善意,繼續走進世界民眾的心靈。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網、中新網)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