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稱,2023年11月7日0時,俄羅斯完成了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的全部程式。至此,這份在冷戰時期形成、俄方于2007年宣佈暫停履行的條約在俄羅斯徹底成為了歷史。
《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到底是什麼?
《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誕生於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長期對抗的冷戰時期,被西方視作“歐洲安全的基石”。
冷戰末期,軍備競賽已令兩大軍事集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雙方共同制定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旨在削減雙方在歐洲地區的常規武裝力量,對兩大軍事集團各類常規兵器總量、地區限額、國家限額、核查方式等,做出規定。
1990年年底,北約和華約22國簽署該條約。此後,隨著華約解散、蘇聯解體,歐洲安全版圖劇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首腦會議于1999年通過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修改協議》。
俄羅斯于2004年批准了《修改協議》,但迄今為止,仍沒有一個北約國家批准這一協議。由於北約持續東擴,俄羅斯于2007年決定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俄外交部副部長裏亞布科夫曾表示,在歐洲軍事、政治局勢因西方國家行動惡化的情況下,《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已經“無可救藥地過時,並成為一種遺留物”。
俄方宣佈:徹底退出這一裁軍條約!
據報道,俄外交部網站上發佈的官方聲明稱:“2023年11月7日零時完成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規定的俄羅斯退出該條約的程式。這樣一來,我國還在2007年就暫停其效力的這一國際法律文件對我國來説已徹底成為歷史。”
該聲明指出,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有關的另外兩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也失去了效力,即1990年11月3日關於《華沙條約》6個締約國常規武器和裝備擁有程度最高水準的《布達佩斯協定》,以及1996年5月31日的《側翼文件》。
《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又稱《歐洲常規裁軍條約》,是1990年11月19日由北約16個成員國和華約6個成員國的首腦簽署的,也是二戰後兩大軍事集團簽署的第一個常規裁軍條約。
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同北約的常規兵力對比發生很大變化。為此,俄方一直謀求修改條約,但均遭到美國等北約國家的反對。俄羅斯總統普京于2007年7月14日簽署命令,決定俄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以及與其相關的國際協議,以此應對俄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2023年5月29日,普京簽署法令,廢止《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美國及北約宣佈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11月7日消息,美國和北約當天發佈公告,宣佈將正式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報道稱,此舉是在俄羅斯宣佈正式退出該條約後作出的決定,也標誌著又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軍控協議的終結。
北約公告稱,北約將“在必要的時間內”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並對俄羅斯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表示譴責。此外,北約國家還在聲明中重申將“致力於降低軍事風險、防止衝突與摩擦發生”。
美國國務院有官員稱,美國將於今年12月7日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並稱在俄羅斯退出該條約的情況下,其他國家的“不作為”將發出“錯誤的信號”。
美西方拉幫結夥 歐洲安全局勢不容樂觀
俄羅斯宣告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之際,歐洲安全局勢仍不容樂觀。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擴張吸納成員、不斷軍援“拱火”之下,烏克蘭危機遲遲無法走向化解與合談。
海量武器通過歐洲輸往烏克蘭的同時,歐洲多國也開始提高軍費預算。2022年,德國提出將國防費佔GDP的比例增至2%的計劃;2023年,法國議會通過的《軍事規劃法案》同樣大幅提高軍費;波蘭也提出,該國2024年計劃花費的國防支出數額將超過GDP的4%。
專家認為,北約持續東擴所引發的烏克蘭危機,當前已演變為“混合戰、消耗戰、持久戰”。他指出,美西方不斷升級對烏武器援助和情報支援,甚至派遣大批軍事顧問、成建制雇傭兵直接介入;與此同時,美西方還拉幫結夥,對俄展開無所不包的極限制裁,外交戰、輿論戰、能源戰、金融戰、經濟戰、科技戰等全面開打、持續升級。
專家指出,層層加碼之下,俄羅斯首先要保障國家安全,因此不會受制于有名無實的《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不過,他也指出,目前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的經濟都遭遇困境,雖然會根據形勢需要增加軍費開支,但增加軍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應對“全面戰爭”,更多地是為了贏得主動。
俄外交部在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的聲明中則表示,現階段不可能與北約成員國在軍控領域達成協定,只有現實迫使後者回到具有建設性的、現實的立場時,才能恢復有關對話,以打造符合俄羅斯、符合所有不受西方操縱國家的利益的新歐洲安全體系。
莫斯科談為何退出條約:是一種表態 望西方認真領會俄方信號
針對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一事,裏亞布科夫曾表示,莫斯科希望西方“嚴肅認真地領會俄方發出的信號”,“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他們應當得出結論”。
專家認為,俄羅斯此舉主要是一種“政治表態”。他表示,簽訂於蘇聯時期的《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主要是為了緩和華約和北約的軍備競賽,穩定歐洲安全形勢。
專家指出,《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反導條約》等一系列條約組成了當時的美蘇軍控體系。如今,俄羅斯承擔著繼續履行該體系條約的義務。
然而,北約的領頭人美國近年來相繼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並拒絕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雙方經過幾十年努力所建立的軍控體系,已走向崩潰,而這可能導致世界大國加緊研發和部署毀傷精度更高、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先進武器系統。
“退出該條約,主要起到一種政治表態的作用,表明俄羅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強硬立場。”專家表示,“雖然《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被解讀為‘歐洲安全的基石’,但是歐洲安全真正的基石是安全互信。目前,俄羅斯與美西方已無安全互信可言,該條約早已名存實亡。”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參考消息網、澎湃新聞)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