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呂少威 陳杭)大運河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國際交流、文明互鑒。11月13日,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開幕式·主論壇在京舉辦,諸多國際專家和名人通過視頻分享對活動表達祝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事處(駐華代表處)主任夏澤翰表示,大運河不僅促進了貿易的發展,還促進了知識、藝術和思想的交流,大家有責任來保護這一瑰寶,並加強國際合作。
夏澤翰稱,大運河素有“水上絲綢之路”之稱,是一項非凡的工程奇跡,也是歷史上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的象徵。它綿延1700多公里,連接了中國的南北,成為商品流通、思想交流以及具有重要文化影響的生命線。今天,它代表了過去和未來之間的有形聯繫。
“文化不是過去的遺留物,而是塑造我們未來的一種動力。”夏澤翰説,大運河承載著深厚的歷史,一直是溝通文化和民眾的橋梁,應確保它繼續成為後代的靈感、創意、創新和聯繫的來源。
今年6月10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事處與杭州市政府,在大運河南端城市杭州共同舉辦了一個“水遺産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以認識、珍視和保護水遺産。夏澤翰説:“今天,我們聚集在北京,大運河的北端城市,以‘傳承運河文化 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了解和擁抱這一文化遺産,凸顯了保護和傳承大運河知識及傳統的重要性。”
夏澤翰續稱,鼓勵大家思考大運河遺産應如何激勵我們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期待大家進行有意義的討論,弘揚與大運河有關的藝術和傳統,並加強國際合作來保護大運河。(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