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 近日,台灣《聯合報》發表了介紹江蘇省鹽城市的報道,講述了當地歷史悠久的鹽文化。
美麗的鹽場。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報道指出,鹽城東臨黃海,南望長江,西襟湖蕩,北跨淮河,境內遍是平坦的灘塗和廣闊的水域,具備得天獨厚的海鹽生産條件。鹽城因鹽而生,因鹽而盛,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鹽命名的城市。鹽城的歷史也是一部鹽文化的發展史。
約3000年前,沿海先民就在這裡燃起文明之火,形成了“煮海為鹽”的傳統。漢武帝元狩四年,茫茫海涂上出現了煮鹽重鎮──鹽瀆縣,東晉義熙七年改名為鹽城。歷隋、唐、北宋的發展,鹽城成為聞名遐邇的海鹽名城——淮鹽的生産中心和村鎮遍佈的繁華之地。
鹽城因“環城皆鹽場”而得名,其文化精髓積澱的是海鹽古韻。當地的墩、亭、場、灶、倉、團、鍋、灘等各種稱謂的數百處地名均源於海鹽文化,成為相關文化延續至今的“坐標”。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廣袤的灘塗和獨特的輻射沙脊群,自然生態景觀包括中華麋鹿園、丹頂鶴濕地生態旅遊區、條子泥景區、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口自然保護區、大縱湖旅遊度假區等。
當地人文景觀眾多,有草堰古鹽運集散地、西溪鹽倉監遺址、海春軒塔、古慶豐橋、富安明代民居等約860處。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