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期以來,台灣産業界對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産生許多討論,其中有觀點認為,若ECFA早收清單取消,島內石化業、工具機業、鋼鐵業等相關産業將受到很大衝擊。這不僅僅是島內産業界對於能否落實ECFA,台灣能否繼續從中受益的問題,而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島內相關産業界對於兩岸能否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台灣經濟能否從中獲得持續動力實現提振發展的問題。
ECFA自生效實施以來,給兩岸業界特別是台灣相關業界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利益。兩岸貿易額自2010年的1453.7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3196.8億美元,翻了一番;截至今年6月底,在貨物貿易領域,ECFA給予台灣的關稅優惠高達88億美元。可以説,ECFA不僅促進了兩岸貿易的增長,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持續深化,而且使得台灣産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提升了台灣企業國際競爭力,對於提振台灣經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ECFA對增進台灣企業活力和效益,增加台灣同胞切身利益與福祉,提高台灣經濟發展的品質與水準都是一個好協議。近期以來台灣業界對ECFA早收清單會否取消産生的疑慮與擔憂,恰恰説明ECFA對於台灣企業發展和台灣經濟提振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大有助益的。
然而民進黨在ECFA的問題上卻存在著不同的標準。自2010年兩岸簽署ECFA 後,當時民進黨作為台灣“在野黨”就對ECFA 進行百般抹黑、抹紅和阻撓,2016年民進黨上臺執政以來,拒不認同“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推動“去中國化”。民進黨當然知道ECFA 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好處,也表示不希望終止ECFA,而在另一方面,出於推動“台獨”的政治目的,民進黨當局又出臺並推動所謂“新南向政策”企圖將兩岸經貿關係“脫鉤斷鏈”,同時大肆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阻撓破壞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正是由於民進黨這種做法,使得ECFA繼續實施面臨不確定性,不僅損害台灣企業界的發展利益,而且也損害廣大台灣同胞切身利益。
對於台灣而言,兩岸經貿關係是最為重要的經濟關係,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台商投資最多的地區。如果ECFA終止,將直接對台灣對外貿易産生消極影響,而台灣作為一個典型的對外出口型經濟體,外貿出口削弱,必然會直接影響台灣經濟的成長,從而又會對台灣的投資、消費、就業等産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以台商的角度來看,大陸是距離台灣最近、消費規模最大、消費種類最為齊備的市場,台灣各個産業部門與行業都能在大陸找到對應的消費群體。另外,兩岸經濟互補性強,大陸經濟基礎雄厚,門類齊備,産業鏈完整,而台灣具有較為先進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在半導體、晶片等高科技産業具有較強實力,兩岸持續深化經貿交流合作,完全可以實現更大的互利共贏。當前大陸正在加緊建構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體系,加快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服務業現代化,這其中蘊含著巨大機遇,兩岸經貿合作空間廣闊、商機無限。
多年來,大陸積極、務實、有效地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持續向前發展,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推動力。今年以來,大陸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更加鞏固,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達到5.2%,持續恢復向好。1至9月,兩岸貿易額為1950.6億美元,兩岸經貿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具有向更寬領域發展、更高層次提升的空間,有越來越多的台商、台企看好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蘊含的巨大商機與廣闊前景,對紮根大陸發展充滿信心。大陸各地各部門持續落實落細各項惠台政策,不僅為廣大台商台企在大陸發展營造良好投資發展環境,而且為台企持續發展拓展新渠道,開闢新空間。
面對島內産業界普遍要求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呼聲,面對台灣民眾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説,最重要的就是摒棄“仇中、反中、抗中”的冷戰思維,停止對兩岸交流合作的阻撓與破壞,重回“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正確道路上來。兩岸共同攜手,深化經貿交流合作,推動人員往來,兩岸實現永續和平與發展,台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夠最大程度得到實現與保障。(文清 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