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胞為愛留步:依水而建四季常樂“未來農業”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台胞人物      2023-11-20 08:37:49

  中新網金華11月17日電(董易鑫)“我為美麗的太太留在了她的家鄉。這裡依山傍水,等智慧農業科技産業園建成後,我們可以依託智慧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只需少數工人就可以管理200畝果園,一年四季能不斷收穫近30種台灣特色水果。”17日,在浙江金華金東區八仙積道共富帶,在大陸發展二十餘年的台胞盧國峰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説。

  盧國峰(右一)與愛人張園園(右二)在“台灣水果智慧農業科技産業園”項目查看施工情況。董易鑫攝

  盧國峰與太太張園園在浙江義烏相識相戀,如今已結婚20年。此前,一直從事鄉村規劃建設。今年,在當地政府邀請下,盧國峰決定在太太的故鄉落地“台灣水果智慧農業科技産業園”項目。

  “回歸農業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太太是我的‘堅強後盾’也是最支援我事業的人。沒有她,我不會這麼快了解大陸的方方面面,也不會有這麼幸福的生活。項目建設很辛苦,但她幾乎每天都陪我在工地盯進度,一起想有什麼可以再優化的空間。”談及太太,盧國峰難掩愛意。

  據悉,該項目建設的核心板塊智慧大棚正加緊趕工。該大棚全部採用數字化管理,包含對空氣、土壤、水質的24小時監測預警,以及産出農作物的追根溯源等。

  盧國峰介紹,大棚本身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保證運作的同時將實現能耗最低,其鋼材結構還可以抵抗12級風力。“這些都是我親自謀劃設計的。”

八仙溪風景宜人,吸引釣魚愛好者揮桿。董易鑫攝

  建成後,大棚裏首批農作物將種植台灣鳳梨、台灣火龍果、台灣香水檸檬、台灣蓮霧等知名台灣水果,預計明年中旬果實可以陸續成熟採摘。

  “大陸市場廣闊,消費能力旺盛。這次我們落地的項目,吸引了有不少來自台灣的農業技術人才。我們將可以創造100個當地農民的就業機會。”他説,自己正致力於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三産深度融合示範,提升農業産業升級。努力實現通過三到五年,培育出可以全域推廣的高端台灣水果品種,讓農民增收致富。

  以台灣鳳梨為例,“一産”可以引進台灣種苗培育出優質的鮮果,“二産”可以將水果加工成鳳梨果幹、鳳梨果醬、鳳梨酥等産品,“三産”可以開發研學項目,吸引周邊親子遊,遊客共同採摘鳳梨、製作鳳梨酥,烤制好還能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盧國峰曾在各地農業會議上反覆提及將在金東八仙積道共富帶這片的土地,打造一個可以推動兩岸農業科技發展的“台灣農民創業園”。八仙積道共富帶便是當地以八仙溪為依據,通過護岸治理、水環境整治和綠道改造工程等項目打造的和美親水環境。

  “美麗的風景,優質的産業一定能吸引、帶動兩岸更多農創客在這裡‘生根發芽’,探索大陸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更多可能性。”盧國峰説。

  微風輕拂,眼前的智慧大棚建設繁忙有序,遠處青山綠水,不時有村民揮桿釣魚,一片祥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