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 台灣《聯合報》近日發表了關於遼寧省錦州市的報道,介紹了當地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産。
義縣撕紙作品《赤壁懷古》。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報道指出,錦州義縣撕紙是一種製作方法很特殊的紙藝門類,在民間流傳久遠。撕紙藝術以各種紙張為主要材料,採用撕、拼、疊、撒等手法,製作平面或半立體的藝術品。
撕紙不用剪刀和刻刀,雖不比剪紙作品光滑工整,但其參差不齊的線條蘊含妙趣天成的韻味,呈現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具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
義縣撕紙代表性傳承人許會春將隸書、草書、行楷等書法藝術融入撕字中,參照書法的筆體撕出字,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錦州面塑作品《八仙祝壽》。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面塑,俗稱捏面人,是典型的民間草根手工技藝,也是早年間民間節慶、婚禮、生育、祈福、祭祀等不可缺少的麵食藝術品。錦州地處遼西走廊,是人口遷徙和商賈雲集的重要交通樞紐,面塑技藝便由中原傳到此地。錦州面塑延續了北方人豪放的特點,以糯米麵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和花鳥。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作品《乞巧節》。圖片來源:台灣《聯合報》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歷史悠久,主要起源於醫巫閭山滿族人祖先對山林、動植物、圖騰、始祖神的崇拜觀念。剪紙展現滿族風俗,表現出中原農耕文化與醫巫閭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