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巴以衝突死亡人數過萬
這張以色列國防軍11月2日發佈的照片顯示,以軍地面部隊在加沙地帶內部開展軍事行動。(圖源:新華社)
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1月1日發表聲明説,自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已造成8796人死亡。另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方已有1400余人死亡。雙方死亡人數過萬,這已成為20年來死傷最嚴重的一輪巴以衝突。
與此同時,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持續發酵。聯合國多次警告,獲准進入加沙地帶的援助物資遠不能滿足當地民眾需求,加沙地帶的情況是“災難中的災難”。古特雷斯坦言:“加沙的人道主義系統正面臨全面崩潰,這將給200多萬平民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11月2日 聯大連續第31次通過決議敦促美國終止對古巴封鎖
2021年7月17日,約10萬民眾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參加愛國集會,抗議美國對古巴長期封鎖、反對美國政府資助反古勢力煽動騷亂。(圖源:新華社)
第78屆聯合國大會2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再次敦促美國終止對古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這是聯大連續第31次通過此類決議。當天,針對古巴提交的《必須終止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決議草案,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有190個參與投票,其中187個會員國投票贊成,美國和以色列反對,烏克蘭棄權。
自1992年起,聯大每年都就古巴提交的關於終止美國對其封鎖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唯一例外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問題的討論被推遲到次年。時至今日,相關決議已連續31次以壓倒性多數獲得通過。不過,聯大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只有美國國會才能解除對古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
11月2日 普京簽令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圖源:路透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2日簽署一項法律,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相關文件已在俄羅斯法律資訊網站發佈。該法律自正式發佈之日起生效。俄總統網站2日發佈説明性材料強調,俄方制定法律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旨在恢復核軍控領域各方義務平等。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此前曾表示,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並不意味著俄將進行核子試驗。
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10月25日批准關於撤銷批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的法案。在此之前,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該法案。《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于1996年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當年9月24日開放簽署。俄羅斯于2000年批准這一條約。
11月4日 土耳其宣佈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11月2日,人們走過遭以軍空襲後的加沙城房屋廢墟。(圖源:新華社)
土耳其外交部4日發佈聲明説,鋻於以色列拒絕停火,拒絕協助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無障礙進入加沙地帶,並持續對平民進行打擊,使加沙地帶出現人道主義悲劇,土耳其決定召回駐以色列大使。在此之前,宏都拉斯、巴林、約旦、哥倫比亞、智利等國已分別表示召回該國駐以色列大使。
十多年來,土以關係幾經起伏。2022年8月,兩國宣佈恢復外交關係,重新互派大使。此次巴以新一輪衝突期間,兩國關係再次陷入低谷。自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開展軍事行動後,土政府就對以進行嚴厲譴責,認為以色列對平民進行“野蠻襲擊”,並稱其在加沙地帶的行動是“大屠殺”。10月28日,以色列召回駐土耳其大使,並對本國公民前往土耳其發出安全警告。
11月7日 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一個月
11月5日,以軍在加沙城施放照明彈。(圖源:新華社)
自10月7日以來,本輪巴以衝突已經持續一個月。根據聯合國網站11月5日發佈的數字,本輪衝突還造成巴方2萬多人受傷,以方約1400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加沙地帶62%的人口流離失所,人道主義災難深重。正因如此,立即停火止戰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也是阿拉伯國家的迫切要求。
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10月27日高票通過巴以局勢決議,呼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方立即實行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從而促成停止敵對行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1月3日深夜發表聲明,呼籲哈馬斯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被關押在加沙的人質,同時表示,近一個月來,加沙地帶的平民被圍困、被殺害,家園被炸毀,得不到援助,“這種情況必須停止”。
11月8日 旅美大熊貓“美香”一家順利回國
7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迎來25歲生日的大熊貓“美香”享用生日蛋糕。(圖源:新華社)
旅居美國的大熊貓“美香”“添添”和它們在華盛頓出生並長大的雄性幼崽“小奇跡”8日啟程返回中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和生物保護研究所主管布蘭迪·史密斯8日在送別儀式上表示,這是一個既艱難又欣喜的歷史性時刻。“美香”和“添添”來到美國後一直是動物園的“明星”,更成為全美的“偶像”。史密斯隨後在機場舉行的儀式上説,美中大熊貓保護研究合作長達50餘年,這是世界上針對單一物種保護、持續時間最長的合作。“我們和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是非凡的。”
“美香”和“添添”在美國23年間共孕育四隻幼崽,其中“泰山”“寶寶”和“貝貝”已經回國。“小奇跡”出生於2020年8月21日,彼時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小奇跡”的出生為當地民眾帶來歡樂與希望。“美香”一家三口回國後,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還有一對大熊貓姐妹“雅倫”和“喜倫”。
11月13日 英國首相改組內閣
11月13日,在英國倫敦,新任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左)走出唐寧街10號首相府。(圖源:新華社)
英國首相蘇納克13日宣佈改組內閣,內政、外交、衛生和社會福利大臣等多個職位被調整。蘇納克當天解除佈雷弗曼內政大臣職務,任命原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為內政大臣,前首相卡梅倫出任外交大臣。克萊弗利在出任內政大臣後表示,他的首要工作之一是阻止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國。卡梅倫在接受外交大臣的任命後發表聲明説,英國正面臨一系列國際挑戰,包括俄烏衝突和中東危機。
當天,另有多名政府官員辭職或遭解職,蘇納克隨後作出更多人事調整決定。根據新內閣名單,原衛生和社會福利大臣巴克利任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大臣,阿特金斯任衛生和社會福利大臣,格倫任主計長,霍爾登任內閣不管大臣和保守黨主席。
11月15日 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
當地時間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斐洛裏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斐洛裏莊園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這是習近平主席時隔6年再次訪美,是兩國元首繼去年巴厘島會晤後舉行的首次面對面會晤,舉世矚目。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具有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應該成為穩定中美關係的新起點,期待雙方在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繼續匯聚相向而行的力量,找到兩個大國的正確相處之道,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確定性、提升穩定性。
11月15日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加沙局勢的決議
11月18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地區,巴勒斯坦人向南遷移。(圖源:新華社)
聯合國安理會15日通過第2712號決議,呼籲在整個加沙地帶實行緊急人道主義暫停、建立人道主義走廊。決議由馬爾他起草,獲得安理會15個成員中12個成員支援。美國、英國、俄羅斯投了棄權票。這是10月7日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首次通過有關決議。
決議呼籲在整個加沙地帶緊急實行“有足夠天數”的長時間人道主義暫停並建立人道主義走廊,以保障人道主義準入;向整個加沙地帶更便利地提供包括飲用水、電力、燃料、食品、醫療物資在內的基本物資和服務;推動核心基礎設施的修復;保障緊急救援和恢復工作,包括在被毀壞房屋中搜尋失蹤兒童和傷病兒童及其照料者的醫療後送。
11月15日 以軍對加沙地帶最大醫院展開軍事行動
11月3日,在加沙城希法醫院門口,人們查看被襲擊的車輛。(圖源:新華社)
以色列軍方15日説,以軍已對加沙地帶最大醫院希法醫院展開軍事行動,敦促藏在醫院內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人員投降。以方指認哈馬斯在希法醫院下方挖地道、設軍事指揮中心,哈馬斯和醫院方面予以否認。除病人和醫護人員外,醫院裏還有大量避難平民。
希法醫院位於加沙城西,面積達4.5萬平方米,員工約1500人。10月7日本輪衝突爆發以來,以軍戰機在加沙地帶實施的空襲導致逾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近三萬人受傷。由於接收大量傷員,希法醫院病床使用率已高達164%。由於相對安全,這家醫院成為不少當地人的避難所。據媒體報道,衝突爆發以來,已有逾三萬人涌入希法醫院尋求庇護。此外,許多記者常在這家醫院採訪報道,反映以軍行動給加沙民眾造成的傷害。
11月18日 SpaceX“星舟”重型運載火箭第二次試射發生爆炸
這張4月20日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提供的視頻截取的圖片顯示,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舟”以及飛船整合系統在位於得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發射基地升空。(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8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舟”(Starship)重型運載火箭在得克薩斯州第二次試驗發射。與首次試射相似,火箭升空後不久發生爆炸。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尚未收到人員傷亡或財産損失的報告,該機構將進行事故調查,這是商業火箭出現問題後的標準流程。
今年4月20日,“星舟”在得州首次試射,但火箭升空不久後爆炸。“星舟”屬於可回收火箭,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現有的“獵鷹9”和“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更大,可將超過100噸載荷送入地球軌道,其設計目標是將人和貨物送至地球軌道、月球和火星等。
11月21日 金磚國家就巴以問題發聲
11月21日晚,金磚國家領導人巴以問題特別視頻峰會召開。(圖源:新華社)
11月21日晚,金磚國家領導人就巴以問題舉行特別視頻峰會。這是金磚國家今年8月擴員後的首次領導人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併發表題為《推動停火止戰 實現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講話。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主持峰會,巴西總統盧拉、俄羅斯總統普京、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埃及總統塞西、伊朗總統萊希、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衣索比亞總理阿比以及印度、阿根廷外長與會。
與會領導人對巴以局勢表示嚴重關切,譴責一切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強調必鬚根據國際人道法保護平民,呼籲立即實行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強調通過對話解決爭端,支援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領導人呼籲國際社會支援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推動實現“兩國方案”,建立一個具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11月22日 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臨時停火協議
這是11月19日拍攝的以色列沿加沙地帶修建的隔離墻。(圖源:新華社)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22日達成一項臨時停火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加沙地帶停火4天,其間哈馬斯將釋放至少50名被其扣押的以色列婦女和兒童,以色列則將釋放150名被其拘留的巴勒斯坦婦女和兒童,並允許更多燃料和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這是以色列與哈馬斯本輪衝突爆發以來雙方首次就停火達成共識。
多國對臨時停火協議表示歡迎,敦促各方確保協議得到全面落實,推動儘快徹底結束衝突,並且基於“兩國方案”開啟公正、持久的巴以和平進程。不過,以色列政府內的極右翼勢力反對停火,主張繼續實施軍事行動直至消滅哈馬斯。以總理內塔尼亞胡21日表示,一旦停火結束,戰爭還將繼續,“直到以方實現所有目標”。
11月23日 中韓交接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
11月23日,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禮兵(左)從韓方接過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棺槨。(圖源:新華社)
根據中韓雙方達成的共識,今年繼續舉行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活動。11月23日上午,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共同舉行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
中韓雙方代表現場簽署交接書,確認交接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駐韓國大使邢海明為志願軍烈士棺槨一一覆蓋國旗,中方舉行悼念儀式,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禮兵護送烈士棺槨登上解放軍空軍專機,烈士英靈將回到祖國和人民懷抱。
自2014年起,中韓雙方已連續10年共同實施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加上此次歸國的第十批25位烈士遺骸,回歸祖國的志願軍烈士遺骸數量達到938位。
11月24日 世界最大冰山加速漂離
這是2020年2月1日在南極大陸邊緣威德爾海拍攝的海上冰山。(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24日,英國科研人員的監測顯示,世界最大冰山在南極洲海底“擱淺”約30年後,正加速漂離南極海域。這座冰山代號“A23a”,于1986年從南極洲菲爾希納冰架脫落,但當時並未漂走,而是就地“擱淺”,此後約30年一直留在威德爾海。該冰山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比3個紐約市還大,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期保有“世界最大冰山”的稱號。
英國南極考察處的遙測專家安德魯·弗萊明表示,這座冰山去年一直在漂移,目前看起來“在加速漂離”,在風和洋流助推下正越過南極半島北端。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研究人員埃拉·吉爾伯特和奧利弗·馬什認為,雖然這座冰山脫落很可能屬於自然變化過程,但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確也在加快南極冰蓋的流失速度。
11月26日 韓國國家情報機構領導層集體辭職
韓國總統尹錫悅。(圖源:美聯社)
韓國媒體26日報道,韓國國家情報院領導層三名高官當天集體遞交辭呈,獲總統尹錫悅批准。按韓媒説法,尹錫悅因不滿國情院人事管理爭議而將上述三人解職。韓國總統辦公室發表聲明説,尹錫悅已批准國情院院長金奎顯和第一次長、第二次長兩名副手辭職。聲明中沒有提及三人的辭職原因,也沒有説明尹錫悅為何同意。
金奎顯2022年5月被任命為國情院院長。按聲明中説法,他上任後“重新確立了國情院作為國家最高安保和情報機構的地位”,並建立與友好國家情報機構的合作體系。韓國總統辦公室説,尹錫悅已決定任命前外交官洪長元(音譯)和國情院前官員黃元鎮(音譯)分別為國情院第一和第二次長,新任院長人選尚未確定。院長空缺期間,將由洪長元負責國情院領導工作。
11月29日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世
這是2023年10月24日,基辛格在紐約舉行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上講話的資料照片。(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據法新社援引基辛格協會的聲明,基辛格的家人將為他舉行私人葬禮,隨後將在紐約舉辦追悼會。
基辛格1923年生於德國,為猶太人後裔,1938年因不堪納粹對猶太人迫害,全家遷居英國,同年轉到美國,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曾于上世紀70年代擔任美國務卿,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重大,被美國前總統福特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央視新聞)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