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在台北揭曉結果,“融”字當選。圖為台灣淡江大學書法研究室主任張炳煌(左)揭曉評選結果。 圖片來源:中新網
12月8日,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在台北揭曉結果,“融”字當選。圖為與會嘉賓書寫“融”字。 圖片來源:中新網
12月8日,由兩岸機構共同舉辦的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在台北揭曉結果,“融”字當選。“融”字反映了當下兩岸民眾的所思所感,體現了兩岸民意,可以把兩岸帶入更美好的明天。而在一天前,“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結果公佈,“缺”字獲選為本年度代表字。
作為2023年海峽兩岸漢字節的重要配套活動,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自10月27日啟動以來,邀請兩岸各界人士參與推選漢字,産生了"轉""嘆""盼""通""望""啟""快""融""韌""和"等36個候選年度漢字。兩岸民眾于11月21日至12月6日參與網路投票,共有約1500萬人次參與,經過兩輪票選,最終"融"字脫穎而出,當選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融”字由台灣“KNOWING新聞”創辦人暨總編輯楊方儒、大陸歌手陳飛及廈門市青少年推薦,推薦理由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今年發佈,突出‘融’這個目標,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期盼兩岸融合更進一步,共創美好明天”。
12月7日,“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結果在台北公佈,“缺”字獲選為本年度代表字。 圖片來源:中新網
除了8日選出的兩岸年度漢字“融”,由島內媒體等機構評選的“台灣2023代表字”也于7日公佈,“缺”在58個候選字中以8565票拿到第一高票當選。這兩個年度漢字反映出兩岸民眾“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聲。
(1)對於高票當選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融”字,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張銘清在推薦理由中指出:兩岸融合發展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就兩岸關係的現狀,“融”合發展應該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盼。
(2)台灣2023代表字選出第一名 “缺”字與排名第二的 “蛋”字,這前兩名加起來剛好是“缺蛋”,準確地呼應今年從島內民眾日常生活一路延燒到政治的蛋荒議題。一個“缺”字道出了台灣老百姓一整年苦。臺網友的評論大多是“民進黨‘缺德’”,也有網友諷刺,“民進黨不缺貪污、不缺詐騙、不缺關説、不缺黑金、不缺女人”。台灣《聯合報》總編輯范淩嘉表示,民眾選出“缺”字,精準總結了這一年。回顧過去可以看到,台灣工商界憂心“五缺”,即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疫情暴發後,大家又發現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試劑。今年好不容易迎來疫後復蘇,市場上卻發現缺蛋,還缺抗生素、降血壓、兒童退燒等藥品……
(3)“缺”字的推薦人、桃園市長張善政指出,“缺”字已成多數台灣民眾的共鳴,也反映出民進黨當局真的“缺”了一些努力,“缺”了一些用心。
(4)台灣“聯合新聞網”評論稱,“缺”字出線成為2023台灣地區代表字,相信沒人感到意外。台灣這幾年一直處於百“缺”待補的困窘狀態,甚至出現搶藥、搶蛋、搶口罩等種種過去難以想像的亂象。當“缺”和“搶”成為台灣的日常,民眾將失去對台當局的信心,形成缺乏安全感的社會。
這是台灣中華書學會的多名書法家和參會嘉賓寫下不同字體的“融”字。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一個 " 融 " 字,代表了兩岸的現狀與願景,展現了發展兩岸關係的方法與目的;一個 " 融 " 字,匯聚了走出 3 年疫情困擾後兩岸人民間最真摯而樸素的情感。
東漢的許慎在《説文解字》中對 " 融 " 字的解釋是:" 融,炊氣上出也。從鬲,蟲省聲。" 用大白話説就是鍋裏煮東西,熱氣騰騰的樣子。相信很多兩岸的朋友會聯想到小時候阿嬤煮的 " 雜菜煲 ",青菜蘿蔔肉丸蝦仁,各種食材一鍋燉,看似雜亂,但那種複合的美味卻是許多人記憶裏鄉愁的味道。這就是 " 融 " 的力量,五湖四海,和而不同,卻又濟濟一堂,密不可分,其樂融融!
這就是兩岸的現狀!兩岸説著一樣的中國話,流淌著一樣的炎黃血,書寫著一樣的方塊字,拜著一樣的媽祖關公保生大帝,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血濃于水的一家人。今年春天,馬英九先生回湖南祭祖,一句字正腔圓的湖南話—— " 湘潭伢子回來了 ",不正是這個現狀最好的解釋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一樣的古聖先賢,留給我們一樣的血脈親情。
這更是兩岸的願景!本是一家人,理應一家親。今年是汪辜會談 30 週年,30 年前,兩岸在體現一中原則的 " 九二共識 " 基礎上實現了首次授權以民間團體名義舉行的高層會談,邁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性一步。30 年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反覆從正反兩個角度深刻證明,融合發展,合則兩利。
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 融 ",是兩岸中國人攜手並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願景。相信“融”可以把兩岸帶入更美好的明天。
資料來源:中新網、新華網、兩岸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