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牛肉湯+泡麵,在台灣被“嫌棄”了?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社會萬象      2023-12-18 10:45:33

酸菜魚、螺螄粉、魔芋爽,在台灣火了。在短視頻社交平臺的推波助瀾下,大陸飲食傳到台灣的還有很多,引來饕客大飽口福。

也有一些,卻觸動了少數人的“玻璃心”。事情的緣起要説到台南,這裡被台灣人譽為“牛肉湯重鎮”。

去過台南的遊客,應該會對這裡的牛肉湯文化留下深刻印象。現宰溫體牛在六小時內即送到餐廳,再加以蔬果、牛骨熬製的高湯輕涮,佐以台南特色的醬油膏,確是難得的人間美味。不少國際食客認為,食用台南溫體牛的體驗與日本A5和牛不相上下。

近期不少商販在“牛肉湯聖地”台南賣起了據説從抖音學來的牛肉湯泡麵。

有島內“網紅”挑起飲食比較的論戰,一些網路意見領袖認為,牛肉湯泡麵是大陸二、三線城市流行的食物,這些簡陋的小吃在“牛肉湯聖地”造成排隊熱潮,頓生“有辱門風”之感。他們還抱怨,在社交平臺影響下,台南“神聖”的牛肉受到低廉食物的“侵犯”。

台灣牛肉湯,圖片來自《聯合報》。

及至這些企圖賺一波“同仇敵愾”流量紅利的言論殃及池魚,酸菜魚、螺螄粉、魔芋爽等跨海而來的食物也“被迫”加入戰局。

《聯合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這些網路聲音是打著保護本地美食的旗號來反對大陸飲食,更有甚者祭出了“反中”的政治口號,在當前的敏感時期挑動台灣網路受眾的神經。

事實上,強調享譽亞洲的台灣美食其“主體性”,這本身就可能是一道偽命題。

寶島的飲食文化,本就是各種南來北往的外來食物共襄盛舉的雜糅結果。其備受老饕們的好評,正是因其包容性海納各路美食,碰撞出意外,讓嘗者美不勝收。

台灣美食旅遊作家韓良憶曾對記者説,當年的老兵從大陸各地來到台灣,他們通過菜肴的製作和改良串聯起現實與鄉愁,也將傳統的年節習俗傳給子侄。她以酸菜白肉鍋為例,這道東北地區的美食至今都是台灣家庭年夜飯的不二選擇,本地改良後幾乎嵌入了台灣人的年節基因。

酸菜魚、螺螄粉、魔芋爽等大陸美食受到台灣民眾歡迎。

同樣地,今天大陸食物傳到台灣也會經過一番本地化的改良。比如,近期在全臺爆火的酸菜魚,台灣市場正在將這道川渝美食“火鍋化”,一些品牌採取魚、肉、蔬菜、菇類“共治一鍋”的方式,也有的主打“川菜臺味”,讓食客體驗多重滋味。

此外,從早年可口可樂、炸雞、披薩乘著美國人的飛機到來,到近年韓國偶像文化的興起讓韓餐遍地開花,加之本就普遍的日式料理店舖,台灣美食的包容程度令全球的吃貨們羨慕、嚮往。

人們的胃被美好的“味”佔據,《聯合報》的文章説,這是“勢之所趨,利之將至”。如何造“勢”,在如今,飛機大炮都不如網路媒體管用。

與其抱怨自媒體影響所謂“台灣飲食主體性”,不如善用小紅書、抖音這些已經被全球網路用戶熟悉的平臺推廣台灣美食,爭取形成如酸菜魚般的走紅模式,推廣台南溫體牛等外界不甚熟悉的台灣在地美食,走出自我束縛。(艾涼/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