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再見,象鼻岩!島內知名景點象鼻岩“象鼻”斷裂,正式走入歷史

再見,象鼻岩!島內知名景點象鼻岩“象鼻”斷裂,正式走入歷史
12月16日下午13時55分,島內東北角打卡聖地——新北市深澳漁港旁的象鼻岩傳出“象鼻”斷了,石沉大海,目前僅剩象身,正式宣告該景點走入歷史,往後只能從照片回憶,讓不少台灣民眾驚呼可惜!

象鼻岩斷裂

深澳漁港旁的象鼻岩16日下午13時55分傳出象鼻斷了,讓不少民眾驚呼可惜!(翻攝瑞芳區公所官方賬號)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再見了,象鼻岩!12月16日下午13時55分,島內東北角打卡聖地——新北市深澳漁港旁的象鼻岩傳出“象鼻”斷了,石沉大海,目前僅剩象身,正式宣告該景點走入歷史,往後只能從照片回憶,讓不少台灣民眾驚呼可惜!

據報道,負責管理的瑞芳區公所表示,16日那天風浪大,象鼻岩的象鼻崩落,已設圍籬避免民眾進入。

象鼻岩斷掉早有跡象?

象鼻岩上面早就有兩道貫穿的裂痕

粉專“漂浪島嶼”指出,象鼻岩上面早就有兩道貫穿的裂痕,會崩塌是遲早的事。(圖為漂浪島嶼—munch授權提供/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長期關心台灣土地環境的粉專“漂浪島嶼”表示,象鼻岩會斷裂是早晚的事,因為象頭到象鼻的部位早有兩道貫穿裂隙,基本上象頭是卡在象身與象鼻之上,只要有任何一側錯動,就會完全崩落,過去該粉專也一直警告有崩落危險,呼籲遊客不要靠過近,但還是有人會挑戰運氣。報道還稱,台灣大學一名地質教授4年前曾預估“還能撐千年”,未料4年後就倒塌。

“漂浪島嶼”指出,從地質學上解釋,因為岩石易崩落,才會形成中空的海蝕拱門,如果持續崩落,留下象鼻部分,就會形成海蝕柱,成為地質變動的迴圈。其實新北市府及土地管理署曾經考慮將象鼻岩灌入水泥鞏固,但由於這是自然地質的變化,不宜過多人為干預,加上重達百噸重的岩塊,也不是水泥能鞏固的,所以最後沒有灌水泥。

島內網友不捨 幫改名“伏地魔岩”

象鼻岩斷裂對比照

象鼻斷裂的前後對比照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對比象鼻斷裂的前後對比照,島內網友紛紛覺得可惜,不過也有網友幫改名“斷鼻岩”、“伏地魔岩”。

有網友在瑞芳公共論壇貼文表示,“殘念,象鼻岩崩塌了,瑞芳少一個天然的地景”,也有網友不捨表示,“還好有把握今年夏天帶朋友去潛水,以後就看不到了”、“上天的鬼斧神工是有觀賞期限的,感謝它帶給我們的美好”、“可惜了”,甚至討論改名,“此景點區以後得要有新名字了,該叫什麼好呢?”、“哎只剩下鼻竇炎了”、“變成水豚君了”、“斷鼻岩”、“伏地魔岩”。

瑞芳區公所建議遊客仍可前往觀賞安全性較高的酋長岩,同時享受漁港風光,還有海天步道以及小卷米粉、鯊魚羹、炸白帶魚等海鮮美食可以品嘗,然後還可以順遊鄰近深澳鐵道自行車、八斗子車站等景點,希望來賞景的遊客,請務必隨手帶走垃圾,共同維護海岸自然地景。

網友擔憂下一個消失的是“這個景點”

台灣景點野柳女王頭

象鼻岩走入歷史後,網友憂心下一個消失的恐是野柳女王頭。(圖/台灣地區交通部門提供)

有不少人認為野柳女王頭恐是下一個走入歷史的景點:“感覺下一個就是女王頭了”、“女王頭拜託撐久一點”、“女王頭加油啊”。

女王頭在1962年時,被當時是大學生的業餘攝影師吳東興拍下,照片在“被遺忘樂園攝影展”中展出並命名為“女王頭”,讓野柳一夕間成為觀光勝地。

但長期受風化影響,女王頭“脖子”越來越細,從2006年的144公分,到2013年僅剩126公分,減少了18公分,2018年時,專家推估就算未受到地震影響,持續風化下,恐在10年至15年後的未來,就會因頸部無法承受頭部重量而“斷頭”,雖然園方在2021年時曾邀團隊進行奈米技術試圖補強,但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