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縣市交往遭遇逆流!臺媒忍不住發聲為兩岸城市交流打CALL

基層縣市交往遭遇逆流!臺媒忍不住發聲為兩岸城市交流打CALL
過去一年,兩岸縣市交流紛紛從線上走入線下,呈現熱絡的交往狀態,為增進兩岸同胞民生、福祉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這一景象卻絕非民進黨所樂見,近期大肆約談數十名村里長,進行入室搜索甚至聲請羈押,一時引發島內輿論譁然。對此,臺媒首先看不過眼,忍不住為兩岸城市交流發聲。

兩岸縣市交流的正向作用

  2023年新年伊始,中央台辦、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廈與經“小三通”往返廈金的金門縣長陳福海一行交流,為“小三通”復航帶來春意融融,也讓金酒輸陸重獲開放契機,由此開啟了2023年兩岸縣市交流的春天。2023年全年,兩岸縣市交流多點開花,為增進兩岸同胞民生福祉發揮了積極作用。

a5c27d1ed21b0ef41bd58a28499346da81cb39db9034.webp

  2月,上海市台辦副主任一行應台北市政府邀請赴臺參訪,與台北市政府開展市政交流。3月,台灣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一行到大陸參訪,與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就台灣農漁民關心的議題進行深入交流……8月,上海舉辦“2023上海台北城市論壇”,滬臺簽署會展産業、低碳、羽毛球運動3項交流合作備忘錄,寄託上海與台北對進一步攜手推動滬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共同期許……

  2023年,從“小三通”復蘇到釋迦恢復輸陸,每一項關係民生的兩岸舉措背後,都離不開兩岸縣市之間的誠意溝通,在官方協商斷絕的情況之下,為兩岸交流發揮了正向作用。

縣市交往島內遭遇逆流!

  然而,近期民進黨當局聲稱“里長赴大陸旅遊接受大陸方面招待,回臺從事宣傳支援特定候選人”,接連在台北、基隆、台南、彰化、屏東、嘉義等多個縣市發動檢調單位,以涉嫌違反“反滲透法”等名義查辦到大陸參訪、交流的基層里長

360截圖20240103105934996

  如今面臨出遊參訪就可能被“貼標簽”的狀況,台灣各地基層里長人人自危,生怕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

  據環球時報指出,“反滲透法”便啟自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為“台獨”勢力打開了一個濫權腐敗、箝制異己、無賴構陷之門。有臺媒統計,所謂“反滲透法”自2020年1月15日實施起,直到今年8月,偵辦案件寥寥可數。但在最近島內熱選期間,案件一下激增至了百餘件,其政治算計可謂昭然若揭!

務實交流才是主流聲音

  實際上,盼望兩岸和平、務實交流才是台灣社會主流聲音。台灣《聯合報》有評論指出,里長組團赴大陸絕非特例,以往兩岸交流頻繁時,類似的團體互訪絡繹不絕。文章諷刺,在民進黨當局眼中,刷抖音、小紅書會會造成所謂“安全危機”,里長赴大陸參訪就是被“滲透”,“加強言論及人身自由控制”成了民進黨的重點任務。台灣資深媒體人姚正玉指出,民進黨此番四處施展“抹紅”伎倆,是想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掩蓋自身貪腐無能的事實,進而實現騙取選票的目的。

483438_700x20000

  對於基層里長被控“違反‘反滲透法’”,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日前表示,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已經開展了30多年,民進黨當局製造的這種寒氣逼人的肅殺氛圍,讓廣大台灣民眾強烈不滿,紛紛質疑民進黨使台灣回到了從前的“戒嚴”時期。她説,我們深切理解台灣民眾遭受專制打壓的憋屈,民進黨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兩岸交流的大勢不可阻擋。沒有哪個寒冬可以阻擋春天的到來。人民的力量終將破除兩岸交流前進道路上的人為阻礙。

臺媒忍不住為城市交流發聲

  台灣《旺報》日前刊發《兩岸城市交流 宜通不宜阻》社論指出,在大陸各地政府對各城市品牌的定位、地方産業體系的打造下,大陸城市建構已經發展成一個平行體系,年輕人可選擇生存發展的城市愈來愈多。大陸城市快速發展,為台灣青年提供了另一個選擇。除了滬臺雙城論壇外,兩岸還有更多城市可以“結對”互相借鑒學習。“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兩岸聯繫不可斷,兩岸城市交流也一樣,宜通不宜阻。”

u=1372418633,2332798283&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

  我們認為,由於民進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一中框架,打破了維繫兩岸官方交流的政治基礎,讓兩岸間具有半官方、半民間性質的縣市交流重要性近年來進一步凸顯。通過兩岸縣市交流,才能具體、多元地反映出台灣基層民意,這是涉及台灣民眾福祉和切身利益的大事

  在當前局勢選擇的十字路口,台灣民眾理應清醒抉擇,讓兩岸官方交流有希望重構基石,讓兩岸經濟往來有機會再造生機!(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