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24年防衛預算除總額再創新高外,在項目設置和資金用途等方面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首當其衝的就是聚焦防區外作戰、一體化防空反導和無人裝備等重點,持續強調“反擊能力”建設,深化推進“攻勢防禦”。
岸田政府計劃撥款約1.2萬億日元用於提升導彈攻防能力,包括研發能夠攻擊艦艇和地面目標的精確制導導彈和高超聲速導彈,改裝國産12式反艦導彈,為“宙斯盾”艦配備“戰斧”巡航導彈,建設導彈發射基地及新的彈藥庫等。
其次,調整人員編制結構。日本防衛省在申請2024年防衛預算時稱,將在指揮體制和員額配置等方面,對現有力量結構進行調整,便於實現從平時到戰時的無縫銜接。今年自衛隊的編制員額與2023年持平,但結構上有所調整,聯合部隊人數增加約26%。除此之外,防衛省與自衛隊事務官增加537人,專職負責“戰斧”巡航導彈採購、日美同盟協調以及太空態勢感知等相關事務。
第三,強化與盟友作戰協同。防衛預算的增加,讓日本在承擔駐日美軍費用上有了更多的“運作空間”。日本設立“統合司令部”負責陸海空自衛隊指揮,以縮減決策時間,同時加強與美軍協調;直接引進或與美軍共同研發武器裝備,方便聯合作戰協同。日本自衛隊在指揮體制、武器裝備互操作性等方面加速融入美軍作戰體系,以此強化日美同盟協同作戰能力。
當前,日本經濟面臨復蘇緩慢、增長動力不足等顯著問題。在國家財政壓力陡增、公共債務不斷膨脹的情況下,增加防衛預算引發日本國內民眾不滿。提高法人稅、所得稅和香煙稅等稅收,是日本防衛預算增加部分的通常來源,日本民眾多次集會抗議政府通過增稅擴充軍備。
日本對標北約軍費標準,計劃在5年內將防務開支佔GDP比例提升至2%以上,不僅顯示了重塑軍事大國的野心,更暴露出充當北約亞太化推手的圖謀。地區國家普遍認為此舉是日本對“專守防衛”原則的重大挑戰,必將加劇日本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安全困境,增加衝突風險,給地區局勢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
近日,日本與美國就購買“戰斧”巡航導彈正式簽訂採購合同,日本將在2025財年至2027財年從美國獲得約400枚“戰斧”巡航導彈。包括相關配套裝備在內,這一合同總額高達2540億日元。這意味著日本自衛隊將首次擁有遠端精確制導武器,也意味著日本在二戰後首次具備遠端打擊能力。
日本急於採購“戰斧”巡航導彈等遠端武器裝備,除了配合美軍“擔負更多任務”外,更多是為了建設自身的防區外打擊能力。其近來發佈的多份安保文件都提到,未來5年自衛隊需要重點發展7個方面的能力,防區外打擊能力正是其中之一。所謂防區外打擊能力,主要是指日本自衛隊使用各型中遠端導彈在對手“威脅圈”外實施打擊,摧毀對手中遠端武器及相關軍事設施的能力。
受和平憲法制約,日本長期被限制發展中遠端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等進攻性武器。然而,日本政府和自衛隊近年來認為,現行“專守防衛”原則是一種消極防禦思想。為了突破限制,日本強行將率先對對手導彈發射基地發起攻擊的行為,解釋為符合“專守防衛”原則的防禦行動,認為其有權在判斷對手可能發起攻擊的情況下先發制人。為實現這一目標,日本自衛隊需要“戰斧”巡航導彈等遠端打擊武器。
從日本意欲打造防區外打擊能力的目標來看,此次採購“戰斧”巡航導彈只是一個開始,今後其還將採取更多手段加強遠端打擊能力建設。據媒體報道,日本陸上自衛隊正在加緊研製一系列尖端武器裝備,推進陸基遠端打擊能力的生成,其中包括延長12式岸艦導彈射程、加速研製高超聲速滑翔彈等。
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建造可搭載“戰斧”巡航導彈或高超聲速滑翔彈的新型潛艇,從而提升水下防區外打擊能力。日本空中自衛隊則在抓緊研製防區外巡航導彈和遠端隱身反艦導彈等武器,並計劃將其配備給F-35A和F-15J戰機。
儘管日本政府一再聲稱,所有擴充軍備之舉都是符合和平憲法的防禦性行為,但其真實意圖早已被世人看穿。近年來,日本在背離和平憲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斷掏空“專守防衛”原則,其“新軍國主義”動向嚴重威脅地區安全穩定。對此,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需要高度警惕。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