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杜燕飛)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措施,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一定會越開越大。
國新辦舉行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肖遠企介紹,一是取消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股權,實現完全控股。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外資獨資保險資産管理公司,都已經批准開業,目前企業經營情況良好。另外,《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裏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肖遠企説。
二是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準入門檻。“過去有一些對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總資産規模的要求,對其在母國經營年限的要求,都已經取消,更注重外資投資綜合素質。”肖遠企表示,機構類型也極大豐富,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銀行、保險、經紀公司、理財子公司、資産管理公司在我國經營良好。目前,我國已有5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子公司,它們在産品設計、風險防控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此外,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業務範圍跟中資企業已完全一致,實現了國民待遇。
據肖遠企介紹,到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共設立了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台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量已經有888家,總資産已達到3.86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産達到2.4萬億元,在境內保險行業市場份額已達到10%。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運作,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我們會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繼續堅定推進金融領域高水準對外開放,在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歡迎各類外資機構和長期資本來中國展業興業。”肖遠企表示,鼓勵外資金融機構與中資同行在股權管理、産品開發,比如技術以及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肖遠企説,非常歡迎在財富管理、資産管理、資産盤活處置,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可持續經營等方面有專業專長的外資機構來中國開展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合作;也支援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