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近期參訪駐日美軍橫須賀基地時宣稱,美日雙方正在尋求達成一項協議,該協議旨在讓日本造船廠承擔定期維護、檢修美國海軍軍艦的工作。伊曼紐爾稱此舉將“加強美日聯盟及其聯合威懾力量”。
目前,美軍在日本部署大量兵力,不過美軍駐日艦艇的很多維修工作仍需返回美國本土完成。上述協議如能達成,不僅可以緩解美國造船廠面臨的艦艇維修工作壓力,還能大幅提高駐日美軍艦艇的維修效率,進而增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行動能力。
依託日本造船廠維護美國軍艦,是日美近期加強軍事勾連的一個縮影。從按照美國授意將2024財年防衛預算大幅提高至7.95萬億日元,到修訂《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同意向美國提供在日生産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從與美國簽訂合同,在2025財年至2027財年購買約400枚“戰斧”巡航導彈,到加緊研製建造可搭載“戰斧”巡航導彈的新型潛艇等裝備,提升所謂“反擊能力”……
這幾個月,日本瞄準升級日美軍事同盟、更好融入美軍作戰體系等目標,不斷拓展與美國在諸多軍事領域的聯動,雙方的軍事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拉幫結派組“小圈子”,鼓動陣營對抗。岸田政府自上臺以來便一門心思追隨美國,甘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急先鋒。日本新“安保三文件”出臺後,日美軍事同盟關係從原先的“日守美攻”切換為“齊攻齊守”模式。美國對日本鬆綁、日本欲借美國之力擴大自身影響,二者疊加使日美在亞太聯手挑釁肇事的風險大增,給地區國家帶來重大威脅。
與此同時,在鞏固日美軍事同盟的基礎上,日本還頻頻與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就加強防務安全合作進行互動,妄圖借此推動“外向型”軍力建設,將集體自衛權的適用範圍擴大。
據媒體報道,日本與澳大利亞目前正就遠端導彈試驗以及情報共用等問題進行磋商。由於國土縱深狹小等原因,日本進行遠端導彈試驗長期面臨諸多掣肘。一旦澳大利亞同意日本在其國土上進行導彈試驗,日本擁有遠端導彈的步伐將明顯加快。
在美國的極力撮合下,日澳軍事合作關係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日本將澳大利亞定位為“準同盟國”。今年,日本計劃派遣F-35A和F-15等戰鬥機赴澳大利亞進行輪換部署,並逐步實現在澳大利亞東西海岸多個機場的常態化兵力存在。
另據報道,1月中旬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表示,相關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雙方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正式簽署《互惠準入協定》。該協定一旦簽署,日本就可以將自衛隊部署到菲律賓,為其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攪亂南海局勢找到新的立足點。
據悉,日本政府已初步決定在2027年前,對海上自衛隊現有8艘“宙斯盾”驅逐艦進行改造,以適配“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需求。目前,這些驅逐艦的改造工作正在推進,且相關“戰斧”巡航導彈整合費用已納入2024年度預算。
除8艘“宙斯盾”驅逐艦外,日本現役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均配備美制MK-41垂直髮射系統,理論上也能相容“戰斧”巡航導彈,未來可能成為潛在的發射平臺。借助最大射程達2500千米的“戰斧”巡航導彈和機動性能較強的驅逐艦,日本將快速獲得覆蓋半個亞洲的遠端打擊能力。
長期以來,美國對向日本出售進攻性武器持謹慎態度,曾以避免刺激周邊國家為由,向日本出售性能受限的武器。然而,此次出售的“戰斧”巡航導彈屬於進攻性武器,顯示美國對亞太地區安全狀況的評估發生改變,對日本的信任度提升。
尤其是日本近年來修訂防衛戰略,強調發展對敵基地攻擊能力,表明其將在日美同盟中承擔更多責任,這與美國當前強調“一體化威懾”、希望通過盟友合作增強威懾能力的政策相契合。未來,美國對日本的軍售可能包括更多戰略性、進攻性武器。未來,日本計劃通過優化武器控制系統、發射系統、數據傳輸系統和衛星導航系統等,發展體系化遠端打擊能力。
在“戰斧”巡航導彈使用部署期間,日本需要美國在情報收集、警戒監視、目標鎖定、巡航引導和戰鬥訓練等方面提供支援。未來,日本的“戰斧”巡航導彈可能被納入美軍作戰值班體系,其使用許可權仍由美軍掌控。
日本加緊對外軍事勾連的背後隱藏著多種企圖。從短期看,這與本屆日本政府的支援率持續下降有關。岸田政府試圖通過打“軍事牌”轉移民眾注意力,緩解自身執政壓力。從長期看,岸田政府的一系列動作再次暴露了其架空“和平憲法”、謀求“亞洲軍政大國”地位的野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對美國亦步亦趨,雙方之間形成了“美主日從”的依附性同盟關係。然而,近年來,隨著國際地緣格局加速震蕩,日美同盟關係的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方面,美國為強推所謂“印太戰略”,正在重塑原有的盟友體系。從美國極力拉扯的美日印澳、美日韓、美日澳等多邊機制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把日本視為亞太地區的重要棋子。美國官方在“印太戰略”文件中公開宣稱,要協助日本自衛隊完成現代化,將日本打造成“印太地區的安全支柱”。
另一方面,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的爆發給日本提供了機遇。目前,這兩場衝突延宕不止,不但讓美國的霸權地位有所動搖,而且使其背上了對外援助的沉重負擔。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更傾向於給日本軍事鬆綁,使日本能幫忙分擔部分壓力。
基於這樣的背景,岸田政府借美國推行所謂“大國競爭”和“印太戰略”之機,積極推動修改“安保三文件”,大幅增加防衛預算,持續擴充軍備,強化對外軍事勾連。日本機關算盡的背後,無非是為了換取美國對日本“大國身份”的認可,徹底擺脫“二戰戰敗國”帽子,甚至成為美國“印太體系”中的“第二號人物”。
然而,亞太是合作發展的熱土,不是地緣政治的棋局,不應受霸權主義威脅。日本“為虎作倀”的行為,只會給地區和平帶來不穩定因素,加劇亞洲國家乃至國際社會對日本未來發展方向的警惕和擔憂。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