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3兩岸關係總結:反“獨”促統與維和促融齊頭並進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4-02-02 10:38:20

微信圖片_20231227153231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新年賀詞“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開宗明義,這也與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要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一脈相承。2023年,大陸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遺餘力在兩岸同胞中弘揚中華文化,強調打通兩岸文化的共性,加深對彼此文化的了解,推進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年輕人之間的友好往來,為兩岸和平交往注入未來資本以及文化交融奠定堅實基礎。這些都反映了台灣人民現時最強烈心聲:就是和平、穩定、過好日子。

  一、大陸錨定和平主基調,聚焦融合發展

  兩岸和平,是當前島內民眾的首要關切。2023年,大陸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廣泛團結台灣同胞,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干涉,紮實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堅定推進祖國統一進程。3月,國台辦主任宋濤在江蘇昆山與台商台青座談時,回應“統一後有何好處”:“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大陸會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意願和需求。”11月在舊金山中美元首會晤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美方應秉持“停止武裝台灣,支援中國和平統一”的立場。

  2023年大陸在推進和平統一方面既有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還有具體推進路徑措施。9月大陸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意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第一份專門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印發的文件,通過《意見》的落地見效,有利於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人員往來更加便捷,貿易投資更加順暢,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也有利於福建全域推廣兩岸融合發展,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9月,國務院也批復同意了《東莞深化兩岸創新和合作總體方案》,提出了將東莞打造成為兩岸産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等工作目標,具體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主要聚焦産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

  2023年,大陸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持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落實“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重要對臺工作理念,展現了推進國家和平統一的決心意志。不斷順應島內民意,造福台灣同胞,便利台胞往來和生活,為來陸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提供一系列便民措施,為台胞台企共用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助力。台胞台企持續看好大陸市場,台商投資大陸的項目數、實際使用台資金額大幅增加,兩岸貿易保持高位運作。對於兩岸融合發展,台灣《中國時報》也刊發了多篇文章探討:“台企如何讓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兩岸關係好,台灣青年才有未來。”也説明大陸正紮實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吸引更多台灣同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二、民進黨當局“禁”“擋”兩岸交流,操弄“抗中保臺”

  反觀民進黨當局自上臺以來,對外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依附外部勢力,煽動兩岸對抗,“禁”“擋”兩岸交流,操弄“抗中保臺”,謀求“台獨”分裂,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蕩,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以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023年1月7日,被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為藉口單方面關停近3年的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終於在春節年關前夕得以重啟。然而這次重啟,當局卻設置了許多限制,如僅允許在春節前後一個月期間以專案方式申請航班,限定航班數量,且僅限金門、馬祖民眾及當地大陸配偶申請,把大陸的廣大台商台胞排除在外,台灣輿論批評其為“只做半套”,直到7月20日,陸配親屬才得以通過“小三通”申請入臺探親。1月18日,因包裝上印有“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宣傳標語,民進黨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宣佈禁止進口中國大陸生産的螺螄粉,並要求在台灣全面下架。除了螺螄粉,此次被牽涉到的還有魔芋爽和“黃飛紅麻辣花生”等大陸食品。在此之前,民進黨當局妄稱抖音“危害台灣資訊安全”,禁止島內公務機關使用,不日將限制範圍擴大到台灣社會。另外自2023年起,島內各大學、大專院校被要求禁止公務使用大陸品牌電子産品及服務,包含校園內的電腦、影印機、監視器設備,全都禁止大陸製造。就連校園出租場域,外包餐廳和商店等都算在內,包括智慧販賣機等,也禁止使用大陸生産,已購買大陸産品要儘速“汰換”。還有曾被稱為“台灣之光”的無人機表演團隊,在2023高雄新年晚會表演後被檢舉使用大陸無人機産品,便被“徹查封殺”,疫情暴發以來民進黨當局先後禁華為、禁中興、禁小米、禁愛奇藝、禁騰訊、禁淘寶、禁陸客赴臺、禁抖音……

  6月17日,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辦,習近平發來賀信,希望兩岸同胞通過海峽論壇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誼、增進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親。但臺陸委會稱禁止台灣民間團體參與舉辦論壇,對台灣民眾參加兩岸交流設置各種限制阻礙,並以所謂“觸法”相威脅。11月,台灣民間團體希望邀請福建湄洲媽祖祖廟媽祖金身和漳州東山關帝廟關帝金身入島巡安,本來這是兩岸民眾的正常文化習俗交流,然而台當局竟然通過拒絕批准的方式,執意阻撓媽祖、關帝金身入島。12月,臺媒爆料台北市文山區、信義區、松山區、中正區、萬華區的41名里長遭台北地檢署以疑涉“反滲透條例”約談,甚至被扣押手機,原因是他們在2023年6月至12月間赴大陸旅遊“接受招待”。

  可見民進黨當局只知道一味“禁”和“擋”,台灣輿論痛批“‘民禁擋’真是名副其實”。説白了,2023年民進黨當局全年都在為2024連任目標準備,也就是每逢“大選”需要拉選票的時候,民進黨當局就會通過各種手段試圖維持與鞏固有利於自己選舉、執政的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民進黨口口聲聲指稱“大陸介入台灣選舉”,目的就是在“芒果幹”邊際效應遞減的背景下,政治化再次操弄“抗中保臺”。民進黨當局一直在炒作2024大選不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而是“民主與自由”的選擇。蔡英文鼓弄台灣人民要選擇“有尊嚴的和平”,賴清德鼓吹和平繁榮四大支柱,但實際上民進黨當局在2023延長檯軍義務役期限、擴編警察保二總隊、擴大招募民防、義警支援軍事勤務任務、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種種行徑都仿佛在塑造“戰爭必然論”,並美其名曰“備戰方能避戰”。

  民進黨對內執政荒腔走板,施政無能,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才、缺蛋、缺藥引發民眾怨聲載道,然而卻為了抹黑大陸而維持其執政地位,為了“台獨”理念而操作“反中”政治,欺騙民眾,操控輿論,只要不利於其執政的事情就是對岸操作“認知作戰”。2023年民進黨內部爆發的台南市議會議長邱莉莉和副議長林志展賄選案、行政部門發言人陳宗彥“性招待”、台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陳凱淩黑金“光電”弊案“立委”趙天麟、羅致政等桃色醜聞以及“潛艇自造”、“高端”疫苗弊案基本都甩鍋大陸“介選”。12月17日,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時,再次攻擊、污衊“支援民進黨就會上戰場”“支援賴清德代表戰爭”都是大陸“大外宣”,國民黨、民眾黨在配合宣傳獲得選舉利益。

  民進黨打選戰,“抗中保臺”牌和“認知介選”戰交替使用,不斷利用各種與大陸相關事件,在選民中製造“仇中、恐中、抗中”氣氛,不斷深度鞏固基本盤,道德綁架選民在“民主與愛臺”選擇下拓展綠營選票。這種不問是非,不分是由,只看顏色,政治操弄意識形態,為了騙取選票、贏得選舉只會把台灣推向險境,將給台灣民眾帶來深重災難。

  三、兩岸經貿合作富有成效,文教交流持續熱絡

  2023年伴隨大陸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大陸經濟增長回升向好,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大陸台企生産經營總體穩定,兩岸貿易保持高位運作。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兩岸貿易額為2678.36億美元,保持高位運作,大陸穩居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據商務部統計,2023年1至11月,大陸新批准台資項目(含經第三地轉投資)6936個,同比增長26.8%,實際利用台資金額26.9億美元,同比增長39.9%。對台灣經濟而言,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經濟環境,只有堅決反對兩岸經濟脫鉤、産業斷鏈,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才能借助大陸巨大的市場、豐富的資源、完備的産業配套,助力台灣經濟取得更好發展,讓廣大台胞台企更多獲利受益。

  2023年大陸推出多項具體政策舉措,包含推動空中直航航點和“小三通”復航,9月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更是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偉大創舉。兩岸舉辦了多場交流論壇和洽談會。7月,第二屆兩岸企業家共謀高品質發展論壇、2023浙江·台灣合作周、首屆吉臺經貿文化交流洽談會分別在青海、浙江和吉林舉辦。8月,天津、河南、山西陸續舉辦第14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2023豫臺經貿洽談會以及2023年“台商台青走晉來”系列活動。9月,第17屆湖北·武漢台灣周在湖北舉辦,山東濰坊舉辦第27屆魯臺經貿洽談會、江蘇蘇州舉辦第9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福建廈門舉辦第17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廣東東莞舉辦2023“台商一起來,融入大灣區”主題活動暨第14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重慶舉辦第15屆重慶·台灣周等等。11月14日至15日,以“新格局中融合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10週年年會在江蘇南京舉辦,這反映了台商台企始終看好大陸經濟發展的光明前景,對兩岸産業合作與融合發展充滿信心。

  2023年,儘管在民進黨持續打壓、兩岸形勢緊繃的情況下,兩岸文教交流活動明顯增加,線上線下活動形式更加多樣,兩岸文教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持續推進,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續注入新的動力和青春活力。3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赴大陸祭祖,並帶領一批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這是馬英九首次赴大陸訪問,也是74年以來首次台灣地區領導人卸任後訪問大陸。7月,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5所大陸高校37名師生訪台交流並參訪。

  兩岸在基礎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交流、師資培育等諸多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大陸同台灣有關高校、團體和代表性人士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對話,不斷凝聚共識,取得積極成果。7月舉辦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9月舉辦了兩岸高等教育(北京)高峰論壇、10月舉辦了第十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11月舉辦了海峽兩岸高校可持續發展論壇等活動,兩岸人士交流溝通、聚同化異,發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和外來干涉、推進兩岸教育交流合作、致力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積極聲音。

  2023年兩岸教育關係發展前景依然向好,但存在更多挑戰與變局。民進黨當局以政治意識形態裹挾教育事業,大力推動“台獨”教育、“去中國化”、強推“本地語課”等錯誤行徑,形成對兩岸教育的負面干擾。12月,台灣北一女中語文教師區桂芝痛批民進黨當局修改2019年課綱,刪除顧炎武的《廉恥》等文是無恥,剔除類似中國文學經典是文化自宮的行為火遍全網。這説明第一,民進黨當局在兩岸教育脫鉤斷鏈意圖顯得十分明顯。民進黨當局相關部門出臺的有關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限制性措施涉及兩岸高校校際協議、科研課題合作、教師互聘互訪、臺生來陸就學與就業等方面,導致進一步弱化了台灣地區支援兩岸交流的社會力量,導致疏離了兩岸青年學生的關係。第二,兩岸高等教育優勢互補、深度融合格局尚未形成。雙邊認可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定位和目標缺乏,共通的資訊溝通機制、經費保障機制、人才培育與管理機制等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第三,由於兩岸高等教育內在依存度不強,會受到兩岸關係在“台獨”分裂勢力的破壞和外部因素的干擾,還會波折不斷。但無論如何,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台灣文化和大陸文化同屬一中,一脈相承。民進黨當局對兩岸文教交流負面操作絕不可能抹殺中華文化和兩岸共同情感價值觀,而且必將遭到兩岸有正義感同胞的強烈反對和堅決抵制。

  四、兩岸民間交流方興未艾,國際上堅持一中原則是國際大義

  2023儘管民進黨當局“謀獨”小動作不斷和勾連外部勢力,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青年峰會、雙城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鄉村發展論壇、兩岸碳中和論壇等各領域、各界別、各行業交流活動依然方興未艾,博鰲論壇、杭州亞運會、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一帶一路”峰會、香山論壇等平臺為兩岸高層回應彼此關切、凝聚共識成果、增進理解交流提供了重要舞臺。2023年是汪辜會談30週年,為此,兩岸各界分別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兩岸同胞交往合作、走深走實熱情高漲、持續擴大,符合兩岸同胞心意福祉,順應兩岸同胞共同心聲。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則加緊“台獨”分裂活動,破壞兩岸和平交往,勾連美國等外部勢力,不斷製造兩岸對立。4月,蔡英文以“過境”為名竄美並與美眾議長麥卡錫見面。8月,賴清德以“過境”為名竄美,挑釁大陸。5月,美國25家國防承包商組成的國防産業界代表團竄訪台灣。8月,美國眾議院“軍委會”副主席羅伯·惠特曼帶領4名眾議員竄訪台灣。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涉台法案,為台灣提供了5億美元對臺軍售及8000萬美元的軍事融資貸款。12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8860億美元“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美國國防部長為台灣軍隊建立全面性培訓計劃,要求擴大所謂“美臺軍事網路安全合作”,並定期説明對臺軍售交付進程。

  雖然美臺勾連不斷,但國際挺臺勢力和對台灣問題的支援和影響力正逐漸減弱。8月,中美洲議會(PARLACEN)在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召開全體會議,會議批准中國成為該機構常駐觀察員,同時取消台灣地區所謂“常駐觀察員”的地位。第78屆聯合國大會于9月5日開幕,民進黨當局提出所謂“參與聯合國四大訴求”被駁斥。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弗朗西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重申聯大工作將以聯大2758號決議為指引,遵循一個中國原則。菲律賓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始終堅持“一中政策”的,並且也一直都嚴格、認真的堅持該政策,不支援“台獨”,這一點沒變,也不會改變。10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亞洲前瞻峰會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政治基礎,也是維持台海現狀的重要條件。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美國總統拜登重申在巴厘島會晤中作出的五點承諾,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援“台灣獨立”。這都表明一中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卻幻想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是不切實際。3月宏都拉斯與台灣宣佈斷交,台灣邦交國僅剩13個。台灣所謂的“邦交國”減少,台灣在國際政治上更加孤立無緣,也凸顯了一中原則是國際大義、勢不可擋。

  2023年,兩岸關係鬥爭與融合齊頭並進,大陸的對臺政策也是促和平、促融合與反“台獨”、反干涉齊頭並進。大陸反“獨”促統是為了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為了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以及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維和促融是為了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廣大台灣同胞獲得更大利益福祉的作用。在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島內主流民意的今天,面對2024,兩岸要和衷共濟,守望相助,“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同胞不能缺席。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任何企圖阻止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行動,最終都是徒勞的。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作者彭韜:華中師範大學臺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