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長空利劍——記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4-02-06 08:54:48

和平的天空,是英雄的天空。

70多年前,組建剛滿一年、每人平均飛行時間只有幾十小時的他們,以“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膽氣,在朝鮮戰場迎戰強敵,擊落擊傷敵機29架,創造了“15:0”的輝煌戰績。

70多年來,“聞戰則喜、英勇頑強、敢打必勝、有我無敵”的強軍報國之志,在血脈流淌中代代傳承——他們先後5次率先換裝新型戰機,成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長空利劍。

進入新時代,從飛越巴士海峽、對馬海峽,到巡航台島、維權釣魚島,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引領下,他們在人民空軍戰略轉型的壯闊征程上,飛出了勇擔使命、矢志強軍的嶄新航跡。

作為與時代共奮飛的空戰先鋒,他們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被空軍授予“模範飛行大隊”榮譽稱號,兩次榮立集體一等功。

他們就是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英雄的王海大隊”!

“最好的傳承,就是像前輩那樣為祖國去戰鬥”

2013年11月23日——我國政府正式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當天,中國空軍在識別區內進行首次空中巡邏。

“王海大隊”領命出征——從那天起,警巡東海成為這支英雄部隊的常態化使命任務。

這些年,他們一次次展翅海空,面對襲擾挑釁,始終以“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膽氣直面對手。

“祖國領空豈容侵犯!我們拼到最後,拼的就是一口氣!”“王海大隊”飛行員、兩屆“金頭盔”得主李德兵説。

一次警巡任務中,有外軍機不顧我方多次警告,向我領空抵近。李德兵駕機迎向外軍機,10公里,5公里……對方急轉掉頭。

“當時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回憶起這次處置,李德兵説,無論空戰模式如何改變,一代代“王海大隊”飛行員心中,“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

那一年,大隊剛剛結束某重大演訓任務歸建,便接到上級命令——大隊立即前推應對敵情。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編隊飛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師勇進 攝)

一批批戰機接替升空,編入戰鬥序列,就像當年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一樣,帶著必勝的信念,“王海大隊”再一次出色完成任務。

置身“王海大隊”榮譽室,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實物,是代代傳承的精神和血脈,也是戰無不勝的力量之源。

“70多年前,前輩們‘鋼少氣多’,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如今我們‘鋼’多了,‘氣’要更多。”在這個大隊楊俊成看來,“最好的傳承,就是像前輩那樣為祖國去戰鬥!”

“怕過死嗎?”他們,都曾被這樣問過。

“我們什麼都不怕,就怕不讓我們上!”

“王海大隊”的回答,是血性,是膽氣,更是對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忠誠踐行——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的手段!

新時代新征程,“王海大隊”的強軍航跡不斷延伸。近年來,大隊先後有12人次奪得“金頭盔”,6人次奪得“金飛鏢”,2022年榮立集體一等功,2023年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組織飛行員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2018年4月25日攝)。新華社發(師勇進 攝)

他們説,每次執行任務起飛,身後便是萬家燈火。“我就是祖國領空的防線,我在,防線就在。”

“祖國將先進的裝備交給我們,我們就要不負期望”

在空軍作戰部隊率先改裝殲-20,是“王海大隊”歷史上第五次率先換裝,也意味著,他們第五次進入“無人區”。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駕駛殲-20戰機在陌生機場進行飛行訓練(2023年11月3日攝)。新華社發(劉威鵬 攝)

“改裝之初,我們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怎樣飛出新型戰機的新戰力。”飛行員孫騰説,換裝殲-20後,“王海大隊”主動重塑認知,讓戰鬥力生成不斷釋放“加速度”。

那麼,改裝殲-20有多難?

回憶起改裝殲-20的過程,飛行員李朋説,就是能力重塑。

轉理念、研戰法、融體系、練極限,率先破解隱身時代的空戰難題……每一名飛行員,都要經受嚴苛考驗——

飛行員魏鑫先後經歷了4次考核,才成為一名合格的殲-20戰鬥員。

曾是空軍首屆“金頭盔”得主的李德兵,因為年齡原因,差點沒獲得改裝資格……

“殲-20是國之重器,它將作為‘刀尖’在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大隊教導員説,“挑選殲-20飛行員,就是為國家挑選‘仗劍人’,必須嚴之又嚴。”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駕駛殲-20戰機編隊起飛(2022年7月17日攝)。新華社發(王鴻飛 攝)

如何做到嚴之又嚴?模擬器飛行,按超限標準,上千個操作必須做到零失誤;僅著陸訓練一項,對能見度與雲底高的要求均為幾十米。

“這意味著飛行員在駕駛艙內,根本找不到接地位置,只能‘盲降’。”飛行員王磊説,“我們可能在實際飛行中遇不到這樣的天氣,但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

換羽之後的重生,也是破繭成蝶的蛻變——

一場重大演練任務中,飛行員陳鑫浩遭遇數倍于己的“敵機”攔截,陷入重圍。他與戰友在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快速感知戰場態勢,協同分配打擊目標,以“零損傷”擊落大量“敵機”!

當時創下新紀錄的陳鑫浩,剛剛完成殲-20改裝。

“過去飛行員習慣從個體角度思考空戰,如今,飛行員更注重提高在聯合製勝中的貢獻率。”陳鑫浩説。

以實戰化訓練為牽引,“體系”與“聯合”已深入人心,成為強者恒強的制勝之道。

低空飛到更低、載荷拉到更大、實彈打到邊界、遠海飛到盡遠,一次次突破持續制空作戰能力,甚至對手可以無限“復活”進行攻擊……像這樣激烈的空戰,已經成為大隊訓練的常態。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駕駛殲-20戰機滑向跑道,準備升空訓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師勇進 攝)

空中加油課目,“王海大隊”從摸索空中一次加油,到實現空中多次加油,飛行員不斷挑戰生理心理極限,殲-20持續制空作戰時間被一次次突破。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祖國將先進的裝備交給我們,我們就要不負期望。”楊俊成的話擲地有聲。

“如今,手中有了新佩劍,我們亮劍海天的底氣更足了!”作為殲-20飛行員,王磊對執行任務信心十足。

“唯有打贏才能詮釋忠誠”

“王海大隊”的營區裏,一架米格-15原型機以戰鬥姿態直刺蒼穹,機身上9顆紅星鮮艷奪目。

“飛殲-20了,年輕人要好好飛,建功藍天,保衛祖國!”老英雄王海的殷切寄語,常常迴響在楊俊成的腦海中。

曾經有人問楊俊成,如果用一個詞形容“王海大隊”,首先想到的是哪個詞?

“英雄!”楊俊成脫口而出。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完成準備走向訓練場(2023年12月20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在“王海大隊”,致敬英雄的方式,便是英雄輩出。

這些年來,“王海大隊”始終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傳承和發揚勝戰基因,培養“忠誠無畏、智勇無敵”的英雄傳人。新員入隊,參觀榮譽室,開展光榮傳統教育,讓他們知道從哪出發、勝利的原點在哪;每逢重大任務,大隊都會在王海駕駛過的戰機下組織誓師動員,引導官兵知道為誰而戰、如何戰鬥。

新時代的“王海大隊”,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有到過的空域,在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延伸拓展中,始終是空中戰場的“制勝先鋒”。

越己者,恒越。

“王海大隊”曾經歷過一場“異常慘烈”的指揮對抗推演:剛開始不久,雙方就陸續出現重大戰損,對抗僅持續了50分鐘就被導演部臨時叫停。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進行空戰模擬對抗訓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蔡偉 攝)

這是一次在新引進的空戰模擬系統支援下,展開的虛擬化空戰推演。

“現代戰爭太複雜,實戰是什麼樣子?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王磊認為,必須借助高科技手段,讓戰法研究向未來作戰延伸。如今,大隊已常態化引入空戰模擬系統開展體系對抗。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飛行員完成空中對抗後,到戰術研究室展開復盤(2023年12月19日攝)。新華社發(余紅春 攝)

以科技之變主動應對戰爭之變、對手之變——一個個創新戰法與作戰構想,從他們的大腦走向演訓場,走向未來戰場。奔跑,成為大隊官兵的唯一姿態。

同時,他們還探索建立了“擴容儲備、體系輸出、滾動孵化”人才裂變模式,遴選一批、改裝一批、成熟一批、輸送一批。

2022年,曾經的空軍最年輕“金飛鏢”得主湯書杳被輸送到兄弟部隊。近年來“王海大隊”向外輸送了一批飛行骨幹,有力助推空軍新質戰鬥力生成。

“如今,我們飛上了先進的殲-20,必須像前輩一樣,唯有打贏才能詮釋忠誠。”楊俊成説。

敢打必勝,有我無敵。

今天,迎著新時代的長風,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王海大隊”,必將用忠誠書寫勝戰航跡,不負時代,高飛遠航。

文字記者:黃明、劉濟美、張瑞傑、黃一宸

視頻記者:黃明、劉濟美、朱長城、楊忠、程偉康、孫建宇、侯志彬

海報設計:黃一宸、張瑞傑、張驕瀛、李吉光

編輯:張汨汨、王逸濤、楊茹、王慧、楊榕、沈行、章泳葵、閆澤棟、鄭雅寧、羅曉光、杜瀟逸、王浩程、侯幫興

統籌:曹江濤、王潔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