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凈化裝置7日發生含放射性物質的水泄漏事故,東電方面估計泄漏量約為5.5噸,其中部分可能已滲入現場土壤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次事故再次表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無序等痼疾積重難返。日方有責任及時、全面、透明地公佈事故資訊,做出負責任的説明。
日本5.5噸核污染水泄漏
當地時間7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發生泄漏。
報道稱,東京電力表示,目前尚未確認核電站的外部影響,但估計約有5.5噸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染水泄漏,其中含有銫、鍶等放射性物質的總量或達220億貝克勒爾。
東電方面稱,泄漏的核污染水可能已滲入周圍土壤,將對受污染土壤進行回收處理。
此外東電方面稱,距離核污染水泄漏地點最近的排水溝內,放射性物質濃度未出現明顯變化,也未確認到核污染水流入海洋等影響外部環境的狀況。
或因人為失誤造成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8日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凈化裝置泄漏大約5.5噸含放射性物質的水,可能是人為失誤造成。
當地時間2024年2月7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未經凈化處理的核污染水泄漏事件,圖為作業員工發現位於廠房墻上的排風管道正在漏水。(視覺中國)
這家電力運營商説,一名工作人員7日上午在對一處銫吸附裝置進行清洗作業時,發現排氣口漏水,而本來應該在清洗期間手動關閉的16個閥門中,有10個處於開啟狀態。
共同社援引東電的説法報道,閥門未關導致含放射物的水流入排氣管,與清洗用自來水混在一起。停止用水清洗後,漏水也停了。
日本媒體報道,東電最快8日開始回收那處裝置下方遭漏水滲入的土壤。
東電公司屢次發生事故
東電公司再次發生事故,外界並不意外。自從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隔三岔五就會發生各類事故和危機醜聞。至於總數到底有多少,恐怕連它自己都説不清楚。僅在過去一年,被人們記住的事故就有這些:
去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約8噸核污染水錯誤地流入其他儲罐。
去年6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儲罐的圍堤積水中,被檢出活度高於正常值的放射性物質。東電壓了一段時間才對外宣稱,用於輸送核污染水的軟管上有龜裂,導致核污染水發生外泄。
去年10月,東電多名工作人員在處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管道時,接觸到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液,其中2人被緊急送醫。而對於事故中噴濺的廢液總量,東電的描述前後矛盾,相差居然有幾十倍。
去年12月,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作業人員臉部遭放射性物質污染……
這是2021年2月13日拍攝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儲水罐。新華社/共同社
日方排污入海存在巨大“黑洞”
一邊是事故和危機不斷,一邊宣稱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安全”“可靠”——人們有充分理由懷疑,日方排污入海存在著巨大的“黑洞”。這也更加堅定了外界對三個關鍵問題的判斷——
其一,東電根本無力確保核污染水排放安全。透過一次次事故,人們發現,東電在安全管理能力、處理流程方面存在巨大漏洞,更缺乏基本的誠信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每次有事故發生時,東電不是檢討反思、亡羊補牢,而是找各種藉口掩飾隱瞞。試問:一家內部管理混亂無序、對員工保護麻痹大意的企業,怎麼承擔起“安全”處理數百萬噸核污染水的責任?
其二,日本政府監管缺位難辭其咎。核能對日本經濟社會運作至關重要。東電公司頻頻出事、劣跡斑斑,日本監管機構卻為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少日本學者指出,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存在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難以真正起到監督作用。而且,在確定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後,日本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外公關、遊説“洗白”上面,根本沒心思在核污染水安全處置和監督方面下功夫。試問:日本政府連一家“問題企業”都管不好,又怎能確保在核污染水排放管理當中做到安全可靠?
其三,國際社會參與監督日方核污染水處置勢在必行。向海洋大量傾倒核污染水,過往沒有先例,絕不是日本一傢俬事,關係到全人類共同利益。但從一開始,日本政府就試圖讓國際原子能機構“背書”,拒絕鄰國參與核污染水監測和處置,甚至對提出正當質疑的國家進行攻擊抹黑。然而,接連不斷的事故證明,單憑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根本無法確保核污染水凈化裝置和排海設施長期穩定有效運作。國際社會有充分理由參與全過程監督,日方理應全面配合。
去年8月以來,日本已經實施了三輪排污入海,累計排放超過2.3萬噸核污染水。第四輪排海將在本月下旬啟動。東電公司最新事故,再次給日方敲響了警鐘。日本政客應當展現責任與良知,嚴肅處置東電公司安全隱患,叫停接下來的排放計劃,與國際社會共同協商,找到各方認可接受的處置方案。一條道走到黑,終將付出代價。
綜合自中新網、新華網、央視新聞等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