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當局“禁團令”不利於兩岸互動交流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4-02-22 10:45:33

台島夜話1

  作者 柳金財(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關於近日民進黨當局頒布赴陸旅遊“禁團令”,不僅引發台灣社會各人民團體及社會組織抗議;同時呼籲未來新執政當局,能夠進一步開放展開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及大協商。如甫剛當選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事長王明祥,將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台灣“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兩岸關係要先開啟溝通、交流及解決問題,期待新當局重建兩岸溝通渠道,鬆綁對兩岸經濟、觀光、文化交流的限制。

  自蔡英文上臺後,一再宣稱主張“維持現狀”,倡議兩岸進行“有意義對話”及“建設性對話”,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交流原則,以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框架秩序。然而,也因欠缺“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共同基礎,難以推動兩岸第一、二、三軌道的協商對話及交流合作,致兩岸關係倒退敵意如螺旋上升。反而是“在野”的國民黨及民眾黨、工商團體和民間社團扮演兩岸社會交流積極主動促進者、推動者,諸如舉辦國共論壇、滬臺雙城論壇及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高峰會及各地方經貿交流論壇、各種宗教交流平臺機制。

  回顧2023年春節後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接連台灣商總、工總、三三會和工商協進會等主要工商團體及非政府組織,也安排訪行程,兩岸關係似有“春暖花開”跡象。儘管大陸恢復旅行社經營台民眾赴陸團體旅遊業務,但台當局觀光單位卻斷然宣佈,禁止旅行業者接待及組團復陸旅遊的“禁團令”尚不會解除;後又宣佈2024年3月1日起恢復臺團客赴陸旅遊;最終2月7日以“大陸尚未允許陸客團客赴臺旅遊”及“變更M503航路”,又宣佈“禁團令”並無解除生效。此種政策斷裂及改弦易轍,台灣輿論批評這是“朝令夕改”,損害台當局誠信及聲譽。

  毋庸置疑是,蔡英文上臺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升高兩岸敵意及仇視,陸客對臺印象從“台灣最美麗風景是人”到漸轉變“台灣是鬼島”致陸客陸生止步不前;復因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各國各地出境旅遊,降低全球化人口遷移,導致許多觀光旅遊、餐飲、食品業及航空業者難以持續經營。兩岸觀光不論是陸客赴臺或台灣民眾赴陸旅遊,皆可謂是臺觀光業者重要業務及經濟命脈,尤其境外觀光客全盛時期陸客曾高達近418萬佔40%以上。

  首先,台灣涉及觀光業務機構對陸客來台旅遊採取“歧視性”原則。2019年入臺境外旅客1186萬人次,其中陸港澳客就佔446萬人次。疫情肆虐前,台灣民眾旅遊最熱門是日本、第二是中國大陸。疫情暫緩後,大陸重新開放臺團客,重啟兩岸觀光交流第一步。但臺陸委會或觀光單位皆強調重啟關鍵,必須是“須雙方同步開放”,然而當大陸放行後,民進黨當局卻持續堅守“禁團令”,宣稱“必須經協議平臺溝通始開放”。換言之,民進黨當局試圖在不堅持承認“九二共識”前提下,能夠重啟兩岸協商對話。

  台灣職司觀光權責機構目前允許旅遊業者,組團客至世界各地旅遊,唯獨陸港澳難以成行。之前或因疫情因素使然,但疫情緩解期間,台當局已開放美日歐洲國家及地區赴臺旅遊,卻不允許疫情相對緩和大陸地區民眾赴臺旅遊。民進黨當局對兩岸旅遊和經濟社會教育交流設置諸多人為限制,大陸批判此名為“恢復”,實則拒不解禁、無異是“續禁”。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期間,民進黨當局宣佈擬於3月1日起恢復組織旅遊團赴陸旅行,獲得許多民眾及相關社會團體組織支援;然選後卻取消“禁團令”成為“胎死腹中”無法成案,此引發赴陸旅遊民眾及相關業者批評,表示將於520賴清德就職典禮時,舉行遊行抗議進行利益表達。

  其次,民進黨當局與相關社會組織團體無法形成公私協力夥伴關係,難以創造台當局與社會雙贏局面。農曆春節過年前民進黨當局突然宣佈,3月1日至5月31日前收的大陸旅行團出團後,6月1日起不得發團去大陸,自從即日起停止招攬大陸業務,此項迅雷不急掩耳突襲式政策改弦易轍,引發台當局與相關行業團體、遊客對立緊張關係及民間團體抗議行為,諸如支援主張擴大兩岸交流之特定政黨、舉行記者會、行業聯合聲明、媒體投書、運作藍白民意代表于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議會質詢相關部門及號召相關團體組織遊説及抗議。

  民進黨當局宣稱已報名繳費6月1日後出團的旅客,按照契約規定,扣除新政規費、簽證等,必要費用後應全數返還旅客;且先前台灣旅行業者已投入相關廣告、宣傳籌備等挹注成本,組團赴陸觀光被臨時取消,業者普遍表達對民進黨當局之不滿及抗議,這些團體社會組織與台當局互動關係,不僅難以建構良性公私協力合作夥伴關係;同時其社會組織也難以發揮“壓力團體”角色,對政策難以産生實質性影響作用。

  復次,兩岸政策推出陷入“反制及反反制”惡性迴圈狀態,缺乏積極主動創新政策思維。此種無預警突襲式變動,許多相關業者事前無法預知;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朝令夕改欠缺可預期性,重挫其威望及聲譽;而選擇在農曆春節過年前,更讓原已投入資源成本之業者,缺乏足夠時間緩衝進行危機事件處理及因應。

  針對禁止台灣團客赴陸旅遊,大陸批判民進黨當局始終都以政治算計方式,漠視臺旅遊業界和民眾呼聲和利益。自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後,民眾赴陸旅遊從未設置諸多限制性障礙,無論是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期間皆然;反而再歷經民主化後及政黨輪替後,令人諷刺是台灣卻返回倒退到戒嚴狀態。蔡英文執政後對兩岸旅遊加以限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對待美日歐洲旅客及大陸旅客,採取明顯“差異化”原則,如同對待陸生及國際生健保及獎學金申請、陸配取得身份證須六年期限高於其他外籍配偶四年。

  再者,民進黨當局提出“對等原則”,捆綁台胞赴陸旅遊與陸客赴臺旅遊,視限縮兩岸觀光旅遊業,作為反制大陸之政策工具。儘管民進黨當局曾聲稱,將規劃推動恢復兩岸旅遊正常化及健康化,但卻設下人為障礙:例如陸客等團體旅遊赴臺初期,限額每天2000人次;台灣旅行社組旅遊團赴大陸,依“對等原則”,初期也是每天2000人次。事實上,每天2000人次難以滿足台灣旅遊業者的需求;新冠疫情爆發前,陸客赴臺人數平均每天達到7000至逾萬人次。

  民進黨當局除設置陸客赴臺旅遊人數限制外,宣稱“要視大陸的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提出“對等原則”將台胞赴陸游與陸客赴臺遊連結産生對價關係,並無意恢復原先並無加諸許多限制開放台灣居民到大陸旅遊。顯見,民進黨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及台灣民眾組團赴陸旅遊人數限制,視為一種“雙方合意”,此種管制性及反制式的政治手段,係將政策加以籌碼化及工具化。

  最後,民進黨當局防疫政策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及兩岸航班,存在政策邏輯悖論及矛盾。民進黨當局對大陸居民來台管制,比美日歐洲、東南亞等境外地區更為嚴格,缺乏公平及合理性,具有“原籍歧視”內涵。2023年春節假期,在民進黨當局不願增加兩岸航點和航班的情況下,增加直航而非間接轉機,不少台商、臺幹和臺生呼籲以春節包機形式往返兩岸,以節省交通時間和費用及安全保障,但始終未獲重視。

  矛盾的是,當臺交通觀光部門表示歡迎百萬陸客來台觀光旅遊時;大陸也提及期望民進黨當局能優先恢復暫停的多個航點,卻又表示目前已開放的4個航點載客率都未及5成,“開放更多航點恐無人搭機”,開放立場似轉趨消極被動。以擴大兩岸航點和“小三通”對象及過程加以檢視,航班載客率偏低未達預期效果,其因在航點和航班數較少,春節假期機票價格過於高昂,增加台商、臺生返台交通成本;“小三通”只准許金馬民眾搭乘,致需求有限。

  進一步分析,回顧2023年1月7日,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為名單方片面關停近三年的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但在農曆新年春節前夕宣稱重啟,並設置諸多人為障礙,例如僅允許在春節前後一個月期間,以專案方式申請航班及限定航班數量;適用對象僅限于金馬民眾及當地陸配偶申請,排除台商、臺生、臺師、台胞在外,掉入“半套式”、“不徹底”改革模式。直至同年7月20日,陸配親屬始得以經由“小三通”途徑,申請來台探親。

  顯然民進黨當局對來自大陸地區的台商、臺生、臺師、臺幹及台胞 ,也採取“區隔化”措施,增加其兩岸交流不便及阻礙,甚至標簽化為所謂“親中賣臺集團”或“兩岸權貴資本主義者”、“在地協力者”、“兩岸交流利益相關者”、“受大陸統戰者”及“受大陸認知作戰者”,這不僅分化台灣內部團結凝聚,致政黨對立、族群衝突及國家認同紛爭不斷,形成“親中交流者”及“台灣主體者”對立。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更對大陸地區陸客、陸生及陸配,更是採取“差異性”、“歧視性”做法,長期而言如此反制式、歧視性兩岸政策,恐只會讓造成民進黨支援者不斷流失,無法拓展其群眾基礎,造成社會兩極分化對立;此既無助於建構整全式之“台灣命運共同體”,更遑論促進“兩岸命運共同體”形成。就此而論,民進黨應回歸傳統兩岸政策主張,基於人道主義及人權保障、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應更前瞻性、整全式、包容性及創新性兩岸論述及路線 ,方能建構長遠性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