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與人民福祉息息相關。天下遠未太平,軍隊必須建強。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紛爭和軍事衝突多點爆發,國內反分裂鬥爭形勢複雜嚴峻,我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軍事鬥爭任務艱巨繁重。
為保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國防支出1.69萬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7.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67萬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7.2%。
增加的國防支出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推進軍隊建設“十四五”規劃執行,保障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實施,全面加強練兵備戰,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二是加快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推進現代化後勤建設,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戰鬥力轉化。三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構建現代軍事治理體系,提高現代軍事治理能力。四是改善部隊練兵備戰和官兵工作生活保障條件,健全體現軍事職業特點的待遇政策制度。全軍將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強化高效低耗理念,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提高國防資源使用效益。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始終是動蕩世界的穩定器、國際安全的正能量、維護和平的行動派。隨著中國軍隊的發展壯大,國際社會對中方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産品的期待也在上升。國防費適度穩定增長,將有助於中國軍隊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更加有效地開展國際維和、海上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的國防費公開透明、合理適度。中國政府按照國防法、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要求,每年的國防支出預算都納入政府預算草案,由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依法管理和使用,並對外公佈國防支出預算總額。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從2008年起每年向聯合國提交我上一財政年度軍事開支報告。
同時,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支出不論是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每人平均國防支出、軍人每人平均國防支出等都是比較低的。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有限的國防支出完全是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需要,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需要,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習主席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新興領域發展從根本上説源於科技的創新和應用。習主席的重要講話,蘊含著強國強軍一體運籌的深遠考量,指明瞭開闢新賽道、打造新增長極的重要發力點,為我們搶佔軍事鬥爭制高點、謀取競爭發展新優勢作出了方向引領,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新興領域作為國家戰略能力的增長極,具有很強的軍民共用性、交叉融合性,不僅可以催生新質生産力,而且可以有效供給新質戰鬥力。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主要依賴於新質生産力同新質戰鬥力的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在新興領域,有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戰爭攻防格局。可以説,新興領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前沿陣地和捍衛國家安全的關鍵戰場。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興領域的科技創新具有很強的對抗性,依靠別人、依附別人就會受制於人。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把新興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實力轉化為軍事實力,必須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當今時代,新一輪技術突破和産業升級不斷興起,一大批新興科技成果正在向軍事領域遷移,推動戰爭形態與作戰方式加速演變。“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我們只有下定決心、只爭朝夕,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才能贏得軍事發展新優勢。
科技創新曆來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全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把科技創新擺在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我軍建設模式和戰鬥力生成模式轉到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上來。
要增強創新自信,堅持以我為主,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打造新質生産力和新質戰鬥力增長極。要把握新興領域交叉融合發展特徵,加強整合創新和綜合應用,推動形成多點突破、群體迸發的生動局面。
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舉、理論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運用並重,聚力攻克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理論問題,提升創新水準,加快趕超步伐,不斷推動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跑出加速度、邁上新臺階,實現高品質發展。
習主席強調,要把新興領域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突出出來,構建自主自強、開放融合、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更好推進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的內在規律,進一步明確了新興領域改革的目標、路徑、任務,為我們科學統籌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新型作戰力量作出方向引領,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針對性。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軍地兩大系統和多方利益關係。深化改革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的關鍵一招。如果思想觀念的束縛不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不打破,融合共用的制度不完善,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創新生態,就不可能加快新質戰鬥力有效供給,新興領域發展的整體效益也不可能有所提高。
改革已經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推進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的關鍵時期。全軍要從政治和戰略全局高度深刻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依靠改革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以時不我待的勁頭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新興領域改革各項舉措落地落實。
要健全完善需求對接、規劃銜接、資源共用等方面制度機制,走好標準通用化路子,提高新興領域發展整體效益。要以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為牽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優化國防科技工業佈局,健全先進技術敏捷響應、快速轉化機制,構建同新興領域發展相適應的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要更新思想觀念,大膽創新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模式,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
立足2024,錨定2027,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正處在關鍵時期。目標召喚,戰鼓催徵。面對大量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必須敢於擔當、迎難而上。只有強化進取意識,發揚創新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在勇於變革、攻堅克難中砥礪前行,才能推動部隊高品質發展,開創強軍事業新局面。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央廣軍事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