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預付式消費“卡”在哪兒?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門評論      2024-03-15 09:27:03

新華網記者 閆雨昕

去理髮,不辦卡既無優惠也沒贈送;

報個班,預付課程包一旦成交,綁定你兩年沒商量;

去美甲,上個月充完值,這個月商家“跑路”……

到底要不要辦卡充值?充吧,擔心商家“跑路”;不充吧,奈何成為VIP後的價格真的誘人。

充!

然而,辦卡一時爽,維權“火葬場”。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2023年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細數預付式消費“六大問題”,包括消費者辦卡容易退費難、經營者跑路消費者挽回損失難、消費者維權難等。預付式消費,“卡”點不少。

“卡”點背後有“三高”,尤其令人詬病。

預付金額高。許多商家作為噱頭的“性價比”,是“預存金額越多,均攤下來的單次價格越便宜”。可套餐越買越貴,週期越拉越長,消費者一朝被預付“鎖定”,後續權益的保護反而越來越難。

隱藏風險高。預付卡“規矩”多,消費者直呼看不懂。個別經營者有意隱瞞預付卡使用的具體細節。等使用時,消費者才發現最終“解釋權”在商家,消費者想“反悔”太難。

維權成本高。因為商家設立種種“規矩”,消費者退卡成本人為被抬高。消費者如果對後續商品、服務不滿意,或遭遇商家“跑路”想要維權,時間、資金都是成本。尤其是如果只能採取訴訟或者仲裁方式維權,消費者往往會産生“還是算了吧”的心理。

破除預付式消費“卡”點,“三高”必須降。

降“三高”,“法網”要織密織牢。

其實,近年來不少地方已經出臺了相關法規,探索遏制預付卡消費亂象的辦法,如最近上海市體育局發佈徵求意見稿,擬規定同一消費者健身預付卡不得超2萬元;北京市五部門去年出臺預付卡管理新規,要求預收餘額50萬元的經營者應強製備案等。不少網友為此拍手叫好。但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相關法律保護和實施力度存在差異,消費者維權時仍然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面對日益增多的預付式消費領域糾紛,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織密“法網”,對預付風險進行規制。

降“三高”,監管不能“打折扣”。

預付式消費監管難,難在一張小小的預付卡,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多個行業。如何梳理出更加暢通的預付式消費監管協同機制,並提供更加公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投訴維權渠道,及時處理好消費者維權訴求,這些部門究竟“管理什麼”“怎麼管理”“如何懲治”,相互之間如何統籌、組織和協調,也需拿出更多辦法。

把“三高”降下來,破除“卡”點,讓消費者收穫方便和優惠,商家在賺到真金白銀的同時,也能贏得顧客的心,何嘗不是一種雙贏。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亞旻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