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3月16日電 (王題題)中新社記者16日從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年初在巡查丁家山文物時,發現了三處字龕,這些字龕疑有字跡,經過專業調查之後,確證這三處字龕為乾隆帝禦題詩刻。
新發現摩崖題刻的周邊環境。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供圖)
據悉,兩百四十年前,正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乾隆帝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南巡。乾隆帝流連于西湖美景之中,寫詩、題刻,將自己的印記留在西湖。四個甲子後,乾隆帝留下的風雅被再度發現。
乾隆帝禦題詩刻摩崖位於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讀書處西側,區域內有一方水池,山石沿水池分佈,聳立如蕉葉承雨。摩崖所在岩石為石灰質岩體,位於水池南側,摩崖面北而刻,三方摩崖緊密排布,正對北側山路。
丁家山,又名蕉石鳴琴。蕉石鳴琴景觀創設于清雍正時期,是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一。據清《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中記載,金石略六,石(五)。乾隆帝共在丁家山題詩五首。
此次新發現的三首禦詩摩崖分別為:乾隆辛未丁家山詩,乾隆庚子丁家山口號,乾隆甲辰丁家山詩。
乾隆甲辰丁家山詩的摩崖。(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供圖)
其中,乾隆辛未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為乾隆帝第一次南巡,詩文內容為“綠蕉白石足天然,勝李羞桃鬥麗妍。三日春光兩日雨,一溪明水半溪田。憑高恰喜逢初霽,望遠何妨泮曉煙。鳥語泉聲間喧靜,絲桐不鼓亦成連。”
而乾隆庚子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乾隆帝第五次南巡,詩文內容為“尋勝宛來勝處停,依然石白與蕉青。底須賓主較形似,假相何妨寄所丁。”
乾隆甲辰則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為乾隆帝第六次南巡,詩文內容為“白石綠蕉閒徑尋,不知曾孰此鳴琴。設雲泉響如焦尾,聽作南風解阜音。”(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