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保母虐童致死 為何“強化社會安全網”頻頻破洞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4-03-19 14:48:43

275183_700x700

作者 羅鼎鈞 台灣青年

近期以來,台灣社會發生了一件令人輿論撻伐的事件,那就是年僅一歲的幼童“凱凱”遭到劉姓保母和其胞妹虐待致死的案件,而這件事情不是單純保母虐童致死案件,而是牽扯出民進黨當局構建的“強化社會安全網”又再次破個大洞。

為了讓讀者了解就該案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在此先做個簡單的概述,年僅一歲的幼童“凱凱”出生自一個“失親家庭”,自出生後父親離家出走音訊全無,母親因犯案進監服刑,外婆還得獨力扶養“凱凱”的姊姊,原本“凱凱”是透過私人保母撫養,由於“凱凱”親屬無力再支付保母錢,所以拋棄撫養權,私人保母本想收養“凱凱”後因資格不符,被新北市社會局拒絕。後來經由新北市社會局轉介至台北市社會局,為其尋找合適的人收養,在台北市社會局在尋找到合適的收養者之前,透過“兒童福利聯盟”申請保母暫時養育“凱凱”,“兒童福利聯盟”最後於2023年9月找到劉姓保母養育,同時于2023年9月至12月間的前三個月,“兒童福利聯盟”的陳姓社工都有定期探視“凱凱”,但對於“凱凱”身上的牙齒斷裂、精神萎靡和瘀傷等均採信劉姓保母的説詞,回報無異常。直到2023年12月14日,劉姓保母因“凱凱”呼吸困難急救送醫,最後搶救仍宣告不治,但在醫生診治發現後,“凱凱”的頭骨凹陷、屁股變形和牙齒斷裂,懷疑兒虐,通報家暴事件,這件事情才就此爆發出來,檢警經過調查應由劉姓保母家的外傭證詞,確定“凱凱”是被虐待致死的。

而這起保母虐童致死事件,不僅引發全臺輿論譁然,因為這牽扯到非常多台灣當局、台北市和新北市等社會福利部門。其實從去年底新北初中生校園割喉命案到這次保母虐童致死事件,為何民進黨當局引以為傲的“強化社會安全網”頻頻破洞呢?從該案也再次折射出台灣當前兩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在此一一進行分析探討。

首先,第一個問題,民進黨當局的“強化社會安全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政策2018年出臺至今,從1.0版到2.0版,5年花費新台幣407億元,花大錢效果低卻頻頻出包,“強化社會安全網”一點都不安全。根據該“計劃”的定義,“是要結合台灣當局各部門有關單位力量,建構一張綿密的安全防護網,扶持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在生活或所處環境出現危機時,仍能保有生存所需的基本能力,進而抵抗並面對各種問題。”而其中2018年起1.0版第一期的“計劃”強調各部門間的“整合”,希望結合台灣當局各單位的力量,擴大“網路”所涵蓋服務的對象;藉由網路聯結機制的強化,縮小網與網之間的漏洞,以承載社會大眾對於“安全”生活的期盼。

2021年2.0版第二期的“計劃”,是以第一期的執行成果為基礎,進一步提出“擴增家庭服務資源,提供可近性服務”、“優化保護服務輸送,提升風險控管”、“強化精神疾病及自殺防治服務,精進前端預防及危機處理機制”及“強化部門單位間網路資源布建,拓展公私協力服務”等四項策略。由此可見,“整合”仍是“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的關鍵字。然而,從此次保母虐童致死事件歸根結柢的原因,是因為部門之間“整合”出現問題,同時在“公私協力服務”方面出現重大瑕疵,才會導致該事件不幸的憾事發生。簡言之,“強化社會安全網”不僅無法承載社會大眾對於“安全”生活的期盼,反而是這個“強化社會安全網”頻頻破洞一點都不安全。

其次,第二個問題,從此次虐童致死事件,再次折射出台灣社工長期面臨“低薪高壓多責任做功德”的職場困境,台灣當局和社會各界都應該重新正視台灣社工的聲音。依照台灣有關法律對社工,又稱之為“社會工作師”的定義,“指依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技術,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促進、發展或恢復其社會功能,謀求其福利的專業工作者。社會工作師以促進人民及社會福祉,協助人民滿足其基本人性需求,關注弱勢族群,實踐社會正義為使命。”

台灣社工同樣也必須經由考試取得執業資格,而社工服務的對象依照領域劃分,包含“醫務領域;心理衛生領域;兒童、少年、婦女及家庭領域;老人領域和身心障礙領域”五大領域。在執行業務上的工作內容又可以劃分為“行為、社會關係、婚姻、社會適應等問題的社會暨心理評估與處置;各社會福利法規所規定的保護性服務;提供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之預防性及支援性服務;社會福利服務資源的整合運用等等”,由此可知,台灣社工師要會的技能和工作業務可謂是包山包海什麼都要會。

但如此辛苦的工作,卻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因為社工服務的對象常常面臨的是社會弱勢群體,往往還要面對社會案件各種受害人和加害人等,若是案例性格不好具有暴力傾向,社工往往都要承受莫名的心理壓力和人生威脅。而如此辛苦的職業,卻是往往是“低薪高壓做功德”,為何這麼説呢?

由於台灣各地社工長期面臨人力不足,比如台灣各地公部門所需求的社工僅達50%員額,同時隨著社會福利民營化後,許多社工是各地公部門向社福機構所進行的購買服務,這也使得許多社工薪資待遇不高,既沒有加班費,每年都需要重新簽訂勞務合同年資沒有保障,這也使得社工離職率非常高,因此工作負擔也節節高升,形成惡性迴圈。

因此在台灣,社工的職場環境,是一個在高壓環境且帶有負面情緒的工作量和工作內容下在進行,同時搭配一個月平均月薪僅約新台幣4萬元的薪水,若是在民間機構的社工,卻因為“公部門和民間社福機構”雙僱主的特殊性質,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要求“回捐薪資”,換句話説就是要以各種名目將薪資用款項回捐給機構。而佔據全臺社工人員主力的民間社福機構社工們,難道他們會做得開心嗎?除非是對於社工工作具有極強熱情和使命感,不然在台灣擔任社工師,真的就是一件“做功德”的工作。

總之,由此次保母虐童致死事件,又再次折射出台灣當前必須正視的問題現象,但是事到如今只見台灣社會輿論撻伐外,卻仍不建民進黨當局和有關部門正視檢討提出解決方案,特別是民進黨當局引以為傲的“強化社會安全網”的一二再再而三的頻頻破洞,同時説好的台灣社工福利待遇問題也遲遲無解,在如此惡性迴圈下來,台灣還會是個安全的社會嗎?最終還得由台灣老百姓和基層社工人員來承擔。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