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島夜話】看清美國對兩岸的“蛇蝎之心”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4-03-22 09:05:38

 298652


  作者 王昆義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美軍將領與安全戰略學者就是喜歡挑撥兩岸衝突,近日又在炒作兩岸可能在2027年爆發戰爭的舊聞。先是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重提 “北京目標依舊是在2027年之前,完成具備武力攻臺的能力”。緊接著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國際安全中心副主席和資深主任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接受美媒採訪時説,美國應不排除首先動用核子武器,以阻止中國大陸成功攻佔台灣。

  2027年這個被稱為“戴維森窗口”的大陸對臺武統時間點,是由前任美國印太司令、海軍上將戴維森(Phillip Davidson)提出的看法。戴維森是在2021年于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解放軍可能在2027年具備攻臺能力,那個時間正在快速逼近。

  如今,現任的印太司令阿奎利諾3月20日也在出席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針對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態勢和挑戰所召開的聽證會時,在提交給國會的書面證詞中表示, 2027年之前解放軍完成具備武力攻臺的能力。

  美軍武統論幽靈不散

  阿奎利諾認定大陸可能武統台灣的論點,主要呈現在大陸越來越多地在附近部署艦艇,並用其空中力量越過所謂“海峽中線”,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調整航班路線使其更加靠近台灣。只是,阿奎利諾並沒有注意到日前大陸全國政協會議中強調和平統一不變的説法,就把大陸壓制“台獨”的軍事行動,當成武統的前奏,可見美軍對大陸的武統論幽靈一直不散。

  更有甚者,美國安全戰略學者克羅尼格竟然主張,美國應不排除首先動用核子武器,以阻止大陸成功攻佔台灣。他的理由是説,隨著中美常規軍事力量平衡的改變,中國大陸可能自認為可以攻擊台灣而不受懲罰。因此,美國需要説服中國,攻打台灣將會失敗。美國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之一是核子威懾,就是美國確實有能力在台灣海峽使用核子武器,以阻止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兩棲登陸。

  這種主張完全背離事實的論述,大陸早在1964年成功發展核武之時,就聲明不會率先使用核武,後來更強調不會在台灣地區使用核子武器。如果美國刻意在台海地區使用核武,那只會挑起中美大戰,無助於台海和平。

  美國武裝台灣越來越明目張膽

  近幾年來,美國在台灣的作為與主張越來越離譜,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表示,臺軍借著與友好團隊或國家交流,了解建軍備戰的盲區、缺點。邱還説,交流就是互相觀摩,學習長處、改進問題,這都屬於交流範疇。邱國正的説法被認為是暗示,美國已啟動與台灣的重大軍事合作,其中包括部署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台灣與金門外島,參與持續進行的訓練行動。

  這方面,美媒SOFREP也報導,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協助訓練台灣陸軍使用黑色大黃蜂微型無人機。台灣的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並已提議循軍售管道,直接從美國採購這款微型無人機。

  報導還説,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聯絡組將派駐人員駐紮台灣,並計劃派駐美國第1特種部隊群第2營A連小組。這些小組包含3名美國陸軍“綠扁帽”人員,承擔為台灣的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以及高空特種勤務中隊基地進行聯合訓練的任務,擔任駐訓觀察員,這完全不同於以往頻繁,但非常駐訪問台灣訓練設施的做法。美國已經不忌諱派員駐紮與協助訓練臺軍。

  除了派員長駐台灣訓練臺軍之外, 2024年至2025年的美國總統預算和國會也正在考慮的國家安全補充預算,都增強了“對外軍事融資”(FMF)和“總統提取權”(PDA)的回填,以用於對台灣的安全援助,美軍認為這將是增強其韌性和威懾力量的一種方式。

  除此之外,先前美國安全學者還提出“焦土科技”戰略,就是主張在解放軍攻擊台灣之前,先摧毀台灣的高科技産業,尤其是臺積電。這種毀臺的主張,大部份台灣人民都不敢茍同,但是美國學者什麼奇怪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完全不把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産當一回事,如果民進黨搞“台獨”都要搞到接受美國的“焦土戰略”,相信絕大部分的台灣人民也不會同意。

  美國人現在“毀臺論”的想法,已經比過去“棄臺論”還要瘋狂,許多人都相信美國人不僅是要毀掉一個台灣,而是毀了一個台灣,更可以毀掉一個中國,就像毀掉一個烏克蘭,也可以毀了一個俄羅斯一樣,美國能夠像兩次大戰一樣,只要不把美國本土陷入戰爭狀態,世界發生再多的戰爭,得利的都只會是美國,世人不得不看清美國這種“蛇蝎之心”。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