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夏巴茲·謝裏夫第二次當選巴基斯坦總理
巴基斯坦國民議會(議會下院)當地時間3月3日舉行新一屆政府總理選舉,穆斯林聯盟(謝裏夫派)主席夏巴茲獲得201名議員支援,當選新一任總理。根據巴基斯坦憲法,政府總理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這是夏巴茲第二次擔任巴基斯坦總理,他曾于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擔任巴總理。
3月4日,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總統府,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右)主持新當選總理夏巴茲·謝裏夫的宣誓就職儀式。(圖源:新華社)
2023年8月,阿爾維批准解散國民議會,此後巴進入看守政府期。2024年2月8日,巴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投票。計票結果顯示,本屆國民議會選舉中任何政黨或獨立參選人集團均未單獨獲得過半數議席。經過連日多輪協商,巴基斯坦主要政黨穆斯林聯盟(謝裏夫派)與人民黨達成一致意見,同意組建聯合政府,並一致推舉夏巴茲競選新一屆政府總理。
3月4日 巴黎奧運會官方海報揭曉
3月4日,由法國插畫藝術家烏戈·加托尼創作的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官方海報在巴黎奧賽博物館正式發佈。(圖源:新華社)
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於7月26日至8月11日舉行,奧運會和殘奧會官方海報當地時間3月4日在巴黎奧賽博物館發佈。由法國著名插畫藝術家加托尼創作,主要由兩幅海報組成,既可被看做單獨的兩幅作品,又可合二為一成為一張巨幅的完整海報。海報既包括巴黎以及法國的標誌性元素,也有今屆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所有運動項目,還隱藏8個巴黎奧運會吉祥物。
巴黎奧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蓋對這兩幅海報非常滿意。“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海報,我們希望盡可能囊括更多元素,我們希望與眾不同。這是奧運歷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埃斯坦蓋説。這兩幅海報會在奧賽博物館展出至3月10日。從發佈之時起,巴黎2024官方網上商店已經開始售賣這兩張海報,每張價格29歐元。
3月5日 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迎來“超級星期二”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圖源:新華社)
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3月5日迎來所謂“超級星期二”黨內初選,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北卡羅來納等十幾個州以及美屬薩摩亞舉行初選。美國多家主流媒體測算,民主黨籍現總統約瑟夫·拜登和共和黨籍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分別在多州勝出,各自擴大黨內競選領先優勢。
初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民主、共和兩黨競選人在此期間爭奪各自黨派總統候選人提名。5日的“超級星期二”有十幾個州和美國領地的選民當天為競選人投票。初選結束後,兩黨將各自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今年美國大選投票日為11月5日。
3月7日 瑞典正式加入北約
2023年1月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議會大樓外懸挂瑞典國旗和歐盟旗幟。(圖源:新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瑞典首相剋裏斯特松當地時間3月7日在美國國務院主持儀式,將瑞典加入北約的法律文件正式存放在美國國務院。這標誌著,原本是國際承認的七個永久中立國之一的瑞典,正式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第32個成員國。
瑞典在19世紀初拿破侖戰爭結束時,開始採取中立政策;“冷戰”結束後,其中立政策被修改為軍事不結盟,至今已有200多年未參與戰爭。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瑞典和芬蘭同年5月同時申請加入北約。按照規程,北約所有成員國必須一致同意才能吸收新成員。由於匈牙利、瑞典兩國在諸多問題上存在分歧,匈牙利國會遲遲未就該議案進行表決。2024年2月26日,匈牙利國會批准了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
3月10日 扎爾達裏宣誓就任巴基斯坦總統
3月10日,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總統府,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卡齊·法伊茲·伊薩(前排右二)主持當選總統阿西夫·阿裏·扎爾達裏(前排右三)的宣誓就職儀式。(圖源:新華社)
巴基斯坦當選總統阿西夫·阿裏·扎爾達裏當地時間3月10日下午在巴首都伊斯蘭堡總統府宣誓就職。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卡齊·法伊茲·伊薩主持宣誓儀式。巴總理夏巴茲、國民議會(議會下院)議長薩迪克、前總統阿爾維、陸軍參謀長穆尼爾、人民黨主席比拉瓦爾等出席儀式。
3月9日,巴基斯坦舉行總統選舉,人民黨聯合主席扎爾達裏擊敗“遜尼派團結委員會”等黨派和獨立議員推舉的普什圖民族人民黨主席馬哈茂德·汗·阿查克扎伊,第二次當選總統。扎爾達裏生於1955年,是巴基斯坦已故前總理貝·布托的丈夫,曾于2008年至2013年擔任巴基斯坦第11任總統。
3月10日 沙伊和解一週年
202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中)與沙特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左)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右)在北京合影。(圖源:中新社)
3月10日是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一週年。2023年3月10日,沙伊在中國支援下達成《北京協議》。三方簽署併發表聯合聲明,宣佈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4月,在中方見證下,沙伊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宣佈即日起恢復已中斷7年之久的外交關係。根據中沙伊三方聯合聲明,沙特和伊朗同意激活兩國于2001年4月簽署的安全合作協議和1998年5月簽署的經貿、投資、技術、科學、文化等領域的總協議。
一年來,沙特和伊朗跨越恩怨、相向而行,實現歷史性和解,兩國外交、經貿、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駛入“快車道”。兩國實現重開使館、互派大使,伊朗總統萊希訪問沙特。在經濟領域,沙特駐伊朗大使阿卜杜拉·安齊在履新後表示,發展與伊朗關係是沙特“2030願景”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文體領域,亞洲足球聯合會去年9月宣佈,沙特與伊朗國家隊和俱樂部隊間的比賽恢復主客場制,不再使用中立場地比賽。在地區事務方面,沙伊兩國也進行了直接溝通和立場協調。關於新一輪巴以衝突,雙方都強調應儘快結束衝突,強調對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的支援,同時呼籲伊斯蘭世界團結起來。
3月11日 海地局勢惡化 總理亨利宣佈辭職
海地總理亨利。(圖源:路透社)
當地時間3月11日,加勒比共同體主席、蓋亞那總統阿裏表示,被困海外的海地總理亨利已經同意辭職。當天,加勒比地區領導人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會面,討論海地局勢。阿裏宣佈了亨利辭職的消息,並呼籲國際社會儘快採取行動,以恢復海地的安全,並考慮向海地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亨利辭職正值海地安全局勢惡化之際。2月29日起,海地國內的黑幫襲擊了多個公共設施,並要求亨利下臺。事發時,亨利正在肯亞簽署一項部署國際安全部隊的協議,以幫助解決暴力問題,他返回海地時,其乘坐的飛機在海地國際機場被拒絕降落,隨後不得不在波多黎各臨時停留。
3月14日 巴勒斯坦總統授權穆罕默德·穆斯塔法組建新政府
3月1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左)將授權書交到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手中。(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3月14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授權穆罕默德·穆斯塔法組建新一屆政府。阿巴斯在授權書中要求穆斯塔法作為下一屆政府的候任總理,致力於巴勒斯坦人民的最高利益,並表示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領導和協調加沙地帶救援和重建工作。據報道,穆斯塔法將努力組建一個由專家組成的技術官僚政府。
穆斯塔法1954年出生於巴勒斯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巴勒斯坦經濟學家、巴勒斯坦投資基金主席。他目前擔任阿巴斯的經濟顧問,還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成員。穆斯塔法曾擔任過主管經濟事務的副總理,並在世界銀行擔任過多個高級職位。2014年巴以衝突後,穆斯塔法曾經主導加沙的重建工作。
3月18日 普京高票連任俄羅斯總統
3月18日,普京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競選總部回答記者提問。(圖源:新華社)
俄羅斯第八屆總統選舉正式投票于當地時間3月15日至17日舉行。根據俄羅斯總統選舉規則,在選舉中獲得50%以上選票者當選總統。當地時間18日,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佈了對俄羅斯總統選舉100%選票的統計結果,現任總統普京得票率為87.28%。數據顯示,本次選舉的投票率達到77.44%,與普京87.28%的得票率一起創下了俄羅斯歷屆大選的新紀錄。
這是普京第五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普京18日淩晨在競選總部發表講話,感謝所有選民的支援。他表示,俄羅斯是一個大家庭,本次選舉結果體現了選民的信任和期望,國家將會進一步向前發展,變得更堅實、更強大、更高效。
3月19日 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
3月19日,一名行人從日本東京的日本銀行總部前走過。(圖源:新華社)
日本央行3月19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決定結束負利率政策。這是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也標誌著日本維持了約11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開始走向正常化。根據日本央行官網發佈的文件,日本央行決定將政策利率從負0.1%提高到0至0.1%範圍內,同時決定結束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並停止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和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
為實現通脹目標,日本央行于2013年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2016年2月,日本央行開始實行負利率政策,並於同年9月開始實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即日本央行通過大量購買債券,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控制在目標範圍。
3月20日 普拉博沃正式當選印尼總統
3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普拉博沃(中)在媒體記者和支援者到場的集會上講話。(圖源:新華社)
印度尼西亞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3月20日公佈總統選舉最終計票結果,現任國防部長普拉博沃及其競選搭檔、現任總統佐科的長子、梭羅市市長吉布蘭以58.58%的得票率獲勝,當選下一屆正副總統。其他兩組競選組合中,雅加達首都特區前省長阿尼斯與民族覺醒黨總主席穆海明得票率為24.94%,中爪哇省前省長甘賈爾與印尼前政治、法律和安全事務統籌部長穆罕默德得票率為16.46%。
分析人士認為,普拉博沃勝選反映出大量選民對延續佐科政策、發展經濟、促進就業和提高民生福祉的熱切期望。包括總統選舉在內的2024年印尼大選投票于2月14日舉行。普拉博沃的總統就職儀式將於10月20日在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舉行。
3月22日 莫斯科近郊發生嚴重恐襲事件
3月22日,俄羅斯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音樂廳發生槍擊事件後引發火災。(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3月22日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家音樂廳發生嚴重恐怖襲擊事件,造成數百人死傷。初步調查顯示,恐怖分子在襲擊中使用了自動武器,並用易燃液體縱火。槍傷和因燃燒物中毒是遇難者死亡主要原因。俄總統普京23日發表電視講話,痛斥恐襲罪行,承諾將嚴懲行兇者和指使者。他宣佈3月24日為全國哀悼日。
恐襲發生後,各方圍繞幕後黑手身份有不同説法,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這一事件,而俄方認為犯罪嫌疑人與烏克蘭方面有關聯。普京曾表示,美國試圖通過各種渠道讓所有人相信,莫斯科近郊音樂廳恐怖襲擊中沒有“烏克蘭痕跡”。俄方知道這起恐襲是極端組織實施,但俄方更關心幕後主使是誰。
3月24日 朝鮮解散祖國戰線中央委員會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出席2023年12月26日至30日舉行的朝鮮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圖源:朝中社)
據朝中社報道,3月24日,朝鮮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朝鮮祖國戰線)中央委員會在平壤舉行會議,決定解散這個有超過75年曆史的組織。
會議強調,朝鮮勞動黨和共和國政府譴責韓國近80年來宣佈朝鮮為“主敵”,與外來勢力相勾結,一直追求“政權崩潰”和“吸收統一”。這一集團再不是和解與統一對方,而是最敵對的國家、永不變的主要敵方、徹底的他國,並嶄新地確定有關北南關係和統一政策的立場。會議就在北南關係再也不是同族關係、同質關係,完全固定為敵對的兩個國家關係、戰爭中的兩個交戰國關係的當前情況下,全民族性統一戰線組織——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無需繼續存在達成了共識。
3月24日 北約轟炸南聯盟25週年
3月24日,在塞爾維亞南部城市普羅庫普列,一枚導彈模型擺放在北約轟炸南聯盟遇難者悼念儀式現場。(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3月24日晚,塞爾維亞政府在南部小城普羅庫普列中心廣場舉行活動,紀念北約轟炸南聯盟25週年。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多迪克等出席活動。武契奇在致辭中説,塞爾維亞致力於軍事中立,絕對不會加入北約。多迪克在致辭中譴責北約違反國際法、殘害無辜生命的行徑,同時讚揚塞爾維亞的反抗精神和堅韌態度。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所謂“避免人道主義災難”旗號,繞過聯合國安理會,開始對當時的南聯盟進行大規模空襲。長達78天的轟炸造成2000多名無辜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流離失所。25年過去,塞爾維亞民眾仍在飽受貧鈾彈等北約戰爭遺毒的影響,生命健康持續受到損害。25年來,北約這個全球最大軍事組織不斷突破地域和領域,到處煽動陣營對抗,挑起衝突戰爭,嚴重危害歐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3月25日 安理會決議要求齋月期間加沙立即停火
這是3月25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拍攝的安理會投票表決現場。(圖源:新華社)
聯合國安理會3月25日通過第2728號決議,要求齋月期間在加沙地帶立即停火,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停火。這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衝突升級以來安理會首次通過要求加沙地帶立即停火的決議。包括中國在內的14個安理會成員在當天的投票中對該決議草案投了贊成票,美國投了棄權票。
決議還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並確保對他們的人道主義準入,以滿足其醫療和其他人道需求,要求各方恪守國際法規定的相關義務。決議強調,亟需向整個加沙地帶擴大人道主義援助、加大對平民的保護力度。決議要求根據國際人道主義法和安理會相關決議,清除向加沙地帶大規模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一切障礙。
3月26日 美國一大橋遭集裝箱船撞擊坍塌
這是3月26日在美國馬利蘭州巴爾的摩拍攝的坍塌的大橋。(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3月26日淩晨,美國馬利蘭州巴爾的摩市一座大橋遭一艘集裝箱船撞擊後坍塌,約20人落水。當地應急部門通報,救援人員已救起2人,其中1人重傷。馬利蘭州州長韋斯·穆爾宣佈該州進入緊急狀態。美國廣播公司援引美國網路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的一份報告報道,撞擊發生前,這艘船的船員向交通部門報告,該船已失控,可能撞上大橋。
坍塌的大橋位於巴爾的摩西南部,1977年開通,橋長約2.6千米,設有4條車道,日均車流量為3.1萬輛。帕塔普斯科河連通巴爾的摩港,這座港口是美國東部海運線路的一處重要樞紐。馬利蘭州交通部長威德費爾德説,巴爾的摩港已暫停船隻進出。國際貨運資訊平台海上交通網站的數據顯示,至少有10艘駛往巴爾的摩港的商船在附近水域下錨停船。
3月29日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閉幕
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2024年3月25日攝)。(圖源:新華社)
3月29日,為期4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落下帷幕。今年年會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博鰲亞洲論壇首次舉行的全線下年會。4天的會期裏,舉行了40多場分論壇、110多場媒體採訪及發佈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名代表參會,商討亞洲和世界形勢,凝聚合作發展共識。
本次年會達成諸多共識: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亞洲正在引領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流砥柱;創新是應對挑戰、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必須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等。各方認為,國際社會必須展現出智慧、勇氣和包容,把政治意願和經濟合作很好結合起來,同心協力、相互尊重、克服障礙,為人類創造繁榮和可持續的未來。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央視新聞)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