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4年3月文化關鍵詞,包括: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泥河灣盆地、甲午沉艦系列考古、山西陶寺北墓地、乾隆帝禦題詩刻、《文字的活化石——東巴文》個性化郵票、《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紀念封、“載瞻載止——新疆考古百年”文物展、大河文明展、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2024武漢(國際)童書展、第31屆長沙圖書交易會、2024年世界戲劇日慶典、第四屆西藏網路影像節、金庸誕辰百年、天水麻辣燙、漢服之都、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舞劇《深AI你》、電影《周處除三害》、電影《喀什古麗》、電視劇《宣武門》、馬識途、黃永松等。
陜西清澗寨溝遺址
3月21日至22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關強宣佈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河南永城王莊遺址,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陜西清澗寨溝遺址,甘肅禮縣四角坪遺址,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等十個項目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詳文】
岑家灣遺址準備石核技術及相關石製品:(A)準備石核技術剝片模型;(B)拼合組準備石核技術復原;(C)準備石核技術階段4産品;(D)準備石核技術階段5産品。馬東東/供圖
3月5日發佈消息説,中外科學家對泥河灣盆地110萬年前岑家灣遺址的石器技術特徵開展系統研究,最新發現並揭示出歐亞大陸最早的“準備石核技術”,表明岑家灣遺址古人類已經具備較高的技術水準和認知能力,並將中國古人類石器技術演化到模式2(阿舍利技術)的時間,比之前華南距今80萬年提早30萬年。>>>【詳文】
"來遠"艦遺址發掘出水兩塊水手身份木牌。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供圖
適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30週年,甲午沉艦系列水下考古迎來收官。甲午沉艦系列考古工作,被業內評價為“填補了中國海域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的空白”。近十年,隨著沉艦武器彈藥、船體構件、海軍生活物品等各類文物出水,眾多關於甲午沉艦、北洋水師的資訊與細節被揭露。>>>【詳文】
山西陶寺北墓地2015M1齣土的立耳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對外發佈山西陶寺北墓地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該墓地發現典型晉係青銅器,併發現楚、齊魯等文化風格銅器,印證了兩千多年前的文化交流。>>>【詳文】
乾隆甲辰丁家山詩的摩崖。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供圖
今年年初,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在巡查丁家山文物時,發現了三處字龕,這些字龕疑有字跡,經過專業調查之後,確證這三處字龕為乾隆帝禦題詩刻。新發現的三首禦詩摩崖分別為乾隆辛未丁家山詩,乾隆庚子丁家山口號,乾隆甲辰丁家山詩。丁家山,又名蕉石鳴琴。蕉石鳴琴景觀創設于清雍正時期,是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一。據清《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中記載,乾隆帝共在丁家山題詩五首。>>>【詳文】
圖為《文字的活化石——東巴文》個性化郵票。中國集郵有限公司供圖
《文字的活化石——東巴文》個性化郵票近日正式發行,一共發行19998套,開啟“中國世界遺産”個性化郵票新系列。首次在個性化郵票上應用雕刻技術,讓精美東巴文更顯立體,色彩鮮明。郵票以納西族特有的紙張——東巴紙紋理為設計底圖,中心表現納西傳統紋樣“巴格圖”和東巴十二生肖,周圍飾以東巴文“吉祥如意”和四句納西諺語:駿馬蹄前無遠途、勇士陣前無頑敵、雄鷹翼下無高山、利矛所向無堅石。>>>【詳文】
3月20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四輯在北京首發揭幕。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四輯3月20日在北京首發,古代世界規模最大的長時間遠洋航行鄭和航海、中國古代石質建築的代表布達拉宮等9項科技發明創造入選。該系列紀念封第四輯個性化郵票本票冊同步發行。>>>【詳文】
牛車,1975年出土于吐魯番哈拉和卓墓地。
近日,“載瞻載止——新疆考古百年”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由北京市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博院主辦,以新疆考古百年來的發展為主線,通過“藍縷篳路啟朝華”“規模漸具開閎闊”“前行砥礪致高遠”三個部分串聯文物及歷史資料展品,還原中華文明交流的歷史,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詳文】
3月22日,“大河文明展”在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展。王順琦 攝
“大河文明展”22日在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展,來自中國、義大利兩國16家文博單位的近200件(套)四大文明發源地文物集中亮相。展覽以世界大河流域孕育的人類文明發展為主題,分為“孕育”“塑造”“城與國”三個部分,集中展出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中國黃河、長江流域的精美文物,講述了古代先民依託河水謀求生存、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詳文】
3月28日,參會者從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開幕式會場外的展板前走過。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3月28日,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極視聽強賦能”,按照打造“權威發佈平臺、成果展示平臺、行業賦能平臺、大眾共用平臺”的定位,突出“權威性、引領性、國際性”,兼顧豐富性和參與性,努力辦成一屆精彩紛呈、富有成效的行業盛會,引導網路視聽全産業鏈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薄力量,展現網路視聽行業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詳文】
小朋友在2024武漢(國際)童書展現場選購書籍。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2024武漢(國際)童書展3月15日至17日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近200家全國少兒出版發行商帶來最新的書籍和圖書産品參展,家長和小讀者們欣然前往。“網際網路+”時代下,如何創新開發紙質圖書?如何吸引孩子從“看屏”轉變為“讀紙”?記者從閱讀推廣、原創開發、分級閱讀、線下體驗等多個方向尋求答案。>>>【詳文】
第31屆長沙圖書交易會開幕,主會場人流如織。張雪盈 攝
第31屆長沙圖書交易會3月22日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交易會首設網上直播展區,主會場線下展示面積約4萬平方米,參展商超1000家,參展商數量與訂展速度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詳文】
3月27日,2024世界戲劇日慶典活動現場。劉向 攝
3月27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戲劇日如期而至。當日,2024年世界戲劇日慶典活動在中國河北省廊坊市開啟大幕。世界戲劇日作為國際戲劇協會的核心活動之一,自1962年起,每年3月27日會在全球範圍內舉辦慶典活動。據介紹,今年是世界戲劇日慶典活動時隔8年再度回歸中國,活動期間將舉辦慶典演出、研討會、工作坊等。>>>【詳文】
圖為第四屆西藏網路影像節頒獎典禮上的文藝表演。李林 攝
3月20日,“扎西德勒”第四屆西藏網路影像節頒獎典禮在西藏大劇院舉行。圍繞“美麗幸福西藏”主題,以“用影像傳遞幸福”為切入點,持續打造講好西藏故事的國際名片。自啟動以來,第四屆西藏網路影像節共收到海內外投稿作品9萬餘件,其中國內投稿7.7萬餘件,海外投稿1.3萬餘件,全球傳播量達到10.95億次,其中海外傳播量達6.05億次。>>>【詳文】
著名作家金庸。中新社記者 王麗南 攝
3月10日,是金庸百年誕辰,熱鬧程度堪比武林大會:金庸故里,煙雨樓畔,浙江嘉興廣發“英雄帖”;武俠聖地,珠江口岸,香港恭候有緣人;彩雲之南,天龍遺址,雲南大理州召開座談會……然而,與“金庸”的火爆相比,他筆下的“武俠江湖”,似乎更符合那句意味深長的箴言:大鬧一場,悄然離去。>>>【詳文】
甘肅天水麻辣燙。九美旦增 攝
辣油紅亮,香菜翠綠,筋道的手捍麵裹著濃油赤醬,被筷子挑到鏡頭前——這位網名叫“一杯梁白開”的女大學生沒想到,自己回家過年時的隨手一拍,收穫了百萬點讚。視頻中的配文“建議全國普及甘肅麻辣燙”,也成為天水文旅爆火的前奏。
從“淄博趕烤”,到“爾濱寵粉”,再到一碗麻辣燙“燙”火天水城。近年來,中國文旅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向新”大變革。變革的關鍵,在於“新”,亦在於“心”。>>>【詳文】
上世紀90年代,“影樓風”“戲風”吹到了曹縣,村民開始在農閒的時候生産影樓服裝和戲服。郝兆紅 攝
前段時間,馬面裙銷售火爆,讓山東曹縣再一次“出圈”。“曹縣賣了3億的馬面裙依然供不應求”相關話題登上熱搜,熱度居高不下。實際上,早在2021年,曹縣就曾因漢服、電商引發全網關注。曹縣是中國漢服生産銷售基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馬面裙生産基地。>>>【詳文】
3月2日,演員在表演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
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中國第一部現代芭蕾舞劇,也是我國芭蕾舞改革的首次嘗試。60年前,中央芭蕾舞團創排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從海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60年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回娘家”,在海南上演。>>>【詳文】
人工智慧題材舞劇《深AI你》劇照。 劇組供圖
3月10日電 人工智慧題材舞劇《深AI你》于3月8日至9日在四川大劇院連演兩場,用富有科幻感的舞姿創新表達科技與人文的碰撞,共塑“未來之城”深圳和歷史名城成都的先鋒性人文哲思。>>>【詳文】
電影《周處除三害》海報
截至發稿,犯罪動作電影《周處除三害》票房已超6億元人民幣,成為3月電影檔期中話題熱度的“榜一”。這部影片引發了觀眾的熱烈探討,比如源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説新語·自新》等典故的片名,對應“貪、嗔、癡”等佛家理念的寓意,主人公“擲筊問卜”的情節……種種與傳統文化、民間故事相呼應的敘事細節,讓這部台灣電影引起大陸觀眾的共鳴,也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詳文】
電影《喀什古麗》劇照。出品方供圖
3月5日晚,新疆題材電影《喀什古麗》在央視電影頻道(CCTV-6)黃金段重播,其展現的真善美再引觀眾好評。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輕喜劇電影,本片以新疆喀什地區為主要取景地,集旅遊風光、美食、音樂歌舞為一體,用輕鬆詼諧的風格,塑造了一群充滿活力與正能量的年輕人形象。據介紹,電影《喀什古麗》除亮相2022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外,還曾入選第二屆“三月三”民族電影展並榮獲“展映優秀電影”稱號,入藏中國電影博物館,並走進中亞國家。>>>【詳文】
電視劇《宣武門》開播。片方供圖
由王小康執導,集結了任重、童蕾、張豐毅、斯琴高娃、王自健、李依曉、李成儒、王金聲、李進榮、趙毅、于濱等實力演員的電視劇《宣武門》5日在北京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啟播。該劇以宣武門為依託,以玉雕世家李天順守護玉器國寶為線索,展現近年中國歷史風雲變遷和家國命運。>>>【詳文】
革命家、作家、書法家馬識途因病醫治無效,于3月28日19時25分去世,享年110歲。馬識途自20世紀60年代正式開始文學創作,出版了小説、詩歌、散文20多部500余萬字。1982年,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韋君宜向馬識途邀約創作,促成《夜譚十記》出版。2010年,《夜譚十記》中《盜官記》一章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廣為人知。>>>【詳文】
2016年黃永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一凡 攝
台灣知名出版人、《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4日離世,享年81歲。漢聲書店5日簡單佈置出悼念廳,供讀者緬懷。過去半個多世紀,黃永松與《漢聲》奔走于兩岸,專注搶救、挖掘、整理中國民間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刊出包括“老北京的四合院”“蘇南水鄉婦女服飾”“西北高原的花兒會”“福建土樓”等專題。>>>【詳文】
資料綜合:中新網、新華網、央視新聞客戶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