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國家大劇院版《漂泊的荷蘭人》“風浪”中再排練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演出資訊      2024-04-03 09:42:06

國家大劇院地下深處的繪景間裏,一艘巨船暫時“停泊”,體量佔滿了大半空間——瓦格納歌劇向來以宏大著稱,由此可見一斑。 4月10日至14日,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漂泊的荷蘭人》即將迎來第3輪演出,並拉開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4的帷幕,目前,整個劇組正在緊張排練中。

歌唱家腳踏大船展開音樂畫卷

《漂泊的荷蘭人》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一部瓦格納歌劇,首演于2012年,著名歌劇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領銜的主創班底在舞臺上搭起了一個壯闊詭譎的奇幻世界——被詛咒的船長荷蘭人窮其一生都要在海上流浪,7年才能上岸一次。又一個7年輪迴裏,他們停靠在挪威海岸,邂逅了挪威船長達蘭德美麗的女兒珊塔,然而命運已再次開始轉動殘酷的齒輪。

《漂泊的荷蘭人》第一幕描繪了兩船相遇的情形,排練探班現場,托馬斯·卡則裏、迪米特裏·烏利亞諾夫、王衝等中外歌唱家腳踏搖晃的大船,在復排導演斯蒂芬·格勞格雷的調度下展開了瓦格納磅薄的音樂畫卷。

之所以把排練從普通的排練廳改到寬闊挑高的繪景間,重要原因便是布景太過龐大。舞臺監督李根實介紹,繪景間裏現在擺放的大船是挪威船,荷蘭人紅帆黑桅的“鬼船”更加雄偉,長13.6米,寬近9米,實在難以“塞”下,只能用簡易的框架模型暫時代替。正式演出時,幕後換景既需要調動舞臺機械和裝置,也要靠人力,“可能同時需要60到70人來完成,在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中是體量很大的一部作品。”

將波濤洶湧的大海呈現在觀眾眼前

《漂泊的荷蘭人》發生在海上,導演和舞美設計著意表現了海浪的顛簸。“兩艘船都設計成可搖晃的裝置,當情節緊張、音樂強烈或者劇情裏突然來了一個風浪時,工作人員就會根據不同的幅度來搖船。讓歌唱家走上大船排練,也是幫助他們提前適應這種搖晃。”李根實説。

逼真、震撼,是這一版《漂泊的荷蘭人》直觀的視覺印象。在巨船的基礎上,薄紗、絲綢與12塊大幅投影幕布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把波濤洶湧、狂風肆虐的大海以近乎裸眼3D的效果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全劇重中之重的高潮部分,珊塔跳入海中,荷蘭人的大船傾覆在高浪裏,令人心驚哀慟。而在有限的舞臺空間裏表現沉船場景,需要一些巧思,“船上的液壓裝置會讓船頭先翹起來,展現船艙進水後真實的物理效果,之後再用整個主舞臺載著船頭下降,雙重疊加,在視覺上加大船體的錯位感。”李根實説。宏偉的舞臺製作承托起瓦格納波瀾疊起的音樂、故事中犧牲與救贖的哲學命題,讓這一版《漂泊的荷蘭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戲”。記者 高倩 文 方非 攝

文章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