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龍與百合花”的回眸和對話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交流      2024-04-17 09:42:02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

“龍與百合花”的回眸和對話

本報記者  于  帆

▲ 銅鍍金殼開光人物像懷錶    故宮博物院供圖

▲ 青釉香水瓶    故宮博物院供圖

時值中法兩國建交60週年,作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日前,“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此次展覽地點設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這裡曾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經筵大典的地方,足見此次展覽的重要意義。芳菲四月,文華殿前的西府海棠正值花期,明媚的春色引領觀眾步入展覽現場,深入了解這段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佳話。

萬里之遙,不以為遠

展覽中方策展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郭福祥介紹,此次展覽是“一場遲來的中法文化交流盛宴”。2004年和2005年,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先後合作舉辦“康熙大帝展”和“太陽王路易十四——法國凡爾賽宮珍品特展”。2014年,適逢中法建交50週年,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舉辦了“凡爾賽宮裏的中國:十八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展覽。這些展覽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也為雙方更深入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2019年,故宮博物院和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決定在中國再次舉辦“凡爾賽宮裏的中國”展覽,但由於種種原因,展覽推遲至今。

2023年4月,習近平主席和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宣佈,2024年兩國建交60週年之際,將共同舉辦中法文化旅遊年。“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成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之一。展覽以中法兩國外交、文化和藝術交流為主題,展出故宮博物院、凡爾賽宮以及其他收藏機構的大約200件文物精品,涵蓋瓷器、繪畫、書籍等多種類型。

“中國和法國作為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雖遠隔千山萬水,在歷史上卻進行過持續不斷理解對方的嘗試和文化交流的實踐。”郭福祥説,為了全方位展現17、18世紀中法兩國之間,尤其是中法宮廷間交往交流的歷史盛況,雙方策展團隊對展覽主題和架構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展覽的關注視角大為擴展,也使參觀者對於中法兩國之間交往和交流的相互性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龍與百合花的相遇”這一展覽單元,形象地呈現了中法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龍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和精神標識,百合花是法國王室的標誌,“龍與百合花的相遇”這一主題創意源於1688年——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國王數學家”白晉到達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正式開啟了中法間官方層面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

作為此次展覽的第一件展品,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寫給中國康熙皇帝的親筆信為觀眾講述中法宮廷正式交往的開始。“中法之間的交往呈現出兩國宮廷始終高度關注並積極推進、以科學和藝術交流為主旨的特點。”郭福祥介紹。

在此次琳瑯滿目的珍貴展品中,一隻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17世紀法國制懷錶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這塊懷錶表盤中心的金色百合花圖案為法國王室標誌,表殼中央開光處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像,機芯內擺輪保護罩鏤雕著一條中式五爪龍。經文物研究專家推測,這塊表極有可能是路易十四送給康熙皇帝的禮物。如此明晰而又藝術地在同一件文物上呈現出禮物的收贈雙方,且將龍這一中國特有的圖像符號運用於設計之中,體現了路易十四想跟中國建立良好關係、進行深入交流的殷切心情,同時也體現出法國宮廷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

作為此次展覽的共同策展人,凡爾賽宮文物部負責人瑪麗-洛爾·德羅什布呂訥説:“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與中國有著如此特殊的關係。法中雙方都希望加強交流、增進了解。”

架起東西方文明溝通之橋

通過展品可以了解到,清代宮廷收藏中,來自法國的物品種類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隨著中法交往不斷深入,不乏清代宮廷向法國定制物品的情形。清代宮廷內有諸多受到法國技藝影響或帶有法國文化印記的器物,這也直接印證了中法兩國文化在紫禁城內密切互動,並激發出豐富的想像力和新創意。

不僅如此,隨著大量中國物品輸送到歐洲市場,諸多法國王室成員和政要成為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家。同時,法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物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裝飾和改造,以適應自身的審美需求。中國文化深刻影響著法國的藝術風尚,對中國瓷器的仿製,成為當時法國“中國風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也成為法國藝術家和知識精英們獲取創作靈感的源泉——他們曾在諸多領域大量汲取中國元素。

如展品“青釉香水瓶”,這一香水瓶的瓷質瓶身産自中國。傳至歐洲後,由巴黎鑄造匠將其頂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風格的銅鍍金飾件加以裝飾,使其呈現出噴泉一般的形狀。飾件包括貝殼、蘆葦、天鵝、鰲蝦等元素,借此表達“水”這一主題。18世紀中葉,當時的法國人還習慣為中國瓷器配上鍍金青銅附件,使瓷器更符合精緻的法國品位。“青釉香水瓶”于1743年購入並安放于路易十五在凡爾賽宮的藏衣室,是現存唯一一件經鑒定屬於路易十五的中國瓷器。

談及此次展覽的獨特之處,郭福祥表示,17、18世紀中國與法國在政治上的直接交往雖然不多,但在文化交流上卻呈現出積極態勢。而且這種交流是相互的,無論是人員還是物品,都存在著一個雙向流動的過程。中法雙方在平等交流中互相影響、共同進步,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佳話。

“中法百年間跨越千山萬水的文明對話,架起了東西方文明的溝通之橋,為中法關係的繼往開來更上層樓和世界多樣文明和諧共處提供了歷史範例。”郭福祥説。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