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封埋千年的西漢“頂奢”食譜長什麼樣?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考古發現      2024-04-18 09:41:50

新華社長沙4月17日電 題:封埋千年的西漢“頂奢”食譜長什麼樣?

新華社記者張格、白田田

肥牛粥、清蒸魚、烤兔頭、煨雞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出土于湖南省沅陵縣虎溪山一號漢墓的簡牘《食方》,記載了西漢初期湖湘地區的食物烹飪方式。一枚枚竹簡,將古人與美食的故事娓娓道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春龍介紹,虎溪山一號漢墓的墓主是西漢第一代沅陵侯吳陽,這裡出土了1300余枚簡牘,其中包括記錄當時各種肴饌製作方法的簡牘300余枚、約2000字,後被簡牘整理者命名為《食方》。

圖為虎溪山漢簡《食方》。(長沙簡牘博物館供圖)

由於埋藏地下時間長,這些竹簡朽壞嚴重。經過文保工作者的修復,竹簡上書寫工整的文字清晰可辨,釋讀出的食譜內容也豐富有趣,宛若一本沅陵侯府的《美食烹調大全》。

“虎溪山漢簡《食方》記載的食材豐富多樣,既有穀物,也有作為菜肴的馬、牛、羊、鹿、雞等動物性食材,還有作為調味料的鹽、醋、酒、肉醬汁等。”張春龍説,《食方》中呈現的烹制流程十分考究,從宰殺動物到處理食材,再到妙用佐料和精緻擺盤,無不體現漢代貴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習慣。

“古代貴族的飲食文化裏,煮飯都十分講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簡牘整理工作人員楊先雲將《食方》中幾枚記載烹制主食的簡牘譯成現代文,大意為:“將米淘洗直至水清,瀝幹後放置一會兒,先蒸底層的米,再反過來蒸一遍。隨後將蒸好的米從蒸具中拿出放在盎中,或者放置在素巾之上,扇排蒸汽,繼續添水後再正反各蒸一次。”

“精選細淘、反覆蒸制,只為讓米飯能達到最佳口感,足見西漢貴族在飲食方面的追求。”楊先雲説,這種追求還體現在對食品原材料安全的重視。《食方》中,常見“去其毛”“以水灑之”“斟去其沫”“去其皮腸”“去其足及萃”等字眼,説明古人在烹飪時十分注重食品衛生。

《食方》裏,也不乏古人處理食材的小技巧。如何將豬毛處理乾淨?——“燒齊毛……以手逆指之掾”。楊先雲介紹:“古人去除豬毛時,會先用火燒,再用手逆向薅拔未燒盡的邊緣部位毛髮,而雞毛則是用熱水燙,或許是因為這樣去雞毛更省力。”

《食方》包括多種常用烹調方式,如蒸、煮、煎、烤、熬等。“現代人喜歡‘擼串兒’,漢朝貴族也同樣喜歡燒烤。”楊先雲説,“古人會用竹籤將處理乾淨的肉類串起來,放在火上炙烤,再用調味料調味。”她舉例介紹,“茱萸”“木闌”等便是《食方》中常見的辛味調料,體現了湖湘地區喜辣的飲食習慣。

“《食方》詳細記錄了西漢初年各種食物的加工方法,直觀展示了西漢王侯貴族的飲食習慣,填補了古籍中有關古代食物製作流程記載的空白。”楊先雲説。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