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國際古跡遺址日”:鄭州市民觸摸千年曆史脈絡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4-04-19 10:08:01

中新網鄭州4月18日電 (記者 韓章雲)“鑽木取火”體驗6000年前仰韶先民的生活技能;觀看模型了解3600年前商代城墻修築工藝;打卡蓋章留存2000年前漢代冶鐵“印記”……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河南省會鄭州市多個遺址博物館開展豐富多彩的沉浸式體驗活動,吸引觀眾參與其中,近距離觸摸千年曆史脈絡。

圖為小學生們體驗“鑽木取火”。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供圖

每年的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旨在鼓勵人們關注和保護世界古跡遺址。當日,鄭州市多個遺址博物館開展多樣主題活動,迎接“國際古跡遺址日”。

被譽為“仰韶文化的尺規”的大河村遺址見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全過程,是仰韶文化的關鍵性遺址。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小學生們體驗“鑽木取火”,感受仰韶先民的生活必備技能;手握毛刷、手鏟,變身“考古工作者”,探尋地下埋藏的歷史“謎題”;化身“小小文物修復師”,了解文物修復背後蘊含的科技和歷史文化資訊。

該館工作人員介紹,在“國際古跡遺址日”舉行系列活動,旨在向社會傳遞遺址保護的重要性,引導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對遺址保護的關注和重視,推動遺址保護工作進一步發展。

小學生們體驗“文物修復”。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供圖

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都城遺址,3600年來,這裡人脈不熄、文脈不斷、城址不移,2022年,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進入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序列。當日,來自河南一高校的百餘名師生走進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了解商代城墻的修築工藝、商人的生活起居方式、商都遷移路徑……人們在這裡探究鄭州商城的前世今生,感受生生不息的商都文化。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是一處興盛于西漢中葉至東漢早期的冶鐵遺存,作為漢代河南郡第一冶鐵官營,這裡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漢代冶鐵遺址。在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700余名中學生將自己帶入“冶鐵工匠”的角色,從原料準備、豎爐冶鐵到模範製作、鍛造成器,同學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沉浸式參與其中。“鐵六角承”“鐵犁鏵”“河一銘文”......一枚枚以文物為原型的文物印章留痕研學手冊,為同學們解鎖博物館研學的專屬記憶。

“古跡遺址既是探尋歷史滄桑的專屬印記,也是凝聚文化認同的啟明燈塔。”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國際古跡遺址日”的系列活動,旨在提升公眾對古跡遺址的關注度,共同保護身邊的古跡遺址。(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