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廣東美術館新館開館大展——近千佳作亮相 八大展覽會客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4-05-06 08:56:01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唐一歌

5月1日起,集廣東美術館新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廣東文學館于一體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以下簡稱“藝術中心”)免費向公眾開放。

作為藝術中心的組成部分之一,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也在首次亮相之際推出了八大展覽,共展出700余位中外藝術家的900余件作品,堪稱廣東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美術展覽。

廣東美術館新館開館大展——近千佳作亮相 八大展覽會客

“新時代賦”展覽展品:《南國的風—深圳、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局部)中國畫 集體

中外藝術精品雲集

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的開館系列大展,包括“覺醒時代——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傳承與演變”“激情歲月——新中國美術的轉型與建構”“潮起珠江”“新時代賦”“未來的觸感——沉浸式數字藝術大展”“城市鏈:風起南方的藝術實驗大展”“未來花園——當代公共藝術展”,以及“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傑作展”等八大展覽。

“這次開館展作為第一次亮相,我們拿出了廣東美術館的‘家底’。”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告訴記者,前七個展覽以廣東美術館近30年的收藏為基礎,並借入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和藝術機構的館藏經典。齊白石、林風眠、黃賓虹、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黎雄才、黃胄等一批近現代中國畫壇大師的精品佳作都將一起展出。

十幾幅林風眠佳作集結亮相,難得一見。《侍女》《河邊雙鶴》等作品借展自香港藝術館和上海中華藝術宮。觀眾可以一窺這位中西融合藝術思想開拓者的繪畫主張。畫家潘玉良的作品首次在廣東美術館展出,《執扇自畫像》等7幅畫作借展自安徽博物館,展現了這位女性畫家蘊含東方審美格調的筆觸。中國美術館館藏的《靈岩澗一角》等多幅潘天壽代表作也亮相此次大展,反映了畫家創作巔峰期的畫風特色。

除此之外,本次系列展特別引進義大利博爾蓋塞美術館珍藏的55件繪畫和羅馬雕塑作品,包括來自拉斐爾等藝術巨匠的珍貴真跡。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是廣東省重大標誌性文化工程,三館共同打造‘城市文化藝術會客廳’。我們希望展覽與藝術中心的定位、視野和格局是相匹配的。”王紹強表示。

廣東美術館新館開館大展——近千佳作亮相 八大展覽會客

5月1日,觀眾在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新時代賦”展覽現場觀賞藝術作品。光明日報記者 唐一歌攝/光明圖片

一批名家名作首次亮相廣東

廣東觀眾熟悉的嶺南畫派,在本次展覽中也有新呈現。從香港藝術館借展的《五層樓》等多幅高劍父畫作,是其較為少見的早期繪畫風格作品。關山月的15米巨作《山村躍進圖》,堪稱20世紀50年代描繪中國農村建設的史詩之作;《綠色長城》則充分體現了嶺南畫派筆墨勁爽、設色鮮明的風格。

不少名家名作首次在廣東展出。例如,中國美術館鎮館之寶、與《父親》齊名的廣廷渤油畫《鋼水·汗水》,是中國照相寫實主義油畫的代表作。王少倫代表作油畫《1978年11月24日·小崗》、靳尚誼油畫《舞蹈演員》、袁運生色彩原稿《潑水節—生命的讚歌》等作品,都是第一次借展廣東。

還有一批聚焦當下、緊貼時代脈搏的精品力作,也重磅亮相。位於三樓的“新時代賦”展覽匯集了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創作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的優秀作品,廣東改革開放實踐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部分優秀作品,以及近期廣東省新時代主題美術創作工程作品。

范迪安的最新創作《騰飛新時代》以油畫形式展現都市摩天大廈;吳為山創作的《紫氣東來—老子出關》雕塑,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王紹強創作的中國畫《赤壤三千》,作品的研究和創作以古法鋪墊,同時介入當代構成主義的方法論,表現當代中國畫的魅力。

廣東美術館新館開館大展——近千佳作亮相 八大展覽會客

“未來花園”展覽展品:《無題》裝置 宋冬

灣區藝術力量踴躍

東西方文化在此次開館大展中碰撞交流。近30件國內外知名藝術家作品分佈于館內開放空間,以多種形式、不同視角呈現出跨文化、多元性的藝術表達。

“城市鏈:風起南方的藝術實驗大展”中,近年來頗為活躍的灣區藝術群落,在展覽中得到著重呈現,廣州年輕團體“鳳梨核”的《天氣先生》等作品展示藝術家對城市的思考,形成多樣的面貌,啟發著藝術介入社會生活的實踐。

在“未來的觸感——沉浸式數字藝術大展”中,借助當代影像和聲音媒介,管懷賓團隊的《山海嶺南》還原粵港澳山水人文景觀,詮釋中國人的山水經驗與世界觀;王紹強團隊《穿越灣區》的創作,呈現出令人陶醉的灣區文化影像盛宴;費俊團隊為開館定制創作的影像裝置《南國花園》,以AI技術學習融合了館藏嶺南畫派代表作的美學風格,間接體現對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藝術理念的繼承與發揚。

《光明日報》(2024年05月06日 09版)

文章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