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相聲小品如何提質增“笑”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觀察      2024-05-09 09:44:04

夕  君

相聲、小品為許多觀眾喜聞樂見,包袱笑料不斷、妙語連珠,帶給觀眾歡聲笑語。提高相聲、小品創作演出水準不僅關係到兩個藝術門類的高品質發展,而且關乎文藝作品如何更好地服務觀眾,因而受到業界關注,有關機構、部門近日也組織專家對此展開探討。在筆者看來,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服務與引領之間找準立足點,對提高相聲、小品的創演水準至關重要。

善於從傳統中汲取智慧與靈感對於任何藝術形式而言都非常重要,相聲、小品當然也不例外。這裡的“傳統”至少有兩層含義。首先,“傳統”指源遠流長的喜劇文化。人們的“笑點”會因為文化背景、地域等不同而存在差異,在西方國家廣受歡迎的喜劇,中國人未必覺得好笑。在國內,南方與北方對幽默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創作者需要對喜劇文化有足夠的了解,以便於精準瞄定目標受眾,或把握多數人“笑點”的公約數。其次,“傳統”指的是喜劇創作的經驗技巧。無論是橋段設計、舞臺調度,還是語言駕馭、包袱鋪排,都在長期的創作演出實踐中積累了諸多具有普遍通用性的經驗技巧,沉澱於以往的優秀作品之中。當今創作者應當對這筆藝術財富如數家珍,在對經典作品的分析品味中總結創作方法、探索個人風格。

相聲、小品創作須紮根現實、直面當代生活。無論一種藝術形式是傳統的或先鋒的,其長期良性發展都必須與當下現實生活發生緊密關聯。相聲、小品從現實生活中抓取靈感和素材,並非簡單地“搬運”熱門詞語或者重構網路上火爆的段子,這種做法看似時髦,實際上不過是創作者在偷懶罷了。真正直面生活,應該善於發現生活的內在邏輯,聚焦人們普遍關注的現象或境遇,從中提煉出適宜創作表演的內容來。比如,小品《扶不扶》通過好心小夥兒“肇事”誤會的解除,回應社會熱點;相聲《如此家長》中,焦慮的家長揠苗助長、引發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令人反思“雞娃”現象。看看小品《追星族》的嬉笑怒罵,再放眼當下飯圈文化的種種隱憂,老一輩創作者的敏銳性、洞察力實在令人敬佩。在這樣的作品中,故事、人物仿佛都來自觀眾身邊,觀眾的代入感增強,讓人在笑過之後有所思考、有所啟發。

優秀的相聲、小品創作需要把握精準的分寸感。筆者始終認為,對於各種藝術形式的創作演出來説,拿所謂的“尺度”説事兒,均不足取。個別民營相聲團體喜歡用“大尺度”包袱博眼球,仿佛唯有庸俗的內容才能搞笑,這種看法、做法令人無法認同。從撂地、小園子到劇場中、鏡頭前、網路上,演出場域的變化必定對內容産生規製作用。相聲、小品需要有喜劇效果,但不意味著任何人或事物都可以隨意開玩笑;相聲、小品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欣賞門檻不很高,但不意味著可以把傖俗當搞笑、把信口開河當幽默。從以往經驗來看,相聲大師侯寶林的《戲劇與方言》《戲劇雜談》以及歷代相聲名家的許多文哏作品都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在搞笑之外還具備一定的知識性。表演藝術家趙麗蓉的小品《如此包裝》《打工奇遇》等巧妙融合其他藝術形式,通俗易懂,但格調很高,不少金句至今難忘。可見,令人捧腹大笑與保持較高文化品位從來並行不悖,相聲、小品的創演需要雅俗共賞,絕不能“就坡下驢”。

相聲、小品要在以輕鬆幽默服務觀眾、以價值引領啟迪觀眾之間,找到適宜的平衡點,既要追求喜劇效果,也要追求啟智潤心。這二者看似矛盾,實則不然,文藝作品價值立場的流露、價值關懷的實現往往並不需要如何刻意為之,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自然而然地傳遞給觀眾。比如,相聲《我忍不了》對不文明現象的調侃、小品《坑》對不作為幹部的諷刺等,都是如此,觀眾在歡笑之餘,自然心有所感。這提醒創作者、表演者,通過相聲、小品傳遞主流價值,要多在講述故事、塑造人物、完善細節方面下功夫,倘若在台詞、表達方式上用力過猛,結果恐怕會適得其反。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