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領略秦漢文明 汲取歷史智慧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4-05-20 09:25:21

“這件文物由雁頭、雁體、燈盤和燈罩組成,燈盤和燈罩轉動開闔,既能擋風,又可調節光線。”文博少年講解員向參觀者介紹一件古代“環保燈具”彩繪雁魚銅燈。

5月18日,在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位於秦漢新城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正式開館。記者在秦漢館看到一群文博少年講解員的身影,他們正將古代工匠的智慧娓娓道來。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秦漢文明”系列展覽“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和“城與陵”“技與美”兩個專題陳列同時揭幕,系統講述秦漢時期大一統格局下的社會風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其中,“城與陵”通過展示雍城、櫟陽、咸陽、長安4處秦漢時期大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展現秦漢王朝國家工程的選址理念、政治格局、設計思想和精神追求,闡釋文化遺産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技與美”分繪事、書寫、舞樂及意識4個板塊展開,展示秦漢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藝術追求,彰顯秦漢社會發達程度和文化繁榮程度。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是國內首個以集中展示秦漢文明緣起、發展和貢獻為主題的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秦漢館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拉近了博物館與青少年的距離。

“沒有紙,古人在哪記錄事情?”“用羊皮!”“用竹簡!”一群小學生正在學習“文物與科技”系列教育課程,爭先恐後回答老師拋出的問題。造紙術這一課程融合了歷史、科學與實踐操作,讓學生們領略到古人的智慧。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教育和研究是博物館的兩項核心職能。在第五屆博物館青年論壇上,來自全國博物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學者,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探討,他們關注博物館教育空間迭代升級、博物館分眾化教育以及數字技術在教育、科研中的應用等問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年輕人成為推動我國博物館高品質發展的中堅力量,實現與博物館的‘雙向奔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説。

秦鼓漢樂,激蕩古都。5月18日晚,在秦文化核心發源地——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大秦文明園,“‘千年秦漢 博物古今’博物館之夜”開啟時空之門,迎接八方賓朋。“博物館之夜”設千年秦漢主舞臺、絲路長廊區、博物古今區、數字創意區等多個主題區域,讓人們以遊園方式“穿越時空”,沉浸式體驗秦漢文化。

觀看氣勢雄渾的鼓舞表演,與“司馬遷”等歷史人物對話、學習拓印瓦當……市民遊客觸摸秦漢文化、踏訪秦磚漢瓦、凝望秦風漢境、聆聽秦音漢韻,近距離感受秦漢文明的深厚底蘊。

居住在西鹹新區的戎女士特意帶兩個女兒來感受“博物館之夜”,駐足觀看現場展示的敦煌仙子伽瑤等文博數字人。“平日我們也常來大秦文明園,在‘博物館之夜’真切感受到秦漢文明的輝煌與璀璨。”戎女士説,讀小學的大女兒也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一名少年講解員,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對於一家人來説意義非同尋常。(本報記者 張 影)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