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創新潮起活力涌 奮楫爭先譜新篇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觀察      2024-05-27 09:25:43

創新潮起活力涌 奮楫爭先譜新篇

——“2024·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簡介

(排名不分先後)

編者按

日前,光明日報社和經濟日報社聯合向社會發佈“2024·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並首次發佈“2024·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名單。一批充分反映文化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健康發展,文化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文化企業入選“2024·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這些創新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成長性企業綻放光彩,為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培育新優勢、積蓄新動能。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秉承“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使命任務,積極做好優秀國産影片和進口影片的出品、發行、放映工作。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37.44億元,凈利潤9317萬元,凈利潤增長率114.2%,發行影片296部,票房合計85.47億元,佔全國總票房的17.12%。公司以“版權意識,製片思維”引領實質發行,加大對重點項目的主投主控力度,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上下功夫,出品、發行的影片《無名》《長空之王》《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拯救嫌疑人》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有良好表現,為中國電影繁榮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華夏電影院線保持全國排名第十位,直營影城舉辦的“公益之心,愛在華夏”活動充分體現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加強對外合作,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簽訂“一帶一路”電影聯盟戰略合作協議,與美、日、意等多國開拓電影合拍項目,助力講好中國故事。強化數字化建設,籌備搭建“人民院線數字平臺”,鞏固提升網路傳輸業務,推進國産LED播映系統建設,構建“雙屏聯動”行銷矩陣。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以文化數字化為主營業務,2023年,公司收入1.19億元,較上年增長45%,連續三年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公司&&制定了“舞台藝術表演數字化”和“非遺數字化採集”等行業技術標準,聯合行業優秀企業單位共同研發面向國家文化大數據的CHIM文化遺産資訊模型和微痕提取等數十項專利技術,成為首批國家文化大數據標識基地。搭建藝術檔案數字化管理與應用平臺,自主研發藝術檔案數據櫃。聯合相關專業技術機構研發建設創新型數字文化體驗空間——數字文旅驛站。利用5G+4K等技術,實現“大屏”“小屏”跨屏互動,在多個線上平臺進行雙視角“雲直播”,構建“雲劇場”。持續推動優秀文化藝術作品數字出版工程,累計出版音像、電子出版物上萬種,《中國連環畫數字圖書館》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百佳數字出版精品。出品的紀錄片《雪豹和她的朋友們》獲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

央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央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國有企業,持續夯實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央廣網紮實推進各項重大主題報道,《每日一習話》《習聲迴響》等欄目被列為中央網信辦年度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項目;《央廣網評》成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引導網路輿情主力軍。截至2023年年底,“雲聽”用戶規模達2.6億,其中車載端裝機量7900萬,匯聚全國1900余套地方廣播頻率,是全國電臺直播流聚合第一平臺。不斷推進“廣播+重點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音頻客戶端+車載音視頻客戶端+網際網路電視+全媒體購物”融合傳播生態圈和融合行銷生態圈建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雲遇中國”項目聚焦鄉村振興助農升級,銀河網際網路電視對視障人士家庭免費開通《光明影院有聲專區》,央廣交通全年播出公益廣告超500次,策劃製作70余條公益提示內容,彰顯主流媒體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2023年,公司實現收入50.12億元,利潤3.07億元。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移動面向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設立、負責數字內容運營的專業公司。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5.7億元,凈資産100.2億元。作為國有文化企業,公司積極轉播冬奧會賽事,助力“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全力做好黨的二十大直播、共青團成立100週年大會、全民閱讀大會等重大活動保障任務。全年賽事運營超8000場,賽事直播總時長超16000小時,涵蓋奧運會、世界盃、歐洲盃、亞運會等全球重大賽事。攜手中國國家京劇院以5G+4K雲演播全新模式打造“最美中國戲”,成立“中國傳統文化咪咕研究院”。發揮資源優勢,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咪咕海外社交媒體內容曝光量達15億,視頻觀看次數超2.5億次。連續四年承辦中國-東盟網路短視頻大賽等文化交流活動,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一帶一路”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等榮譽。聚焦産業前沿,築強內容+科技+融合創新能力,精心打磨咪咕視頻等“硬核”産品,積極拓展VR/AR、雲遊戲、元宇宙等新領域,全年數字內容收入達280億元,同比增長31.6%。

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開展網路微短劇、網路文學等業務,全球註冊用戶8億,月活用戶超3億,2023年獲“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100強”“中國版權影響力企業”等榮譽。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凈利潤2.5億元,凈資産6.3億元。每年組織創作大量彰顯時代風貌的現實題材精品力作,2023年,多部作品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充分發揮自有版權網路文學IP優勢,實現劇本改編、影片拍攝、內容宣發等一體化製作,打造一批優質微短劇內容。公司經營小程式付費(繁花劇場)及客戶端免費(河馬劇場)相結合的産品業務形態,累計註冊用戶超4億,月活用戶1.6億。公司利用數字化平臺,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海外網路微短劇、網路文學業務覆蓋北美、東南亞、非洲等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註冊用戶6000萬。2023年,公司出海2000余部網路文學作品和300余部網路微短劇作品。

郭帆(北京)影業有限公司

郭帆(北京)影業有限公司以郭帆導演的電影作品為核心,致力於中國科幻電影開拓、中國電影工業化完善和新導演扶持,在影視劇集、衍生品開發、影視教育等業務領域進行探索與創新。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億元,凈利潤0.5億元,凈資産1.4億元。自成立以來,公司參與投資、出品和製作了眾多類型多元、內容豐富的電影作品,票房累計達152.26億元,其中以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為代表,票房成績優異。《金剛川》《萬里歸途》《宇宙探索編輯部》《刺殺小説家》等電影也均在類型拓展、內容創新、影片口碑等方面取得好成績。除傳統的電影出品和製作,公司在電影産業鏈更多環節進行探索。2023年,公司與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合作,共同創辦了“小苔蘚工程”——科幻電影訓練營,從科幻和電影的多重維度進行全方位集中免費培訓,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培養更多新鮮血液。創立G!lab電影工業化實驗室,與小米、華為、商湯等科技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鋒尚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鋒尚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創新型文化科技演藝産業集群,主營業務涵蓋大型文化演藝活動、創新型文旅産業、公共藝術光影演繹、遊戲與虛擬泛娛樂四大領域。2023年,完成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閉幕式和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閉幕式等國家級重大活動。公司曾擔任冬奧會開幕式燈光設計及工程總包,以及負責冬奧會閉幕式、冬殘奧開閉幕式承制工作。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場景,先後承擔國內首家大型漢文化水上實景演藝《天漢傳奇》、陜西西安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夢》、山東尼山大型室內劇場演出《金聲玉振》、大型全景體驗式情景演出《漢頌》的總製作。基於“鋒尚設計院+鋒尚規劃院”的創意孵化載體,以演出、文旅、互娛、商務拓展、工程管理五大事業部為核心支撐,發展多元化業務佈局,打造集線上虛擬演出、遊戲交互、社交體驗等多種娛樂形式于一體的全新業態。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6.7億元,凈利潤1.3億元,凈資産33.1億元。

天津恒達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恒達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文旅裝備、智慧場館、數字展覽、人工智慧、文化創意五大業務板塊,服務全國98%的一級博物館及數百家4A、5A級景區。公司上線了基於文博和科技館行業專屬大模型的AI知識互動問答,受邀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博物館卷》編寫資訊化相關詞條案例,參編歷次出版的中國智慧博物館藍皮書,參編《博物館智慧服務體系規範》等地方、行業標準,制定並獲批了《文物二維三維數字化技術規範》等5項企業標準。公司的“自助導覽服務平臺”被工信部認定為2023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和“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領先科技成果獎”;“人工智慧博物館藏品管理解決方案”被工信部評為“2021年度資訊技術應用創新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3月,公司擁有智慧財産權300多項。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1.97億元,凈利潤3079.92萬元,凈資産3.8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71%。

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是河北省第一家以網際網路為主體的新媒體集團,省屬文化類一級企業。建設運營“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冀雲·融媒體平臺,同時擁有冀雲客戶端、長城24小時客戶端、長城網、河北經濟日報以及長城新媒體官方微網志、微信、抖音、快手官方號及其他第三方媒體號等在內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全網總用戶突破1.5億。2023年,5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創新推出的短視頻日播欄目《百姓看聯播》,全網瀏覽量超11億。“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用戶數2600萬,居全國第1位。冀雲·融媒體平臺系列客戶端總下載量6500萬,訪問量超340億次。自主研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平臺,“問政河北”平臺服務河北省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入駐理政單位4600多家。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3.2億元,凈利潤5065萬元,截至2023年年底,凈資産3.9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2022年、2023年同比增長均超20%。

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內蒙古新華書店,2021年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化企業“第一股”。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17.92億元,凈利潤3.15億元。公司圍繞主業精耕細作,拓展幼教、中職、高等院校和研學旅行市場,擁有18家研學基地,每年開展研學活動上千場,教師培訓百餘場。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雙效統一,近年來完成自治區98家傳統書店升級改造,建成“七進工程”店近130家、農牧區家庭書屋70家,配置自動售書機55台、流動售書車33輛,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農牧區。首創“鴻雁悅讀”與草原書屋一體化改革,通過“百姓點單”,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深度融合。每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近萬場、流動售書3000場,連續8年推出“書香伴你過大年”大型公益活動,參與人數近600萬人次。加快轉型升級,建成兩座超萬平方米的新華物流基地,智慧分揀、智慧包裝、電子分撥等先進系統上線運作,“內蒙新華馬上購”線上書城提檔升級。

大連博濤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連博濤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文化科技企業,業務範圍涵蓋高科技文旅裝備研發製造、主題樂園及景區創意規劃設計、數字創意內容開發製作、文商旅綜合體投資建設和運營四大板塊。202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4億元,凈利潤1200萬元,凈資産2.44億元,研發費用增長率超20%,是文旅部首批12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國百餘個城市落地高科技文旅項目2000余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137項。自主研發的數字動感球幕影院“360極限飛球”,被文旅部確定為“一帶一路”重點投資項目,已在80個國內知名景區及城市落地,市場佔有率超過70%。結合景區、城市主題文化,創作“飛越美麗中國”、“一帶一路”系列球幕數字影片30余部。深度研發大型智慧倣生巡遊裝備,《中華巨馬》《金甲麒麟》《巨熊北北》《機甲鳳凰》等“東方神獸”系列作品相繼落地。

上海玄霆娛樂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玄霆娛樂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是閱文集團旗下企業。2023年,12部作品入選中宣部文藝局“優秀網路文藝作品展示”;與恭王府聯合主辦“閱見非遺”徵文大賽,6萬多部作品涉及127個非遺項目;旗下作品連續七屆獲中國科幻領域最高獎項“銀河獎”。在助力改善鄉村兒童閱讀條件、全民閱讀推廣、賡續紅色精神等領域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提速提質網文出海,截至2023年年底,海外門戶起點國際上線約3800部中國網文的翻譯作品、1500余部漫畫作品,向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全球多地授權數字出版和實體圖書出版作品約2000部,涉及20多種語言。在網路文學、實體出版、有聲、動漫、影視、遊戲等領域持續貢獻優質作品,《鬥破蒼穹》《星辰變》《全職法師》和《武動乾坤》等高人氣動畫續作表現亮眼。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36.5億元;凈利潤1.6億元,增長率47.3%。

上海寬娛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嗶哩嗶哩(運營主體:上海寬娛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綜合性視頻社區,被用戶稱為“B站”。B站已成為國産原創動畫最大的出品方之一,累計上線國創動畫661部,累計出品270余部。致力於國創動畫“走出去”,在海外發行國創作品超70部。B站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紀錄片出品方和播出平臺之一,累計上線3500余部紀錄片,包括705部傳統文化類紀錄片,其中26部由B站製作出品,積極推動優質紀錄片走出國門,累計將20部傳統文化主題紀錄片發行至海外,覆蓋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區域。打造“刷屏級”網紅思政課,構建高品質網路思政平臺,2023年,重點策劃“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路主題宣傳活動。B站在電腦視覺、語音識別與合成、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擁有40余項專利,2023年,上線“B站高能鏈”,推出“bilibiliindex大模型”。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上線B站公益平臺,入駐34家知名公益機構,累計上線79個公益項目,51萬次用戶參與捐贈,累計募集善款945萬餘元,相繼支援建設6所鄉村學校,就讀學生共計6546人。

上海黃豆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黃豆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産品帆書App註冊用戶突破7000萬,在全球範圍內設立2000多家城市運營中心,僅2023年新增影響閱讀人數超1000萬,共解讀書籍超1100本,音視頻累計播放超67億人次,用戶收聽總時長超11億小時。2023年9月,由帆書App發起的“帆書·書卷裏的中國”百城百講全國巡講活動啟動,未來3年將走進全國不同城市,通過名人大咖的視角,打造“現象級”的“講好中國故事IP”。截至2023年11月,活動全網總曝光量超1.05億。“上海市科創教育經典導讀活動”成功探索打造出“科創導讀”新範式,截至2023年7月底,上海科創教育經典導讀欄目全網總曝光近6000萬次。帆書App打通出版合作、內容生産、線上電商、培訓服務、線下書店的鏈路,完成全方位、全覆蓋、全連結的行業發展戰略格局,貫穿閱讀産業上下游,各業務發展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前景。2023年,公司總資産規模11.6億元,收入超8.2億元,近三年企業營收實現連續增長。

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産品喜馬拉雅是線上音頻分享平臺,目前內容創作者超1700萬,線上音頻服務累積了包含101個品類的3.4億條音頻,能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用戶的不同需求。2022年第四季度,喜馬拉雅首次實現千萬級盈利,並實現2023年全年盈利。公司致力於打造以音頻和內容為核心的高品質傳播平臺,2023年重磅打造“無用學·大師課”文化品牌,集結了數十位文化、藝術、社科領域的名師大咖,推出了60多門高品質課程。堅持打造網際網路主流價值觀傳播陣地,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求是網、黨建網、學習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等合作,出品上線的建黨百年內容傳播量超50億。堅持科技賦能文化,通過最新語音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為文化産品與服務創新提供技術引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出專為老年人定制的“喜馬拉雅陪伴機”,打造兒童專屬App,持續關注殘疾人,為視障主播提供版權作品,讓其有書讀、有書錄、有錢掙,更好融入社會。

江蘇原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原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數字資訊技術應用和工業化生産能力為核心,面向影視娛樂、博物館(院)、文旅資源、傳媒等行業,提供數字化及應用解決方案。公司具備較為成熟的工業化3D數字內容製作流程,參與製作的3D數字內容産品受到國內國際專業評審機構肯定。與騰訊、網易、德基、新力、美國藝電、2K Sports、華納遊戲、Meta等達成穩定業務合作關係,近年來參與美國夢工廠《魔法大師:世外桃源的傳説》系列、星辰科技《遮天》系列、萬維仁和《凡人修仙傳》系列動畫3D內容製作;參與美國藝電公司《FIFA22》《FIFA23》系列和2K Sports系列遊戲3D內容製作;為包括微軟遊戲工作室、奈飛動畫等在內的全球範圍內數百家遊戲製作及動畫製作領域客戶提供3D數字圖像、動畫等數字內容製作服務。公司作品《故宮裏的大怪獸之洞光寶石的秘密》獲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暨第14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佳電視動畫片提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1年第三季度優秀網路視聽作品(網路動畫片)。2015年起每年被評選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入選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

江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2023年,江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持續壯大主流輿論陣地,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團深化改革的“新華樣本”,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媒體主業底盤穩固,2023年實現利潤4.3億元,其中新媒體收入同比增長13%。2023年,共有8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省級媒體首位。多元項目穩健推進,成立江蘇傳媒發展研究院,打造新華日報ESG評級數據分析系統等。投資板塊持續發力,全年共發行9期超短期融資券,合計39.5億元。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再度入選“亞洲品牌500強”“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堅持創新驅動,深入推進媒體融合轉型,多功能融媒體演播廳項目啟動建設,新華日報健康客戶端、愛南京客戶端、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運營數據收集系統等成功上線。2023年,在中國新聞傳媒業界最高層次的科技獎項“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評選中,公司5個項目獲獎,獲獎總數創歷史最好成績。2023年,公司利潤總額再創新高,達7.24億元,凈資産收益率達12.16%。

杭州玄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玄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原創動漫影視製作為基礎,具備涵蓋原創內容孵化、動漫影視創作、圖書音像、衍生産品、網路遊戲影視授權等的IP全産業鏈品牌運營能力。2023年玄機科技主營收入3.15億元,同比增長11.33%;凈資産6.36億元,同比增長14.4%;研發費用3616.91萬元,同比增長26.6%。公司推出的《秦時明月》《天行九歌》《武庚紀》,製作的《鬥羅大陸》《鬥羅大陸Ⅱ絕世唐門》《吞噬星空》《師兄啊師兄》《牧神記》《天寶伏妖錄》等動畫,收穫百億級播放量、千萬級粉絲及267項國內外獎項。其中,《秦時明月》系列動畫多次獲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國産電視動畫片相關獎項、中國第20屆優秀動畫節目“星光獎”等獎項;《天行九歌》全網斬獲超33億播放量;動畫《武庚紀》四季累計點播量破80億;和企鵝影視聯合出品的《鬥羅大陸》全網總點播量破538億。公司不斷開拓進取、推陳出新,通過動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詮釋中華文化之美。

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文體廣電演藝的高端裝備製造及系統整合,是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G20杭州峰會、金磚廈門峰會核心設備及二十六年的央視春晚舞臺智造商。公司多項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承擔並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參與制定22項國家及行業等標準,累計獲得專利1000余項,其中2023年新獲專利授權35項。2023年,從亞運會主火炬塔的創制,到36個亞運場館的演藝裝備智造、場館核心産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從杭州亞運10條地鐵線專用産品整體內裝的研製和建設,到杭州亞運會博物館的全方面運營保障,公司圓滿完成亞運會的服務保障任務。為《星火》《只有紅樓夢》《樂動敦煌》等多個演藝項目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同時簽約俄羅斯索契天狼星劇院和音樂廳,在世界舞臺展示中國智造。202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97億元,凈利潤0.98億元。

寶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

寶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打造兒童數字産品,為兒童量身定制互動App、兒歌動畫、國學故事、IP衍生品等啟蒙內容,連續十年被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先後榮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一帶一路”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等。已發佈超200款App、3000多集兒歌動畫、13000多期國學故事等原創産品,面向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12種語言版本。原創動畫片《寶寶巴士之奇妙漢字》被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標定為涉外專用文化外宣品。致力於音視頻、App開發製作等技術研發,擁有專利55件,商標註冊1542件,版權登記49793件,獲“全國版權示範單位”“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等榮譽稱號。除持續免費提供優質啟蒙音視頻外,公司還積極參與基層及特殊兒童群體的幫扶工作,捐建康美公益圖書館,向福州盲校捐贈有聲讀物等。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達5.16億元。

福建廣電網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廣電網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大型國有文化科技企業,形成了電視寬頻、智慧資訊、融媒體科技、資本運營、網路安全五大業務板塊。2023年實現總收入52.73億元,凈利潤2.83億元,連續12年保持收入高品質增長。公司聚焦主責主業,上線“主題教育”等電視專區,推出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等專題策劃。2023年數字電視用戶規模穩定,寬頻用戶持續增長,5G業務超額完成全年放號目標。全年節目線上量達16.9萬小時,年度點播量超30億次。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2023年新增12項軟著登記、2項國內認證、1項國際認證,創新“廣電+網路安全”業務。主動融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先後在古田會議紀念館、福建博物院、閩台緣博物館等地完成珍貴文物的三維數據採集、存貯和處理工作。“福建省文化雲數據展示服務平臺”“朱子文化大數據庫”被列入2023年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補助項目。設立福建廣網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0億元。

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

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餘年來,始終專注于國家5A級景區——清明上河園的運營與管理。清明上河園景區是以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在開封復原再現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2023年,景區乘著文旅復蘇的強勁東風,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進高品質發展。2023年,景區遊客接待量達600萬人次,旅遊綜合總收入9億元,實現凈利潤2.8億元,全年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較2019年雙雙實現接近翻倍的增長。景區直接解決就業人數超3500人,同時,間接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超10萬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景區通過演藝活化歷史,同時結合時代特點和市場需求,推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文化産品和服務。景區先後榮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已成為河南文旅行業頭部景區。

武漢理工數字傳播工程有限公司

武漢理工數字傳播工程有限公司是以科技創新服務出版行業的文化科技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在國內出版融合服務市場佔比達70%,近三年營收近40億元。2023年實現營收18.73億元,同比增長61.6%;凈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42.5%。公司先後與約翰·威立、企鵝蘭登等多家全球頂級出版單位達成戰略合作。主業優勢突出,建有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重點科研平臺,近年來取得發明專利8件,軟體及作品著作權上百件。自主研發了出版融合雲平臺、AI閱讀服務數字人等出版融合創新産品及應用。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及多項行業標準,並獲得國家智慧財産權優勢企業、中國版權影響力企業、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榮譽。公司通過構建“現代紙書”模式,高效精準地為人民群眾提供知識服務,也為發展不平衡地區的人群提供了受高品質教育的機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連續數年向社會捐贈圖書,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推動書香社會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

湖北長江雲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長江雲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為湖北長江廣電傳媒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2023年被認定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單體類),先後獲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集體、首屆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和典型案例等榮譽。擁有省市縣三級127個雲上系列客戶端、覆蓋全省近1000萬家庭用戶的IPTV寬頻電視和支撐全省83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省級技術平臺。擁有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大數據輿情服務、志願服務、數字鄉村産品系列及40多類垂直行業應用服務産品。已建成全國省級最大規模的社科專家數據庫、服務全省紅十字會的三救三獻資訊服務平臺、公共場館訪客預訂及服務系統、服務退伍軍人和工會會員的福利系統,以及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金融超市和社交聚合社群等産品體系。2023年營收超4.7億元,利潤總額超2億元,凈資産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産收益率均超過20%。

魅力文旅發展有限公司

魅力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主營大型民族歌舞史詩——《張家界·魅力湘西》,旗下擁有張家界魅力湘西國際文化廣場。公司先後榮獲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文化旅遊重點推薦項目等稱號。創辦至今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2014年起連續6年赴俄羅斯、義大利、捷克、伊拉克、烏克蘭、白俄羅斯、尼泊爾等國參加海外“歡樂春節”文化演出交流活動。創辦“博愛助學”專項基金,累計捐款近千萬元。2023年,《張家界·魅力湘西》全年演出694場,接待觀眾148.39萬人次,實現主營收入1.1億元,凈利潤3590萬元,並成功入選文旅部《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同時積極承擔首屆張家界旅遊發展大會、武陵源馬拉鬆開閉幕式、武陵源嘀格音樂節等公益性演出22場。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凈資産達2.81億元。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271.5%,凈資産增長率14.6%,凈利潤增長率916.8%。

廣東南方都市報經營有限公司

廣東南方都市報經營有限公司是廣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南方都市報的經營活動,擁有1份報紙、1家網站、2個手機客戶端、2種期刊、近百個社交媒體公眾號,形成立體傳播體系。202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8億元;凈利潤8746萬元,同比增長121.6%;凈資産4.77億元,同比增長22.4%。2023年,該公司的南方都市報相關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旗下N視頻等四個項目榮獲2023年全國報業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創新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N視頻青年KOL特色頻道擁有超2萬位創作者入駐,重點推動AI技術應用,上線“虛擬數智人”嶺梅香、虛擬主播小N,客戶端累計下載量超2000萬次,月活超過50萬。灣財社通過AI財經快訊、深度指數分析、行業觀察報告、跨界創意行銷,每年營收均超億元。著力打造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慧安全治理專業委員會首批成員單位——大數據研究院和南都高品質發展研究院。

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有網路文化企業。2023年,公司2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榮獲全國優秀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單位、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自律貢獻和公益獎。全年主營業務收入3.15億元,凈利潤3717萬元,同比實現雙增長。公司在“新聞立網”的基礎上,基於“內容+技術+運營”的戰略實施路徑,推出業務實施路徑“News+VIP”全鏈條服務生態圖譜。投入融媒精品打造,建強“民聲直通車”融媒問政平臺,全年辦理網民問政近4萬條。建設“華龍芯”中臺,確保核心平臺自主可控,研發推出“芯問”融媒小助大模型,在全市“1+41”客戶端集群應用,集群下載量超3300萬。著眼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收購上游新聞67%股份,拓展培育技術服務、輿情服務、視頻服務、內容託管、網際網路數據取證、數字健康、遊戲精品出版等新業務,2023年共獲批遊戲版號17個,佔重慶市遊戲出版總數量的65%。

力方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力方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擁有35家子公司和12家國企混改控股公司,主要聚焦視覺科技等技術研發,是集“科技+文旅+城市”為一體的科技文創企業。2023年,公司參與成都東華門遺址(外場)公園、楚雄彝海公園等數字文旅、體驗經濟項目建設,業務範圍涉及全國150余個區(縣)。公司深耕數字科技、視覺科技核心技術研發,2023年成功申請4項文化相關國家專利,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點賦能安徽淮南八公山、自貢釜溪河等文旅融合項目,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文化體驗,獲評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文旅部技術創新中心。發揮視覺科技獨角獸、細分領域鏈主企業作用,主動聚合華為、騰訊、阿裏等百餘家領軍科技企業,&&成立四川省數字文旅産業商會,打造文化消費新場景3000余個。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8.98億元、同比增長10.2%;凈利潤2.06億元、同比增長11.7%;凈資産6.86億元、同比增長43%;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21.4%。

麗江東巴谷生態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麗江東巴谷生態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文化演藝與旅遊服務業務,通過文化和旅遊融合及業態産業創新,正逐步轉型為文化、旅遊全面涉足的多産業鏈企業。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利潤達4865萬元。公司先後開發打造了包括國家4A級旅遊景區——麗江東巴谷景區,雲南省首家國家五星級汽車自駕運動營地——麗江東巴谷汽車旅遊營地,雲南省著名商標品牌“麗水金沙”演藝等文旅消費品牌。旗下麗江麗水金沙演藝有限公司多年來專注于雲南民族文化演藝項目的創作編排、創意設計和投資運營,精心打造的大型舞蹈演藝節目《麗水金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麗江民族文化的大型文藝演出,累計演出近2萬場,接待觀眾數量突破1600萬人次。近年來,公司以5G、AI技術利用、大數據等為技術核心,將所屬東巴谷區域打造成以智慧管理為亮點的數字小鎮。公司先後被授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中國科普聯盟科普基地等稱號。

陜西華夏文旅發展有限公司

陜西華夏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已建立起涵蓋文化旅遊、景區演藝、主題公園、旅遊産品開發全鏈條的文化旅遊産業集群。2023年接待遊客314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7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71.9%,凈利潤增長201.8%。公司打造了集特色演藝、觀光遊覽、特色餐飲等綜合性功能于一體的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度假區研發創作的以“陸上絲綢之路”為背景的360度大型實景演出《駝鈴傳奇》秀,將現代高新科技與駝道絲路的傳奇歷史文化經典相融合,演出取得47項發明專利。2023年,《駝鈴傳奇》秀演出1270場,接待遊客235.6萬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打造的海洋公園,首創“文化民俗+海洋觀賞”創意理念,融合世界各地漁村及海洋文化,提供海洋珍奇動物生物觀賞、科普、表演、遊樂等多種體驗,2023年開展科普教育人數近20萬人次。以家庭親子文化為主題建設的水陸樂園,提供沉浸式體驗項目,推動旅遊景區全方位、高品質發展。

本版文字整理:陳晨、張熙、聶雨茉

創新潮起活力涌 奮楫爭先譜新篇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遊日”,當天,遊客在南京夫子廟景區遊覽。新華社發

創新潮起活力涌 奮楫爭先譜新篇

參觀者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閱覽書籍。新華社發

創新潮起活力涌 奮楫爭先譜新篇

青海玉樹嶺格珠民間歌舞團的演員在北京表演短劇《唐蕃古道》。新華社發

文章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