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良,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創始人原院長書記,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秘書長。國台辦海研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副秘書長,泛亞智庫研究員。長期擔任領導職務,主要從事國際關係、兩岸關係、文化習俗等領域研究,出版專著三部,在中評網、聯合時報等媒體公開發表評論文章五十余篇。 |
陳士良(作者提供)
作者 陳士良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秘書長
台灣立法機構經常會發生打鬥“鬧劇”和流血事件,在島內可謂家喻戶曉,甚至早已“名揚海外”。二十世紀90年代,台灣立法機構的鬥毆事件就開始引起歐美媒體和學者的注意,有媒體將此形容為“具有‘台灣特色’的民主”。 1995年,台灣立法機構的鬥毆更是“憑實力”摘得“搞笑諾貝爾和平獎”,被諷刺得到了“國際認證”。1996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旗下的節目《60分鐘》,曾播放台灣立法機構打鬥的火爆流血場面,並被稱為全世界“最為粗暴的‘議會’”。最近,為了討論“改革法案”,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以下簡稱“民眾黨”)與民主進步黨(以下簡稱“民進黨”)再次大打出手,令島內輿論高度關注。
如上所述,台灣立法機構的打鬥“鬧劇”由來已久,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就開始發生,後來越演越烈,不僅打鬥的“武器”種類繁多,如鞋子、椅子、水氣球,甚至豬大腸等;打鬥的形式也花樣百齣,如男單、女單、男雙、女雙,甚至男女混合等,讓人眼花繚亂。究其原因,主要是民進黨從街頭髮展到拳頭,後來又從人頭回到拳頭。
從街頭髮展到拳頭。根據島內媒體的“歷史回放”,台灣立法機構最早的打鬥“鬧劇”發生在30多年前的1987年,那年時任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的32歲朱高正,用柔道招式摔飛了64歲的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周書府。這被看成是台灣第一起立法機構的暴力事件,不過,當時並不廣為人知。一年後的1988年,同樣是朱高正因為不滿預算案審核,跳上主席臺毆打時任立法機構副負責人劉闊才,隨即兩人發生激烈扭打。這起事件被認為是開創了台灣立法機構的打架先例。此後,立法機構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且朱高正的“暴力問政”風格,以及其只有採取極端手段,才能“推動民主發展”的提法和做法,逐漸成為台灣立法機構乃至地方議會的主流溝通方式。
根據島內輿論分析,這主要因為民進黨是一個草根性比較強的政黨,在該黨成立初期,為了對抗國民黨當局的統治,比較擅長組織民眾舉行街頭抗議活動,並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經常發生暴力事件,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後來,民進黨通過島內的選舉,陸續有黨籍人員當選民意代表,進入台灣的立法機構。但當時因為國民黨籍的民意代表在立法機構中佔大多數,所以,民進黨籍的民意代表就開始嘗試將打架鬥毆的“傳統”帶進立法機構,通過打鬥的方式來抵制國民黨的“立法”。由此,民進黨可謂從街頭髮展到拳頭。
從人頭又回到拳頭。自民進黨將拳頭“打進”台灣立法機構後,國民黨籍的民意代表也逐漸學會了“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1993年5月5日,發生了兩起國民黨籍的民意代表,因受到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的粗口辱罵後發生的打鬥事件。
從2016年初至2024年初的8年時間內,因為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不僅在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中勝出,而且在立法機構民意代表的選舉中,也獲得了超過半數的席次,實現了“全面執政”或稱“完全執政”,所以,在投票時靠“數人頭”的台灣立法機構中,民進黨就不再需要用拳頭對抗國民黨,而是利用人頭優勢為所欲為,乘機通過“反滲透法”等惡法。由此,相對不擅長使用拳頭的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在立法機構表決時,有時不得不採取全部離席的消極方式表達抗議。當然,在這8年中台灣立法機構的打鬥事件雖然明顯下降,但並非沒有發生。
2020年7月,在立法機構針對台灣監察機構人事案表決時,藍綠兩黨還是上演了肢體衝突。2020年11月,台灣主流民意反對民進黨當局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為反映主流民意,抗議民進黨當局,用豬肉內臟在立法機構向民進黨當局進行抗議。2021年9月,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因不滿民進黨當局推卸防疫不力的責任,抵制蘇貞昌在立法機構進行施政報告,也與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爆發了肢體衝突。
正是因為民進黨在島內的施政表現越來越不能夠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援,所以在今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中,賴清德雖然當選,但僅僅獲得了40%的支援度,尤其是在民意代表的選舉中,民進黨也輸給了國民黨,在立法機構中成為第二大黨,再也無法像原來那樣,利用超過半數的人頭隨心所欲。
根據島內民意機構的民調結果顯示,這次討論的“改革法案”,在台灣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8%贊成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法案”,只有29%的人不贊成,可見,國民黨和民眾黨推動的“法案”已經贏得台灣社會的共鳴。因為此次討論的“改革法案”,很可能動了許多民進黨重要人士的“奶酪”,為此, 民進黨就再次撿起原來的“傳統”,不得不繼續使用拳頭來表達失去權力的“憤慨”,而且還動員數萬人走上街頭抗議。但是,民進黨只要權力,罔顧民主,最終不僅輸掉了立法機構的表決,也輸掉了台灣民意。
由此可見,民進黨是台灣立法機構打鬥“鬧劇”的根源。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譴責民進黨濫用暴力、鬧場破壞的行為,指其無法認知新民意。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指責民進黨以暴力方式阻擋“改革法案”,態度傲慢,該黨8名民意代表一定堅持到底。台灣媒體則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的民意代表以肢體衝突阻擋立法機構改革,缺乏正當性。此次衝突很可能不僅是本屆民意代表的首次“全武行”,恐怕還是未來4年台灣立法機構的縮影。我們不得不感嘆,台灣立法機構的打鬥“鬧劇”何時才能夠了?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