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陳士良:賴清德正在加速走向“台獨”

陳士良

陳士良,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創始人原院長書記,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秘書長。國台辦海研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副秘書長,泛亞智庫研究員。長期擔任領導職務,主要從事國際關係、兩岸關係、文化習俗等領域研究,出版專著三部,在中評網、聯合時報等媒體公開發表評論文章五十余篇。

陳士良

陳士良(資料圖)


  作者 陳士良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台灣研究院秘書長

  自詡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今年5月20日上任後,不僅在“就職”演説中拋出“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而且在施政過程中不斷加速走向“台獨”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倚外謀獨”的力度,不斷與外部反華勢力相勾連,企圖否定聯合國大會的2758號決議,試圖將台灣從中國的版圖中分離出去;另一方面,則加強“以武謀獨”的速度,通過“漢光40號演習”,把巷戰推演列為重點,甚至鼓吹“全民參戰、焦土作戰”,把台島當戰場,把民眾當肉盾,妄圖“以武拒統”。尤其是最近賴清德又將民進黨“全代會”也作為推進“漸進台獨”的場所,加速走向“台獨”,但這是註定要失敗的。

  賴清德用閩南語發表演説,試圖為“台語”“正名”。身兼民進黨主席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最近在民進黨的“全代會”上,不僅宣稱要建立所謂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叫囂要“反併吞,確保國家主權”,更宣示要打造一個“民主台灣的國家”,而且竟然全程使用閩南語致辭,這完全是企圖將閩南語推動成為所謂的“台語”。

  長期以來,“台獨”對於用閩南語取代台灣目前所稱的“國語”,一直具有非常強烈的企圖。但是,閩南語僅僅是中國各地方的語言之一,其發祥于福建泉州,現主要分佈地為閩南地區。台灣地區之所以有超過50%的民眾講閩南語,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基本上都是從閩南地區陸續遷徙到台灣,並在台灣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的。

  賴清德的祖籍是福建省平和縣,相信其祖先在沒有到台灣前和到台灣後,一定都講閩南語,並通過閩南語和其他民眾進行交流溝通,成為參與社會生活必要的語言工具。但是,賴清德此次在民進黨的“全代會”上全程使用閩南語致辭,其目的已經完全不是為了交流溝通,而是試圖在語言上做“台獨”文章,將閩南語更名為“台灣台語”,其險惡用心是搞“文化台獨”,加速走向實質“台獨”。

  賴清德當局強化閩南語,同樣試圖為“台語”“正名”。其實,民進黨從其建黨前的“黨外”運動時期開始,其中的“台獨”分子就一直想把閩南語作為政治號召和政治識別,企圖通過獨尊閩南語,以此排斥漢語和客家話等語言。他們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大庭廣眾,還是在政治場所,都是以講閩南語為榮,並口口聲聲稱其為所謂的“台語”。

  特別是賴清德今年5月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台灣當局的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擬將島內行之多年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這充分顯示民進黨賴清德當局就是要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併為“台獨”建構一個虛假的“國家意識”,以此加速走向“台獨”。

  對此,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李明輝撰文表示,台灣當局的“教育部”企圖將閩南語改名為“台灣台語”,顯然又是“去中國化”的意識作祟。但是,這種主張並不新鮮,過去每隔幾年就會有民進黨人士提出來。閩南語本來就是來自福建省,這些人為了“去中國化”,硬是要將閩南語稱為“台語”,完全是掩耳盜鈴。

  實際上,台灣同胞所講的閩南語、客家話,和福建、廣東地區民眾講的閩南語、客家話是一樣的,都是漢語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地域性分支或變體,是由福建、廣東地區的先民遷徙到台灣的過程中,隨之帶到台灣地區去的。民進黨賴清德當局企圖在方言名稱上做政治文章,完全是自欺欺人。但是,無論他們怎麼折騰,都磨滅不了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印記,淡化不了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賴清德加速走向“台獨”,必定會加速走向滅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