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現行編制,日本海上作戰力量主要由自衛艦隊和5個地方護衛隊組成,同時還設有一些訓練、通信和勤務分隊。自衛艦隊包括護衛隊群、航空集團、潛艇艦群、掃雷艦群、情報業務群等8個作戰群。
其中,護衛隊群主要由水面艦艇和補給艦艇組成,艦隊規模長期保持在48艘左右,是海上自衛隊的主力;航空集團主要包括約150架作戰、預警和電子戰飛機;潛艇艦群由18艘潛艇及其支援艦艇組成;掃雷艦群擁有超過11艘掃雷艦和運輸艦。5個地方護衛隊主要由老式的通用驅逐艦和導彈護衛艦組成,下轄導彈艇隊和掃雷隊。
此次編制調整的重點在於護衛隊群,同時也涉及掃雷艦群和5個地方護衛隊。目前,日本有4個護衛隊群,分別是位於橫須賀的第一護衛隊群、佐世保的第二護衛隊群、舞鶴的第三護衛隊群和吳港的第四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配備1艘直升機驅逐艦(日向級或出雲級)、5艘通用驅逐艦和2艘“宙斯盾”驅逐艦,以及8架艦載直升機,形成所謂的“八八艦隊”編制。
1個護衛隊群下通常設立2支護衛隊,1支由1艘直升機驅逐艦、1艘“宙斯盾”驅逐艦和2艘通用驅逐艦組成,稱為“直升機驅逐艦隊”,主要執行反潛任務;另1支由1艘“宙斯盾”驅逐艦和3艘通用驅逐艦組成,稱為“防空驅逐艦隊”,主要執行海基反導和防空任務。根據重組計劃,日本海上自衛隊將以現有的護衛隊群、掃雷艦群及地方護衛隊所屬的掃雷隊為基礎,整編並成立“水上艦隊”。
報道稱,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從3個層面進行整編。一是將4個護衛隊群重組為3個新的水面作戰群,每個水面作戰群將包括1艘直升機驅逐艦,其餘艦艇數量比之前有所增加,以確保水面作戰群在作戰、訓練、維護等任務中能夠高效輪換。
二是將掃雷艦群和地方護衛隊所屬的掃雷、運輸和兩棲力量合併,成立水陸兩棲和掃雷作戰隊群。為增強該群的指揮和作戰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從原護衛隊群中抽調1艘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及部分水面艦艇納入其中。
三是新設1個艦隊級別的巡邏警戒群,主要由目前專門執行巡邏監視任務的力量抽組而成。預計所有重組計劃將於2026年3月前完成。這意味著未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水面作戰力量主要由3個水面作戰群、1個水陸兩棲和掃雷作戰隊群以及1個巡邏警戒群構成,統稱為“水上艦隊”。
在職能區分上,新組建的3個水面作戰群主要負責“應對3個戰線的作戰需求”,目前日本尚未透露“3個戰線”具體指哪些戰略方向,但可以確定的是,這3個水面作戰群將作為海上自衛隊水面艦隊的主力,承擔海上戰備和訓練任務。
水陸兩棲和掃雷作戰隊群專注于執行兩棲、運輸和掃雷任務,其中掃雷是海上自衛隊的傳統優勢課目,兩棲和運輸則是其近年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巡邏警戒群平時負責對海上自衛隊基地及日本週邊海域的警戒監視任務,必要時可配合水面作戰群執行常規作戰任務。此次整編意在集合專業力量,提升其規模和級別,初步展現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未來作戰支援部隊的組織架構。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海上自衛隊此次整編主要有3個意圖。首先,整合精銳力量,實現便捷指揮運用。長期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存在專業力量分散的問題。比如,護衛艦隊所屬的掃雷隊群和地方護衛隊所屬的掃雷隊均擔負掃雷職能,4個護衛隊群和5個地方護衛隊之間也存在職責不清晰的問題。此次整編重點在於按照艦艇用途和作戰職責進行合併重組,以實現便捷、靈活地指揮運用部隊。
其次,打造航母編隊,提升遠洋作戰能力。目前,“出雲”號和“加賀”號兩艘2萬噸級的直升機驅逐艦已初步完成輕型航母化改造,並開始進行F-35B戰鬥機的垂直起降試驗。未來,這兩艘輕型航母將分別作為兩個水面作戰群的旗艦,各自搭載至少10架F-35B戰鬥機,搭建起具備較強攻擊能力的輕型航母編隊,遂行進攻性制空、制海或奪島任務,甚至可以在美軍航母執行其他任務時,填補其在亞太地區的力量缺口。
再次,構建與美海軍相似的艦隊組織架構,促進雙方融合。此次整編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形成類似美海軍的組織架構,即主要力量分為水面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陸戰隊和岸上單位。這將使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美海軍的常態對接更加順暢。同時,日美聯合演訓的大部分課目,如兩棲登陸、立體掃雷和海上運輸等,與新建的水陸兩棲和掃雷作戰隊群的作戰職責相匹配,預計該群將成為日美聯合演訓的“常客”。
綜合來看,日本海上自衛隊此次整編目的是爭奪未來制海權,進一步提升其遠海作戰、兩棲作戰和航母編隊作戰能力。在海上自衛隊編製表上存在63年的“護衛”二字即將被廢除,這也表明日本海上力量正意圖通過編制重組,發展外向性和攻擊性能力,這一變化值得多方關注和警惕。
日本海上保安廳近日宣佈,將在2025財年預算中申請專項資金,作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巡邏船的啟動資金。據外媒報道,該船未來將參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聯合訓練,引發輿論關注。
新巡邏船的設計長度約200米,寬約27米,預計總造價680億日元,約合4.75億美元。其排水量達3萬噸,是日本海上保安廳現有最大巡邏船排水量的4倍以上,同時也超過了美國和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的大型破冰巡邏船。
據日本防衛省公佈的資訊顯示,新巡邏船突出大容量、易改造、強干預等特點,實質上應是兩棲作戰艦艇。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常規巡邏船不同,該船整體明顯寬大,基本設計和功能同美國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相似。該船前甲板設有2台大型吊車協助卸貨或吊放小型快艇,後甲板最多可起降3架直升機執行立體登陸行動,內部塢艙可裝載多艘裝甲車,能容納上千人,預計2029年投入使用。
為順利推行新巡邏船的建造計劃,日本海上保安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資金方面,計劃在2025財年預算申請34.3億日元作為新巡邏船啟動資金。人員方面,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將克服人員不足問題,以確保新巡邏船服役後能夠正常運作。
有評論指出,日本此舉是利用海上保安廳的名義“暗度陳倉”,試圖採用迂迴戰術擺脫“和平憲法”約束,從而緩和國內外對其軍備發展的不滿情緒。這一做法已在“日向”級和“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航母化改造中得以驗證,其背後加強海上控制能力、企圖獲取更多管治權的野心昭然若揭。
近段時間,日本非常重視推動海上保安廳的軍事化發展,試圖通過提升海上存在感和戰鬥力,對周邊國家産生戰略壓力。一方面,強化協同訓練,促進技術合作。在日本政府制定的“統管要領”合作方式下,海上保安廳每月與海上自衛隊組織1至2場聯合演習,同時推動雙方後勤保障資源和情報資訊共用,實現一體化運用。
另一方面,拓展海外行動,達成同盟合作。今年以來,日本海上安保廳多次赴東盟和太平洋島國開展海上安全合作,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國達成協定,在深化盟國關係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地區影響力。
分析人士指出,新巡邏船將提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軍事地位,促使其進一步擴充艦船規模和提高作戰能力。不過,日本目前正面臨經濟衰退、兵員徵募困難等問題,新巡邏船能否如期建造完成,仍有待觀察。但是,此舉勢必給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帶來嚴重挑戰。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