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計劃》提出,美國防部將在國防工業基礎領域出臺六項措施,明確工業能力建設方面的優先事項,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印太威懾倡議”框架內,推進彈藥、導彈和潛艇製造能力建設。“印太威懾倡議”于2020年提出,包括前沿部署、後勤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多國協作、訓練演習5個部分。該倡議在2025年預算中獲得99億美元專項資金。
強化生産供應鏈韌性,包括增強國防工業關鍵生産能力、供應鏈脆弱性分析、提高基礎工業網路安全,以及加強關鍵材料儲備等。美國防部稱,將制定統一的供應鏈保護政策,優先加強核心承包商和相關設施的網路防護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今年4月出臺《國防工業戰略》首份專業領域配套文件《國防工業基礎網路安全戰略》,使美軍網路防護範圍進一步向作戰支援保障産業拓展。
《計劃》表示,“將與盟國和夥伴國加強工業合作”以及“推動能力和基礎設施現代化”。前者強調發展美英澳“奧庫斯”三邊關係,加強與盟國武器聯合生産,以及進行國際軍工産業合作。後者涉及推進核工業基地、相關工業基礎設施和國防部維護保障能力現代化。
美媒稱,上述措施從戰略層面實現盟友間裝備體系的標準化、制式化,同時確保戰略核威懾長期有效,是《計劃》的核心戰略內容。分析稱,美國試圖通過發揮盟友優勢來彌補自身不足,從而達到構建強大且具有韌性的國防工業生態系統的目的。
《計劃》還提出建立更加靈活的採辦機制,特別提及2025年要加快“複製者”計劃進程,優化相關採辦流程。此外,《計劃》明確加強智慧財産權和數據分析,在採辦過程中充分衡量智慧財産權影響,確保在産品全壽命期內有效使用相關資源。美國防部稱,此項內容是加強國防部和國防工業基礎行業合作的重要舉措。
為推進《計劃》落地,美國防部已在新財年預算中為該項目申請377.3億美元,預留3.934億美元儲備資金。美國防部還計劃年底前出具明細清單,以加快提高美國軍工製造能力。
在377.3億美元預算中,超過75%的資金將用於彈藥生産。其中,美軍明確將投入數十億美元提高155毫米炮彈生産能力,將該型炮彈月産量從目前的1.4萬枚提高到2025年底的10萬枚。該項目將由陸軍具體推進,包括增加工人輪崗次數、推進以智慧科技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和擴建彈藥工廠等。
《計劃》項目預算中,還將為造船工業基礎建設提供約40億美元資金。據悉,近年來美軍艦艇建造和維修陷入困境。今年4月,美海軍發佈的一份調查文件顯示,包括美海軍新一代星座級護衛艦、“企業”號核動力航母、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在內的多艘軍艦交付時間推遲1至3年。
同時,美國4家造船廠負責核潛艇維修任務,因任務量巨大,導致近37%的攻擊核潛艇停用等待維修。此次《計劃》重點加強造船工業基礎建設,為美國持續衰退的造船領域注入活力。此外,《計劃》項目將支援“奧庫斯”聯盟相關活動。據悉,“奧庫斯”聯盟在研發核潛艇基礎上,強化無人作戰系統等先進技術交流合作。今年8月,“奧庫斯”聯盟舉行了聯合無人系統作戰試驗、超遠端無人船舶控制等演練。
此外,三位一體核打擊、“忠誠僚機”等醞釀多年的現代化項目,都將獲得資金支援,其中重點關注“哨兵”洲際彈道導彈、B-21戰略轟炸機和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等。
分析稱,近年來,美國在參與全球衝突中,暴露出軍工産能不足、熟練工人短缺和供應鏈單一脆弱等問題。雖然美國發佈了《國防工業戰略實施計劃》,但長期形成的問題積弊,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特別是決策機構相互掣肘,將極大影響政策執行效率。
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領域缺少直接領導機構,除了美國防部在該領域擁有話語權外,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國會和國防企業等也積極參與其中,由此導致這些機構經常因利益衝突相互掣肘。
比如美國防部認為,與私營企業簽訂長期合同,能有效提高軍工産能和供應鏈彈性,因為私營企業不願在沒有合同保障的情況下盲目擴充工人和生産設備。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撥款委員會議員認為,長期合同缺乏靈活性,部分合同需要美國承諾為某型裝備長期提供資金支援,一旦該裝備研發生産出現問題,之前的投入將大打折扣。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