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海上大行動”演習包括一系列三邊綜合試驗和演訓活動,旨在提升3國部隊在海洋環境中對人工智慧和自主系統的應用程度,並提高互操作性。此次演習共部署和維護數千個無人系統,測試約30種新型無人系統,涵蓋從海床至平流層的多個作戰空間。
“奧庫斯”聯盟在演習中展示了3款主力無人系統。一是被稱為“全球自主偵察艇”的無人水面艇。今年5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科羅納多海軍基地正式成立無人水面艦艇第3中隊,併為其裝備該型艇,用於執行海上巡邏、打擊及情報、監視與偵察等戰術行動。
二是“香草”遠端長航時無人機。今年夏季,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多個群島對該型無人機進行測試。結果顯示,其能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飛行27小時,可執行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也可充當通信中繼平臺。
三是“海神”兩棲無人載具。近兩年,該裝備相繼在幾內亞灣、北海和波羅的海等不同溫度帶海域環境下接受態勢感知測試。其可依靠太陽能自主航行3個月,或以連續下潛狀態航行5天,可從艦艇及岸上投放,僅需兩人即可完成系統回收,號稱能“同時執行水面及水下多重作戰任務”。
在水下作戰能力方面,此次演習也試圖實現多項突破。美英兩國拓展了魚雷管發射和回收無人系統的能力,完成英制“黃貂魚”輕型魚雷與P-8A海上巡邏機的整合,水下作戰範圍與彈藥調度彈性得以提升。美英澳3國水下載具的作業互通與協作機制也得以驗證。
一名參演軍方人士稱,新系統提升了軍事數據傳輸和情報處理效率,實現了有人與無人載具在大規模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中的“無縫連結”,為未來3國部隊的態勢感知及情報共用“建立了新標準”。
“奧庫斯”聯盟2021年成立之初,曾有意掩飾和淡化其軍事結盟色彩。3國官方宣稱,美英是在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動力潛艇”,而不是“核潛艇”。如今,“奧庫斯”聯盟高調展示其建立“全面軍事産業與技術聯盟”的意圖,並加速從“第一支柱”(聯合開發核潛艇)向“第二支柱”(共同開發與應用新興軍事技術)邁進。
美國五角大樓負責戰略、計劃和能力的助理國防部長莫特爾曼斯表示,此次演習表明,將有人和無人能力進行整合,有助於獲取作戰優勢,提高採辦和維護效率,也將改變盟國對聯合作戰的思維模式。
莫特爾曼斯還援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的話,強調聯盟和夥伴關係是美國最大的全球戰略優勢。具體而言,“奧庫斯”聯盟未來要基於産業協作和技術需求,通過共同開發先進軍事能力,打造更有力的聯合部隊,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威懾。她指出,“奧庫斯”聯盟的“第二支柱”正著力推動3國軍工産業創新發展。今年3國舉辦了首個以電子戰為重點的創新比賽,正在制訂加強3國創新合作的“兩年計劃”,預計年底前將舉辦“先進能力産業論壇”。
2023年12月,“奧庫斯”聯盟在第二次部長級會議上宣佈,將測試新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系統,以更快更準地探測和跟蹤太平洋海域的潛艇。今年8月,“奧庫斯”聯盟宣佈,已完成無人機首次實戰狀態下的測試。
據報道,作為“海上大行動”演習的前奏和重要一環,美英澳3國海軍人員在距離澳大利亞約1.6萬公里的葡萄牙指揮中心,操控位於澳大利亞海域的無人艦艇完成一系列任務。英國海軍發展部主任詹姆斯·帕金稱,測試表明3國有能力在逼真的戰術情境中,指揮和控制世界另一端的艦艇。
“海上大行動”演習結束後,美英官方均宣稱,“奧庫斯”聯盟正以空前速度將最新軍事科技應用於軍事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首次以觀察員身份參與演習,再度引發外界對“奧庫斯”聯盟擴員問題的關注。鋻於韓國和加拿大也在加速靠攏“奧庫斯”聯盟,未來更多美國盟友和夥伴可能加入這個以操作海上無人系統為主題的演習。
無人系統採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具有“專用性與通用性”“成長性”“軍民兩用性”等特點。其應用於海上作戰平臺後,有助於增強海戰武器裝備效能、推動智慧化指揮決策系統建立、提高海上後勤保障能力,從而加速海上人工智慧軍事化進程。不少研究人士認為,人工智慧的未知潛力與隱患、各行為體加快軍用人工智慧系統部署,將給海洋安全帶來潛在風險,甚至擴大海上“灰色地帶”、激化海上危機。
自成立起就帶有“核基因”的“奧庫斯”聯盟,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無度開發,將增加海上核衝突風險。戰略核潛艇因其隱蔽性與“二次打擊”能力,被視為核威懾能力及大國戰略平衡的“壓艙石”。
然而,多項研究顯示,人工智慧憑藉其自主性和強大學習功能,未來可以自主識別、追蹤、定位並打擊包括核潛艇在內的核力量,從而破壞海上戰略穩定。鋻於核潛艇被硬摧毀或其指揮系統遭駭客入侵的可能性大增,發生“先發制人”式核打擊的概率也隨之增加。
澳大利亞政府宣佈,未來20年將投資數百億美元對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亨德森造船廠及相關設施進行擴建。此舉是為提升澳大利亞本土的造艦能力,併為澳大利亞和盟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打造基地級維修中心。
按照計劃,亨德森造船廠的擴建選在現有船廠南側進行,與英國BAE系統公司的澳大利亞分部、澳大利亞海事公司、德國魯爾森造船公司的澳大利亞分部等多家防務企業相鄰。這一防務企業集中的區域被澳大利亞媒體稱為“澳國防軍能力之源”,在其國防建設中佔據重要地位。
該擴建項目預計總投資200億澳元(約合133億美元),一期工程耗資1.27億澳元,計劃3年內完成。據悉,擴建區域將建造一座應急碼頭和一座長堤式碼頭,供核動力攻擊潛艇進行臨時或緊急維護和修理。同時,還將新建兩座幹船塢,用於潛艇的長期維修。新建的幹船塢及相關設施將參照美國珍珠港幹船塢的模式進行建造。
澳大利亞媒體對於亨德森造船廠的幹船塢建造計劃提出質疑,認為澳大利亞缺乏相關經驗和能力。澳大利亞最近的一次幹船塢建造經驗還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在雪梨修建的“庫克船長船塢”耗時4年、花費高昂,使用效果卻不佳。
澳大利亞國防部表示,亨德森造船廠的擴建勢在必行,新設施一旦完工,不僅能夠支援建造新一代登陸艦、巡邏艦和護衛艦,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澳大利亞有能力對核潛艇進行緊急補給和維修保養。此外,新設施還將作為擴建後的奧斯本造船廠和斯特林海軍基地的配套設施。
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奧斯本造船廠將負責建造澳大利亞新一代SSN-AUKUS核潛艇,新潛艇交付後,亨德森造船廠將作為其維修中心。與亨德森造船廠毗鄰的斯特林海軍基地也在擴建中,預計將自2027年起供美英核動力攻擊潛艇執行輪換部署和巡邏任務。屆時,英國海軍1艘機敏級核潛艇和美國海軍4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將在斯特林海軍基地駐泊,並在亨德森造船廠接受維修保養。
對於澳大利亞政府高調推動亨德森造船廠擴建計劃,澳大利亞國記憶體在質疑之聲。澳大利亞反對黨國防發言人安德魯·哈斯蒂認為,澳政府對船廠擴建的初期投入無法支援實現預期目標。當前澳大利亞一些重要的國防項目已被拖延甚至擱置,亨德森造船廠的擴建也可能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情況。
澳大利亞媒體稱,未來10年,澳大利亞海軍的核動力攻擊潛艇艇隊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將耗資約530億至630億澳元,平均年度開銷至少佔澳大利亞國內生産總值(GDP)的0.15%,而到2034財年,澳大利亞國防預算GDP佔比為2.3%,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在潛艇及其保障設施上的投入將給國家財政帶來較大負擔。
此外,人力資源短缺已成為澳大利亞當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亨德森造船廠擴建完成後,可能難以招募足夠多的技術人員來維持運營。預計到2024年度《海軍造船與維護計劃》公佈後,澳大利亞政府才能針對這一問題給出較為明確的答案。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