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澄正書院主任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甫剛揭曉,前總統特朗普成功逆襲,未來隨其主政後美國全球治理、國際戰略及外交政策路線,恐將更形孤立、更不可預測性及可交易性。特朗普當選後美國際戰略將有何調整呢?分別對陸及對臺影響為何呢?又兩岸關係衝擊究竟為何呢?尤其競選期間也快人快語誇下海口,宣稱在一天內結束俄烏戰爭;也曾兩度宣稱,台灣必須為自身安全付出保護費。
無庸置疑,特朗普當選對國際情勢及兩岸、台灣影響及衝擊頗大。美國國內選舉、政黨輪替,增加其國際戰略不穩定性;特朗普的國際戰略取向,從多邊框架退回雙邊主義,對中國軍事及戰略圍堵範圍及力度恐下降;台灣戰略地位下降,從棋子可能變成棄子角色;特朗普政府未曾公開宣稱協防台灣,卻要求臺提高軍務費,此超出台灣財政負擔。
首先,美國國內選舉、政黨輪替增加其國際戰略不穩定性。特朗普曾公開呼籲俄烏雙方應儘速進行和平協商,且要求烏克蘭放棄部分領土的立場,並表示不會向烏提供金援,反對美國國會通過援烏法案。儘管,特朗普也認為烏克蘭作為戰略緩衝地,其安全攸關美國重要利益,但卻宣稱有辦法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
顯然,美國國內政治及政黨輪替更疊,致其國際戰略及外交路線轉向,民主黨籍總統拜登(Joe Biden)將烏克蘭視為戰爭代理人角色,採取聯合北約組織(NATO),試圖聯烏制俄、聯烏耗俄策略;特朗普卻表示不再軍援及倡議放棄部分領土,烏克蘭形同被出賣般。
其次,特朗普從多邊框架退回雙邊主義,對中國軍事及戰略圍堵範圍及力度恐下降。宣稱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援,儘早結束俄烏戰爭,並加大對以色列的支援,尤其放棄以烏制俄的代理人戰爭思維,不再俄烏戰爭上採取聯中制俄策略,及需要依靠中國在俄烏戰爭保持中立立場。特朗普試圖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恐採取聯俄制中策略,故會加強美國對中國的遏制。然而,其戰略框架因從多邊轉向雙邊,致其圍堵及遏制中國效果十分有限。
復次,特朗普政府要求盟國支付俄烏戰爭軍費並未擴及協防。特朗普首任執政時,曾要求北約組織會員國提高軍費支出;此次針對俄烏戰爭,也要求北約國家支付美軍援烏高達2000億美元資金。針對中國若採取打獨武統方式,2023年特朗普受訪時,曾拒絕針對是否會保衛台灣相關問題進行表態。故美國新政府並不會明白承諾協防保護台灣,更遑論出兵;而是充其量對中國採取經濟制裁,包括貿易或金融制裁。
拜登總統對烏尚提出軍事融資、軍費支援及對俄進行金融制裁。若是兩岸爆發武力衝突和戰爭,充其量即將上任特朗普政府最多是對中增加高關稅,形成貿易壁壘之制裁而已。儘管特朗普曾言及若中國攻打台灣,會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最高200%關稅;但並未如同拜登政府所論及四次協防台灣。
再者,台灣戰略地位從棋子可能變成棄子角色。特朗普揚言對中施加新一輪懲罰性關稅,升高美中貿易戰衝突的可能性,藉此縮小美中貿易逆差。特朗普對中經濟反制,禁止中資在美取得能源、科技相關的不動産或基礎設備。並宣稱對所有進口商品,實施至少10%關稅;取消中國貿易最惠國地位,及對中國商品加徵60%進口稅。
甚至,特朗普威脅對實施貿易壁壘的國家進行反擊,針對部分國家進口的車輛徵收最高200%的懲罰性關稅。若其對中貿易戰略難以順遂,或在其他全球議題需要中國合作,則可能打台灣牌,台灣將淪為美中談判籌碼及棋子,變成交易砝碼,甚至棋子變成棄子。
最後,特朗普政府未曾公開宣稱協防台灣,但要求臺提高防務費。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曾二次公開要求台灣,應增加軍費預算到GDP的10%,首任主政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也曾建議要提升至GDP的5%。進一步檢視2025年度台灣的總預算編列,約為三兆一千多億,已編列6740億軍務預算,約佔GDP的2.5%;若是10%軍務經費約二兆六千億台幣,5%則是一兆三千億台幣,此皆非島內財政能力所能支撐。
即使民進黨當局提撥GDP的3%作為軍費支出,也高達八千億台幣,勢將造成台灣巨大財政沈疴排擠其他民生社福預算。若從台灣軍費支出約佔總預算的17%來估算,依據特朗普説法目前約達2.5%GDP調高10%,意謂著軍費支出約總預算的七成,此或將拖垮台灣財政形同一種掠奪式窮臺策略。
據報導美國知名企業家馬斯克
(Elon Reeve Musk)經營SpaceX公司,已要求其在台供貨商將製造地點移往海外。此次美總統大選中,馬斯克鼎力支援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獲勝。雙方關係親密,要求供貨商撤離台灣,凸顯其對美國對臺政策的認知與預判,臺已陷入高度地緣政治風險。特朗普看重大陸、輕視台灣,曾宣稱:中國大得像一張書桌,而台灣小得就像個筆尖;台灣偷了美國的晶片生意、若台灣需要美國提供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台灣的防務預算要增加到GDP的10%。
特朗普主打美國優先、 “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台灣恐成為其予取予求之無限提款機,隨時可能成為被交易的籌碼。總體而論,特朗普執政後,全球及區域情勢恐丕變,國際政經結構面臨調整。台灣戰略地位恐不如前,不如拜登政府奉行價值外交,視台灣為印太戰略民主同盟成員。特朗普因其企業家的政治性格,更視台灣為美中談判標的及協商籌碼,台灣問題更具可交易性;其對美國國家利益界定,更重視價格高於價值,這導致台灣問題更具脆弱性及易傷性。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