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在澳大利亞達爾文市舉行第14屆國防部長會談。其間,馬爾斯宣佈日本兩棲快速部署旅將在澳大利亞定期部署的消息。
該旅是日本陸上自衛隊陸上總隊的直轄部隊,有“日本版海軍陸戰隊”之稱,以原西部方面隊步兵團為核心擴編組建而來,目前主要編為3個兩棲作戰團和1個後方支援隊,編制約3000人。
多家外媒透露,2025年,日本將派遣約600名自衛隊員進駐澳大利亞,與輪換到此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一道,同澳大利亞軍隊開展聯合訓練。根據美澳2011年簽訂的一項為期25年的協議,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定期赴澳參加演訓活動。
此次會談期間,美日澳決定從4個方面推進防務合作。
一是宣佈設立美日澳三邊軍事磋商機制,負責協調三國安全與防務政策,並就緊急事態及時會商和予以應對。
二是提升互操作性,主要措施包括允許日本更多參與美澳聯合演習,澳大利亞更多參與美日聯合演習,開展更多情報合作,提升武器裝備互操作性等。
三是提升聯合作戰能力,重點包括共同研發無人系統、整合防空體系,圍繞“奧庫斯”聯盟“第二支柱”開展新興軍事技術合作、強化軍工産業合作。
四是日本將向澳大利亞聯合參謀部派遣聯絡官,並接納澳軍聯絡官,同時與改組後的駐日美軍司令部強化對接,在相關海域開展更多軍事行動。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稱,日本將澳大利亞視為“準盟友”。近年來,日澳軍事互動頻繁,安全與防務合作不斷加強,已進入“準軍事同盟”狀態。兩國通過簽署《互惠準入協定》《軍事情報協定》《防衛裝備品和技術轉移協定》等文件,不斷強化雙邊合作機制、拓寬合作渠道。同時,兩國深度對接美國軍事戰略調整,依託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進行互動,並不斷拓展其他多邊合作機制。
對謀求“正常國家”地位的日本而言,日本自衛隊逐步走向乃至長駐海外,從而實質性擺脫“和平憲法”約束、突破“專守防衛”原則限制,是其一直追求的所謂“政治和外交突破”。日本自衛隊在地域更為廣闊的澳大利亞及鄰近地區參與美澳聯合演習,有助於提高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日本將自衛隊投射到南半球,作為交換,澳軍很可能定期輪換部署到日本,甚至為日本提供對等安全協助,日本可借此獲取更多干預周邊安全事務的籌碼。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政府正在向美國提出“反向要求”,擬派自衛隊常駐美國,企圖將美日關係升級為與美英“特殊關係”類似的同盟關係。日本自衛隊獲取在澳實質性長駐的權利,可為爭取未來進駐美國創造可遵循的先例。
對試圖坐實印太地區“副警長”身份的澳大利亞來説,日本乃至整個“第一島鏈”地區,是其增強地區事務參與度與話語權的重要支點。“主場”在南半球的澳軍進駐日本後,可迅速赴周邊熱點區域耀武揚威。
中谷元稱,日本加強與美澳的防務合作,是因為“印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十分嚴峻和複雜”。有評論人士指出,在日本轟炸達爾文市82年之後,日本自衛隊堂而皇之地進入此地,頗有諷刺意味。
澳大利亞國防部網站資料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派遣約240架飛機猛烈轟炸達爾文市,導致超過250人喪生,8艘艦船沉沒,大部分基礎設施被摧毀或嚴重損壞。英國路透社評論稱,達爾文市遭日本襲擊是“澳大利亞的珍珠港事件”。直到2018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才對達爾文市進行了象徵性訪問。然而,美澳都選擇性地忘記這段日本軍國主義歷史,聽憑日本“賊喊捉賊”地加速“再武裝”。
“操盤”日澳走近的關鍵角色是美國。近年來,美國逆歷史潮流而動,在亞太地區拉幫結派構建“小圈子”,鼓動陣營對抗。美國已不顧忌“養癰遺患”,把日本視為其在亞太地區的關鍵“棋子”,美日軍事同盟已從原先的“日守美攻”切換為“齊攻共守”模式。美國在亞太地區糾集盟友、炫耀軍力,將給地區安全帶來更多風險和挑戰。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