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遇見”蔣宗英丨從50多封戰場家書裏感悟英雄成長路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4-12-02 08:54:34

    “遇見”蔣宗英

    ■丁曉平

    蔣宗英,18歲入伍投身革命,獲“解放中南紀念章”……1951年4月,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1952年3月14日,蔣宗英因搶救傷員遭遇敵機轟炸,不幸壯烈犧牲,時年不滿21歲。

    《蔣宗英家書》記錄了蔣宗英烈士在人民軍隊這所大學校中成長、戰鬥的短暫而光輝的英雄人生。

    第一次知道蔣宗英這位女英雄的名字,是2023年10月我在湖南長沙出差期間。在毛澤東文學院,蔣祖烜同志送給我一冊由其父親蔣宗恒編選的《最可愛的親人:志願軍女戰士蔣宗英家書》(以下簡稱《蔣宗英家書》)。他告訴我,這50多封戰場家書是他父親蔣宗恒珍藏下來的;而這本小冊子裏的文字,也是他父親一個字一個字地在鍵盤上敲出來的;蔣宗英是他的小姑媽。

    蔣宗英烈士生前照片。

    翻開《蔣宗英家書》這本薄薄的小冊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黑白戎裝照片。這個長得白凈微胖、留著齊耳短髮的甜美姑娘,就是蔣宗英。接著,我讀到了蔣宗英的生平:1931年5月出生於湖南澧縣,縣立簡易師範學校畢業,1949年8月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工作團,編入第四野戰軍第39軍117師,獲“解放中南紀念章”……1951年4月,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從事戰地文藝宣傳工作。同年8月,調志願軍第39軍117師351團團部,做機要工作。1952年3月14日,蔣宗英因搶救傷員遭遇敵機轟炸,不幸壯烈犧牲,時年不滿21歲。

    “我希望自己到工作崗位後一定要為人民為工作而努力……只要努力,一定不會失望的。我有這樣的自信,所以我非常快樂”

    蔣宗英離開家的那一天,是1949年9月14日。現年95歲的蔣宗恒依然清楚地記得:“我與她的最後相見,應該是在1949年的春節。之後,我在臨澧縣參加革命,她在這年8月參軍,我受地下黨組織委派,回澧縣迎接解放軍時,她已經離開家了。”

    9月15日晚上,蔣宗英在臨澧縣城給父母親寫了第一封家書。窗外,下起了雨。蔣宗英提起筆告訴父母:“兒昨日離家,隨隊前進,僅走二十五里路。因為兒沒有穿襪子,鞋子又是麻索做的,故腳底打了個大泡。當天還可忍受,今天又忍痛走了二十里,後來硬不能再忍就只好騎馬,這是初次。也算我的膽子大,騎在上面一點也不怕。我們每天都是清早兩點鐘出發,中午大休息吃午飯,下午四點鐘又走。今天是到臨澧縣城過夜,我的腳也上了藥。今天晚上下了雨,明天雨如下很大我們就不走,雨小我們就照常前進。我仍然騎馬,上級對我們很好,男女同志都很親愛,精神上並不覺得痛苦。”

    9月18日,雨停了。可是,蔣宗英受傷的腳還沒有好。不巧的是,兩匹馬也生病了。部隊的領導決定讓她和表姐楊忠鼎等幾位女戰士乘坐汽車前往常德。這確實省了她們不少的腳力。在這一天,她們分別給家裏寫了信,告訴父母:“我們此次參軍,是為著國家、人民和自己的前途而造幸福和快樂。”

    10月19日,在接受一個月的軍政訓練後,蔣宗英隨部隊離開常德,徒步走了4天,抵達益陽。在這裡,蔣宗英被分配到第39軍南下工作團3中隊第13小隊。

    11月14日,蔣宗英在寫給父母的家書中談到在部隊的學習體會,認為“學習必須要理論與實際工作聯繫起來才有用”。此時,組織上本想把蔣宗英留在後勤部宣傳隊學習,但是她堅持要求隨部隊前進,到戰鬥的前線去。最終,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於是,她隨隊繼續前進,到達湘鄉縣的永豐,在那裏接受軍政培訓。

    12月23日,隊伍又出發了。第一天走了60里,第二天走了80里,第三天走了30里,第四天走了60里,第五天走了20里,終於抵達祁陽縣城。“在這5天的行軍當中,多半都是3點多鐘起床,5點鐘出發。每個同學都背著很重的背包(我有十多斤)。頭上濛濛的細雨不斷淋著,濕了,還走著很窄的小山道。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沒有一個叫苦、掉隊的。”

    在1950年新年的鐘聲中,蔣宗英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報告了她和戰友們過新年的快樂時光。作為小隊文娛工作的負責人,她説:“剛到祁陽,兒本打算寫信回家,為了慶祝新年,要準備些節目,故沒能如願。這次過年,值得每個人慶欣的,我們買了一個(頭)大豬,在元旦那天吃了很多菜,肉魚雞蛋等。”

    誰也不會想到,新年歡慶的笑聲中響起了敵特的槍聲。這是蔣宗英參軍後第一次聽到槍聲。雖然空氣緊張起來了,但她並沒有感到害怕,因為“我們隊伍真靈敏,馬上街上站滿了哨”,十分安全。此時,有消息説,部隊前進的方向或許要改變,不再南下廣西了。但隊伍將奔向何方呢?蔣宗英知道,“這不能往外説”。新兵蔣宗英嚴守部隊秘密,沒有告訴父母她即將踏上新的戰場。這個新的戰場,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戰場呢?

    過完年,聽説馬上就要分配到新的工作崗位,蔣宗英內心裏充滿快樂,對未來也充滿希望和信心。她在家書中告訴父母:“我希望自己到工作崗位後一定要為人民為工作而努力,好好表現,短期內要爭取入黨。只要努力,一定不會失望的。我有這樣的自信,所以我非常快樂。”

    “光慚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有在今後工作中拿實際行動來回答人民對我的希望”

    1950年2月25日,部隊由南進改為北上,蔣宗英離家鄉越來越遠了。

    這一次,部隊乘坐的是火車。這是蔣宗英第一次坐火車,經衡陽、長沙、武漢,一路向北,四天四夜之後,到達河南漯河。

    3月2日,蔣宗英滿懷欣喜地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除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外,也説了自己的見聞和內心感受。在這封家書中,她開心地寫道:“我們下鄉時經過每一個村莊,一群群的老百姓排著隊打著鑼鼓扭著秧歌歡迎我們,很多老鄉把我們抬的很重的東西接過去,給我們送到家,這樣的熱情的表現是我曾經沒有想到的。我興奮了,興奮得眼淚都要掉下來,在這興奮愉快的情緒下我感動了。我感到慚愧,檢討起來對革命沒有一點貢獻、對人民沒有出一份力量……光慚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有在今後工作中拿實際行動來回答人民對我的希望。”

    從蔣宗英興奮的淚水中,從她內心感到的慚愧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年輕的女兵,不僅很快適應了軍營艱苦的訓練生活,而且深深感受到了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思想境界也提升了很多。就像她在家書中所説的那樣,“在今後工作中拿實際行動來回答人民對我的希望”。

    3月12日,經組織批准,蔣宗英成為青年團員。此時,新的工作崗位也確定了,她正式分配到第39軍117師351團宣傳隊。在漯河,蔣宗英寫信告訴爸爸媽媽和哥哥們:“這次北上的任務是建設和生産。我對參加生産沒有一點顧慮,並且我還是這樣的自信,在工作中我能克服任何困難,積極工作不落後。假如你不信的話,你等著以後的工作報告吧。”

    4月10日,蔣宗英寄出了當兵離開家後的第15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她慰問父母和親人們的同時,介紹了自己在部隊工作的情況:“我軍馬上就要挖河,後天開工。宣傳隊一面挖河一面要搞文娛活動,現正在排劇,準備在兩個月的艱苦工作中給戰士們提高情緒,減輕疲勞和打通思想的。在工作之暇,我也時常看書,幫助同志也做得還不壞。因為自己懂得少,往往感覺缺乏能力,這方面還需要長期的鍛鍊和學習。我們這裡組織也挺好的,尤其我是一個正式青年團員,在各方面又比較信任些。總之要自己努力,到哪都吃得開,我一定向好的方向去走。”

    “我一定向好的方向去走。”與其説這是蔣宗英的青春誓言,不如説是革命隊伍教她掌握了人生的真理。入伍才半年多,蔣宗英的政治覺悟就提高了,思想境界也提升了。

    軍營生活是火熱的,戰友間情感是純潔質樸的。文藝新兵蔣宗英全身心和官兵打成了一片,用自己的才藝和真情、真心贏得了官兵的喜歡。令人感動的是,她在寫給小哥哥蔣宗恒的家書中,還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我有一個最嚴重的缺點,就是任性強,當人家講我冤枉話時,我受不了。那就不管上級同級,我非給他來個難堪不可。在南工團和我們隊長就發生過幾次,當時我一點也不害怕,也不管錯誤啥的,性子一橫,就像在家裏發脾氣一樣。以後我會下決心儘量克服,如老那樣,不但自己沒好處,給群眾的印象也不好。”

    認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讀完這封家書,讓我不禁對蔣宗英豎起大拇指——她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有點愛“發脾氣”。

    7月24日,部隊又出發了。這一次,隊伍在郾城登上火車,經鄭州、石家莊、天津、秦皇島、山海關、錦州、瀋陽,3天3夜的賓士,于27日中午抵達目的地——遼陽。

    本來南下的隊伍,為啥又逆向前進,一路向北、向北呢?7月29日,蔣宗英在遼陽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其中透露了這樣一條資訊:“這次北上的原因,要保衛祖國邊疆,不讓任何敵人來侵略偉大的中國。”

    是的,部隊要打仗了!這是一場中國人民不願意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

    “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打下將來負起更重要任務的基礎是很必要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渡過鴨綠江。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出國第一仗。11月5日,第一次戰役結束。

    就在11月5日這一天,蔣宗英在遼陽的軍營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蔣宗英説,11月3日這天下雪了。雪雖然下得不大,但對一個出生在湖南、很少看見雪花的南方女孩來説,已經是夠大的驚喜了。不過,經過部隊的軍政鍛鍊,她的身體和意志都更堅強了。再説,部隊準備工作做得好,很早以前就下發了棉衣、棉褲、棉鞋、棉帽,所以怎麼也凍不著,她希望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不要為她的生活擔心。

    這天晚上,蔣宗英還給小哥哥寫了一封信。她罕見地以政治教員的語氣跟蔣宗恒講起了革命的道理,言語諄諄地説:“我們的家鄉也是比較落後的一個地區,並且舊社會的落後分子還特別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光榮的共産黨員就應該要起作用了。希望你要不斷地加強對自己和對群眾的教育,和你周圍的同志、進步分子團結起來。團結就是力量,不應該孤立,有了工作的力量就應該深入群眾。因為我們的工作的對象就是廣大群眾,脫離了群眾是不會搞好工作的。要想把工作搞好,最重要的還應該相信組織,靠近了組織才能掌握原則,不會失掉立場,這點點的意見給你作參考吧。”從這段具有相當理論水準和政策水準的話語中,可以想見蔣宗英的軍政素質進步相當快。

    在這年年底的總結表彰大會上,蔣宗英被評為模範團員,戴上了大紅花。1951年1月24日,蔣宗英向父母彙報了自己獲得的成績:“這是兒的光榮,也是父母的光榮。這光榮是黨團教育我的成績,我要愛護她,要積極培養這不成熟的光榮果實,要爭取光榮加光榮。”她還跟父母分享了人生體悟:“社會環境不時都在進展著,稍一懈怠,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很危險的。因此,兒除集體學習之外,也常看些政治書籍,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打下將來負起更重要任務的基礎是很必要的。”

    對這件事,蔣宗恒老人記憶猶新:“妹妹參軍不久,就在給我寫的信中説,你是共産黨員,我是青年團員,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更好。她後來評為了模範青年團員,獎勵的一個精美筆電,還寄送給了我。在我所有的筆電中,就這本最漂亮。”

    “為了人民,為了革命,我甘願犧牲我的一切,甚至頭顱,我也寧願”

    1951年4月,蔣宗英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告訴您老一個好消息,我們接受了新的任務,馬上就要出國到朝鮮殺美國鬼子去,我想您們聽了一定很高興的……我們不願意戰爭,但是我們並不害怕戰爭,我們有強大的力量。媽,您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吧……”

    出發前,蔣宗英將自己暫不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隨這封家書寄給了遠在家鄉的父母,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

    進入8月,蔣宗英的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化。她從351團宣傳隊調到了團部做機要工作。

    8月27日,蔣宗英收到了大哥蔣宗策6月22日的來信。在戰火紛飛的戰場,收到親人的來信,心情的喜悅和激動是可想而知的。這天晚上,她給大哥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大哥,你的信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力量,更堅定了我對勝利的信心……當前的情況雖是危險的,目前的生活雖是艱苦的,但是大哥你放心,我為了人民,為了革命,我甘願犧牲我的一切,甚至頭顱,我也寧願。無論環境如何惡劣,我以青年團員的面目,去克服所有的困難,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這是我的第一最迫切的要求。入黨不是容易的,我還需要下最大的努力,創造我入黨條件,將自己身心獻給黨和人民……”

    從5月底以來的3個多月時間裏,除了收到大哥蔣宗策的一封來信,蔣宗英給父母寫了三四封家書都沒有收到回信,她非常掛念。9月30日,她提筆給父母寫了一封短信。在這封家書中,蔣宗英告訴父母一個喜訊——她在9月22日結婚了!

    10月3日,新婚燕爾的蔣宗英在抗美援朝戰場終於收到了父親9月4日寫的回信。這封家書在路上走了一個月的時間。當天,她就十分激動地給父親母親寫了回信:“看完信後,兒高興得連心都要跳出來了,那種興奮的心情簡直沒法形容。”

    蔣宗英為什麼如此高興呢?我們可以在這封家書中找到答案。她説:“爹媽呀,兒常為有這樣進步的父母和兄弟而覺得光榮驕傲。今天的來信給兒在工作上很大的鼓勵和教育。想到年邁的父母為了熱愛祖國響應政府號召節約增産,在捐獻運動中起了&&作用,因而為兒的身居抗美援朝最前線,(要)更進一步地加強工作和學習,否則也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對不起廣大人民。難怪爹媽受了表揚,就是連我們同志看了這封信的,都沒有一個不誇好的……”

    在這封家書中,蔣宗英高興得只顧讚揚父母,又忘記了告訴父母自己是和誰結婚的。直到10月9日,她才在寫給父母的家書中非常認真且鄭重地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作了簡要的彙報。她在信中説:“兒又給你們來信了,想你們會很高興的。兒與本團團長楊玉坤(應為副團長,引者注)同志結婚已二十來天了,一切均好,望勿念。玉坤他是一個忠誠老實的人,從小參加了革命,已十多年光景,在黨的培養和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具有高度的政治品質。關於這個,絕對不能(會)和舊社會的男人一樣,可請大人放心。”蔣宗英不愧是湖南“辣妹子”,人生大事,自己做主。

    10月26日,蔣宗英收到了父親10月4日的來信。烽火連天,戰事連綿,她在27日匆匆找來紙筆寫了幾句問候的家常話,隨信附上新婚夫婿楊玉坤的兩張照片,寄給遠在湖南家鄉的父母和大哥。

    轉眼又是一年。1952年1月3日,蔣宗英在給弟弟蔣宗成寫了一封家書之後,又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她把丈夫個人和家庭的情況向父親母親作了簡單介紹:“玉坤係河北人,家裏僅有母親和哥哥,父已去世,解放前係富農,土改後生活一般化。近來他的工作很忙,沒空給家來信,特此代為問候。我的工作如舊,一切均好,只是因為今後回國人少,給家寄信不便,望爸媽不要為此擔憂,可多來信。”

    2月18日,蔣宗英給父母寫了一封短信,並隨信送給母親一塊白絲巾。其實哪是什麼絲巾,而是一塊美軍降落傘的傘布。她説:“這是勝利品,這是美送給我們的禮物,兒又送給媽媽擦眼睛,當姆媽用他(它)來擦眼睛時,就會想起戰鬥在抗美援朝戰場的你的女兒及千萬個母親的千萬個兒女,他們為了保衛母親、保衛祖國在不惜一切地和美帝作生死的鬥爭,這該是多麼地興奮啊!”

    3月14日,蔣宗英寫下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最後一封家書。她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明早4點鐘就要出發了,坐汽車走。我的一切都會是安全的,別掛念我。望你們好好的在家生産,安心的(地)生活。以後再寫。”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寫好這封家書的這一天,蔣宗英在搶救傷員時不幸遭遇敵機轟炸,壯烈犧牲。蔣宗英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為了人民,為了革命,我甘願犧牲我的一切,甚至頭顱,我也寧願。”

    從1949年9月14日離家,到1952年3月14日犧牲,一封封家書記錄了蔣宗英烈士在人民軍隊這所大學校中成長、戰鬥的短暫而光輝的英雄人生。

    1952年秋,蔣宗英的父親蔣翰平收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編號為068537號。

    蔣宗英烈士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

    蔣宗英犧牲後,她的遺骸被埋葬在當年戰鬥激烈的江原道鐵原郡,但具體位置,今天已經不得而知。

    默默無聞的蔣宗英,即使在她的家鄉湖南也並不“有名”。幸運的是,今天的我們能夠在《蔣宗英家書》中認識她。在追尋英雄足跡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革命軍人的好樣子,看到了青春的好樣子。


作者:丁曉平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