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瓊瑤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4-12-09 10:02:02

 台島夜話


  作者 任我行 台灣資深媒體人

  兩岸三地言情小説教母瓊瑤“翩然”離世,消息震驚各界,雖因她與亡夫的情愛而惹人議論,卻不可抹滅其對兩岸藝術、文化、影劇交流所做出的貢獻。也令人反思,如果當今社會能多一些現代瓊瑤,帶動民間軟性互動,兩岸關係會不會和緩一些,不致如此劍拔弩張。

  瓊瑤第一部作品《窗外》成為金馬影后林青霞的出道之作,一生創作逾60部經典小説;1980年代轉戰電視圈,《庭院深深》、 《幾度夕陽紅》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不只火了演員,影視主題曲也捧紅多位歌手,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經典。若説大陸電影圈因導演張藝謀看中而有“謀女郎”之説,那《窗外》的林青霞;《庭院深深》、《啞妻》、《三朵花》的劉雪華;《幾度夕陽紅》的陳紅;《梅花烙》、《梅花三弄-水雲間》的陳德容;到之後《還珠格格》的趙薇、林心如、范冰冰,無疑都是妥妥的“瑤女郎”,而且“瑤女郎”還遍及兩岸三地,走紅全球華語影視圈。

  1989年起的《六個夢》系列,更是首創兩岸合拍電視劇風氣,當年打著“赴大陸實影拍攝”的宣傳口號,透過影視鏡頭的取景,讓台灣觀眾一覽真實的中國河山風光。在當年兩岸交流還不十分暢通的年代,這項創舉補足了1949年兩岸分治之後,台灣同胞對中國大陸地理河山風光的認識與想像,有無數人是透過瓊瑤電視劇而嚮往赴大陸旅遊,更開啟當年台胞赴中國大陸旅遊之勢,帶動赴大陸觀光風潮。因為觀光旅遊,台胞也開始認識中國大陸、了解對岸風土人情,才有之後更多的商業投資與政治交流。

  到了1998年開播的《還珠格格》,更是在兩岸三地一炮而紅,成為如今台灣地區6年級、7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每每提到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容嬤嬤扎針”,誰不是會心一笑。而林心如、趙薇、蘇有朋、張鐵林、范冰冰也因參與此劇拍攝後星運大開,進而走向國際,不少人迄今仍活躍在影視圈;因為該劇太受歡迎,還在2011年推出了“新版還珠格格”。

  由此可知,瓊瑤不僅是兩岸三地華文影視IP的教母,開創小説、劇本、電視劇、演員、主題曲、歌手等一條龍式的商業模式,更在兩岸開放之初,默默當了雙方藝文影視交流的推手。

  然而,一個人一輩子的盛世與影響力總是有個限度,如今時代在推進,“瓊瑤式的愛情”早已不再是當今主流社會價值觀,瓊瑤擅長描繪的“民國時代故事”也不再打動人心;取而代之的是獨立理性的女性價值觀、AI科技的風雲變幻、人類與機器人如何協同合作創造未來的話題。

  但即便觀念再演變、科技再創新,兩岸都在同一時空下經歷這些進步,如今兩岸同樣瘋迷“大女主爽劇”,同樣在追逐高科技發展,兩岸也都是真真實實存在於海峽的兩端相互對望。惟遺憾的是,在民進黨台灣優先、本土至上的“台獨”主張下,刻意醜化了中國,切割了兩岸關係;島內當今社會也缺少像瓊瑤這般的人物,串起兩岸在時代與科技進步下的平行時空,以致讓兩岸退回1949年至1989年的敵對狀態。

  “瓊瑤式的愛情”總是曲折離奇,早已不合時宜;但近來兩岸關係卻如同瓊瑤筆下的男女相交,越發展越曲折,用現代文字形容,簡直是世紀虐戀。日前,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來台交流,雖是民間交流,客人們也感受到台灣民間的熱情與歡迎,但在有心人士的挑唆下,還是難免政治口水與煙硝,給人一種男女相愛(民間交流),但雙方父母反對(政治交火)的既視感。但有交流總比零互動好,打球總比打仗好,或許帶有政治口水的交鋒,就像雙方家長拌嘴,也是另類的兩岸交流,也是一種親情的昇華,男女雙方只能無奈搖搖頭又相視而笑。

  如今,瓊瑤已“翩然”離世,兩岸關係依舊若即若離,相愛相殺,既矛盾又割捨不掉,或許期待能有更多新時代的瓊瑤,在更多非政治領域創造更多互動交流機會,總有一天能化解誤會、打破隔閡,開展兩岸關係的新扉頁。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