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陸生訪台團凸顯民進黨友善陸生政策之虛妄性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4-12-11 13:35:32

 台島夜話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近來陸生訪台團員中女大學生一句中國台北言詞,戳破民進黨當局及綠營民眾脆弱玻璃心及缺乏自信心。除到新竹清華大學訪問時,遭遇“獨派”人士抗爭外,一切行程極為平順,也受到台灣民眾熱烈歡迎。但若干民進黨人物視此學生交流及體育交流為所謂大陸政治統戰及認知作戰台灣的一環。

  2023年7月,馬英九基金會首度邀請陸生團來訪,由乒乓球名將丁寧擔任訪台團團長。丁寧曾奪下2016里約奧運乒乓球女單金牌,當時與台灣政治大學乒乓球隊師生的交流,備受台民眾關注。此次陸生團再度受邀訪台,明顯擴大在體育方面的交流,團員包括乒乓球名將馬龍、射擊名將楊倩,同時安排團員到台中洲際棒球場,規劃體驗打棒球行程。兩岸學生及體育交流,利於營造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及建立友誼。卻被綠營質疑為體育統戰,如此無限上綱,恰恰證明民進黨自信心不足。

  民進黨當局視擴大陸生團及未來體育交流為統戰,並上升至評價這是大陸對臺進行認知作戰。此正凸顯民進黨當局欠缺信心,忽視透過兩岸多元領域交流及合作,可增進兩岸民眾彼此認識及了解,營造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及促進情感凝聚。

  賴清德主政下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雖跳脫蔡英文文青式政策語言,但卻更具反制式、批判性及挑釁性語言,一樣欠缺有意義、建設性兩岸對話;更無將“大陸社會本位”納入兩岸政策規劃的 “戰略性思考”,兩岸政策更缺乏主動性及陷入自我邊緣化困境。

  令人非常遺憾,馬英九基金會邀訪陸生訪台,其實也是給民進黨當局展現友善陸生機會。然陸委會不僅沒有把握此戰略機遇,反而批判陸生説出中國台北名稱言論,已違反法律及訪台目的規定。

  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欠缺宏觀戰略思維,並未連結兩岸公民社會,及建立 “兩岸社會本位”的政策框架。未能有效透過兩岸交流及合作,拉近兩岸人民價值理念及創造共識圈。也欠缺整合台灣社會多元主張,從凝聚成 “台灣共識”到兩岸共識,累積兩岸政策實施之 “社會資本”及善意迭加。

  民進黨當局一再倡議類似 “務實台獨”、 “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 “台灣是事實上主權獨立國家”及 “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兩岸互不隸屬論、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訴求,這不僅是挑戰大陸對臺政策底線,及刺激中華國族主義及愛國主義飆漲;同時撕裂台灣政黨政治、族群分化及國家認同衝突。換言之,民進黨兩岸政策戰略思維操作,已産生內外自傷,陷入自我耗弱困境中。

  從整合理論在歐盟實踐經驗顯示,透過經濟社會文化學術體育交流及合作,可以促進人民間親善關係,建構共同體意識。而從大陸推動兩岸融合途徑來檢視,從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要到政治統合,朝向達成融合漸統、融合促統目標,必須歷經多項領域交流及合作,實為一項複雜涓滴細微民心建構工程。

  民進黨兩岸政策思維陷入 “雙重自我邊緣化”險境。第一層邊緣化,反助攻大陸社會形成 “統一戰線”,形成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賴清德宣稱 “務實台獨”、 “兩岸互不隸屬論”、 “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無異是刺激中華國族主義及愛國主義捍衛國家完全統一之正當性。第二層邊緣化,則是阻礙台灣社會參與兩岸交流,讓自身陷入 “社會包圍政府”所産生 “孤島效應”。

  藍綠政治人物在公共論壇中攻防戰,端視台灣社會主流民意會如何看待陸生發表中國台北論反應。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及網路民調顯示,多數台灣民眾並未對對陸生團來台交流反感,所到之處熱情迎接,僅有部分“獨派”人士喧囂。事實上,主張友善陸生及陸配曾是民進黨華山會議提出兩大主軸政策,這是開放性及多元性社會自我證成;更是軟實力能否發揮示範效應的回力鏢。一個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或社會,竟對陸生言詞諸多批判、質疑,形同是一種政治霸淩,這有違其長期宣稱人權保障形象及精神。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